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饶平印象
发布日期 : 2021-02-23 09:53:42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周文军

  过年,宜到乡下过。漫卷的烟火气里有浓浓的年味,有传承与生活。

  牛年大年初一,我避开城市的喧嚣,走进饶平县所城镇的大城所。

  这是一座活着的古老城池。

  岭南春早,阳光和煦。静静地站在古城门前,凝望斑驳坚固的城门,根如青筋般深深扎进城墙石缝的古榕,隐隐里能听到时间的流动声。时间带不走的故事,如葱茏苍老的榕树,如披甲上阵的古代武士,岿然不动。时间消逝了,它们一直都站在那里没有动移,那些曾经的生活与梦想,并未随着时光流淌而消逝。

  大城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是曾经的一处海防重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街六巷,纵横有序。尽管历经沧桑,但四门尚存,岩石风化的门洞,斑驳残缺的城墙,在平静无声地向无数后来者诉说着昔日辉煌。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怀着颗虔敬之心,缓步徜徉在古城里,我的脑海里轻轻滑过一位法国诗人的诗句。

  人不多,少喧嚣,一切安静而祥和。在节日的从容和恬淡里,我缓缓走在十字街上,走在落着青苔的古巷,走在一种古老的气息里,一种别样的沉醉情愫在心里起伏。走到古较场,登上古敌台,思绪如春风,在穹空下飞扬。从城墙上的石屋出来,转身城墙下的六眼井、四点金、下山虎、五通门、六合院,一路慢慢走,慢慢看,眼前民居的形制与特色,让我看到了先人们的哲学与智慧。一座城,有市井烟火,更有河流一样绵绵不绝的文化。追问当地游旱龙、吃麦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由来,发现每一种年节的古老传承里,都有薪火相传的历史,中原文化、广府文化、闽客文化在这海边交汇、碰撞、融合,生发出当地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我知道,仅仅一个美字是无法形容的。亦或者,所城的美与安详,只是饶平生命之河的一个微小的浪花。

  平日琐事缠身,节假出门走走看看,缓解一下疲惫的身心,对我是难得的欢喜。饶平是潮州市辖县,自古就有“岭南佳胜地,瀛洲古蓬莱”的美誉。这名字也颇有讲究,取自“饶永不瘠,平而不乱”之意。这里山海相望、岛岛相连、山环水抱,盛产灵竹秀木、山珍海味,可谓物阜民丰。古楼棋布、古刹深藏、古城锁关,漫步这仙境般的福地,不由身心爽朗。

  1907年4月11日发生的黄冈丁未革命起义,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第三次武装起义,比辛亥革命早4年。1927年10月7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一路南下,抵饶平县,在茂芝圩全德学校召开团以上干部军事会议,史称“茂芝会议”。这次会议,坚决反对“解散部队各奔前程”的“散摊子”思想,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要决策。会议虽然规模不大、时间不长,但在党史、军史上有着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它保住了南昌起义的旗帜和武装斗争的火种,为人民军队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010年6月3日,饶平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除了厚重的红色底蕴,饶平的古楼遗韵亦如悠扬的琴声,在时间深处低吟浅唱。饶平境内散落着许多保留完好的明清古楼古寨,有的至今仍有人在里面居住生活着。比如位于三饶镇南联主村的“道韵楼”,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据说是迄今被发现的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也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八角形土楼。三代人花110多年时间,以绣花工夫垒筑而成。美不胜收的八卦布局自不必说,工程质量更是了得,历经战火灾难和岁月风雨拍打,至今仍安然无恙,就足以让世人感佩不已。位于樟溪镇乌溪村的“明清古寨”,圆环型的乌溪土楼紫来楼、拱赐楼,散布于三饶镇村落里的新韵楼、饶韵楼、东华楼、南阳楼等,饶平的古老历史遗存竟多达700多处。建寨选福地,楼古有福气,饶平地处虽偏,却灵气十足,令人乐而忘归。

  对于海,我有一种强烈的兴趣,海使我们向苍茫处看,而且看得更远。饶平海湾多、港口多,海岸线长达136公里,大埕海湾海岸线平直,海浪在细沙岸边卷起千堆雪,碧海蓝天,鸥鸟飞翔。柘林海湾青山环绕,是深水良港,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

