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说一说洪妙的《辩本》
发布日期 : 2024-09-27 09:01:0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李英群

  大家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般是指剧情,因为每出戏都在表现人生的悲欢离合。所谓“棚顶做戏棚下有”,在棚下看棚顶戏,让你看到自己的身影,别人的心事,世象之纷纭,百态的多彩。

  然而,所谓人生如戏远不止于剧情,更有艺人的造诣,观众的口味,认知的程度,引起的共鸣,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现象。就像市场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老人爱乌衫、青年爱生旦,小孩爱乌面、老丑小丑,人人喜欢。

  潮剧折子戏《扫窗》《闹钗》《辩本》进京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三块宝石,洪妙先生更因成功塑造了杨令婆而被蔡楚生称为“国宝”。

  这三出短戏在潮汕地区的潮剧观众中也广受欢迎,而其中影响最深广的是洪妙主演的《辩本》。

  观众喜欢一出戏,首先往往是剧情反映了观众熟悉的生活,观赏时很容易入戏,许多细节、许多台词常引起观众会心的微笑,而《辩本》演的是宫廷内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很难共鸣;再说:艺术是表現美的,我们平凡的人平常的生活、在舞台上都被美化了,连本来应是面目恐怖的鬼魂、像李慧娘、莫二娘都被化妆得美若天仙,而洪妙的杨令婆却是一位老态龙钟、面皱如枣干的老妪,唱曲声音也不柔润,为何她却大受欢迎?

  洪妙在台上表演杨令婆的人生,也在演绎自己的艺术人生;我们在台下了解杨令婆的人生,也让洪妙的艺术人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启迪着我们的认知。从洪妙的艺术人生来品味人生,远比从剧情上阅读人生要丰富。他自幼家贫,小小年纪就去做纸影,长大之后在戏班演老旦,并非是什么天赋,先天条件是那个面相就是一位老婶老姆的形象,演不了小生,也成不了花旦,这他有自知之明,选择了老旦,这是先天条件,但唱腔却绝对是后天苦练得来的。田汉说他的表演生活化,不受程式限制,而是从生活出发,加工提炼的结果。洪妙自己也承认,他演杨令婆的许多做工是从他老祖母身上提炼出来的,他在斥骂奸佞庞洪时,在“你女不外小小西宫”嘲笑对方时,在“小小”与“西宫”中加上“哼哼”的鼻音表示鄙视,是在饶平听二位大嫂吵架时得到的。生活给了他丰富的艺术营养。在塑造杨令婆的过程,他做了四方面的准备:出场就是个很少出门的百岁老人,要演得老态龙钟;二,上殿面君,要是非分明、尊卑有别;三,手有龙头杖,可上打昏君下打大臣,但君臣就是君臣,不能真把皇帝打了;四,最最重要的是在皇帝面前追溯杨家功劳时,一定要倾情,要打动观众。这段讨功念劳如果不能引起观众同情,这出戏就失败了!

  妙,这个洪妙真妙。他这段唱至今日夜响在潮汕城乡,许多票友,不分男女老幼,都在传唱他这段曲。

  有一次,我回乡下老家看望双亲,到闲间与乡亲喝茶。他们说昨晚争论过洪妙在《辩本》中一个动作:上殿后听到宋仁宗说的话不合耳,老太君一手扶杖,一手扶椅屏,双眼连望皇帝,下颚颤抖着,想站起来,却站不起又跌坐下去。这个动作是洪妙真无力气,还是原设计好的表演?

  我未回答,一位阿叔说:当然是原设计的表演,你看他早间上殿那七级台阶,行到半中他停下透了口气,就是表现太君年迈少出门,今日走得急,又生气,累了,中间就得歇个气。

  我感叹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洪妙的认真没有白费。他塑造了一位居庙堂之高的贵妇杨令婆,也演活了一位处江湖之远的饶平俗妇杨家乳娘单单两人行路的