  “先有柘林港,后有汕头埠”。《简明广东史》载:“隋大业六年(610年),饶平的柘林港有船只往来于闽台沿海”。1993年2月,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柘林在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有“明时设柘林寨,为海上门户”。说明柘林很早就是“海上往来的重要交通站”。

  “柘林港的对外通商从隋朝开始,经唐宋元朝渐趋活跃,到明朝中期至前清三百年间,柘林港扮演着二港四地(商港、渔港;人口出洋地、民间海贸地、海寇商人活动地、海防驻兵要地)角色,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在粤东海外贸易史和潮州海防史上,都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特殊的作用。”从史料中可知,柘林港曾是“海丝”粤东第一港。万历九年,时任南澳副总兵于嵩写有一首“题柘林”的五律诗:“地险壮嵬峨,行穿翠霭过。潮平两岸阔,云密万山多。剑舞吞牛斗,旗摇剪薜萝。年来经几汛,瀚海息鲸波。”柘林旧时风采跃然纸上。

  无论商港、渔港,还是土楼、古城,每一处都有生活和生命。

  大海奔腾,时间在前进。如今以柘林为主的潮州港更加忙碌,承载着无数饶平儿女的梦想,在奋进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美好新生活正在这里扬帆启航。

  当然,饶平不止蔚蓝海韵,还有人文风韵。饶平人朴实,但人文荟萃,奇人倍出。明朝林凤就是奇人之一,虽然冠以大海盗名号,但在中菲民间也有很多故事传颂。1888年出生于饶平县浮滨镇大榕铺的张竞生,亦是奇人。1907年考进黄埔陆军小学,1912年赴法留学,1915年在巴黎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继而又进入里昂大学进修,获哲学博士,还曾到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瑞士等国游学深造。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上海开明书店总编、潮州金山中学校长等职,翻译卢梭《忏悔录》,著有《爱情定则》《美的社会组织法》《美的人生观》等。因出版《性史》一书有伤风化获罪拘留。1902年出生于新丰镇的詹安泰,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曾获日本学者“南詹北夏,一代词宗”的评誉。

  薪尽火传。一地有一地生生不息的传承,饶平一等功臣、“八一勋章”获得者、“人民英雄”麦贤得,也是我心中的奇人。1965年“八·六”海战中,时任海军护卫舰某大队611舰机电兵的麦贤得,不幸被一块炮弹弹片击中右前额,脑浆溢出粘住他的眼角睫毛,脑神经严重受损,但麦贤得死守战位,以惊人毅力和顽强战斗,从几台机器、几十条管路里,检查出一个手拇指大被震松了的螺丝,用扳手拧紧,保证了战舰的正常运转,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胜利。他是当之无愧的“钢铁战士”,是俊郎传奇的饶平硬汉。

  《潮州志》载,南宋年间龙图阁大学士王十朋途经饶平,夜宿双流寺,夜半时分突然被一阵神秘的鼓角声惊醒。他走出门外,只见山川奇秀,满天星斗,进屋后挥笔写下“天下大旱,此处半收;天下大乱,此处无忧。”数百年后,王十朋当年夜半听闻的鼓角声,似乎总能让人联想起回荡在饶平的声声海浪和繁荣盛景。

  饶平是传统农业大县,如今融入“小湾对大湾”战略,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自然的巧合、饶平人的努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让饶平地名中“饶永不瘠,平永不乱”的内涵,当年王十朋的祈盼已成为现实版的“岭南富饶家园”。

  老话儿说,靠山吃山。饶平靠山也靠海,物产极为丰富。这里不仅盛产红军茶(俏乌龙)、岭头单枞茶(岭头白叶),还有宝斗饼、山枣糕等舌尖上的美味,水果蔬菜应有尽有。高堂菜脯肉厚酥脆,浮滨狮头鹅体质强健,浮山柿饼味道香甜,青岚橄榄清香回甘,钱东盐焗鸡更是选材精良、回味“无穷”。靠海,自然是要吃海的,汫洲的小海鲜味道极为鲜美,海山等地的海水养殖、水产加工规模亦是不小,大澳珠蚶粒小体圆,大补元气,一道用新鲜海鱼水煮而成的简单“鱼饭”让吃过的人总是久久回味。

  接连几天,行走在饶平乡间,沐浴古风古韵,探寻古楼遗存,体味人文风骨,饶平的韵味如海浪,一浪一浪在胸腔里涌动,却是“盈盈山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人世间,并非所有的欢喜与幸福都可以用言语表叙。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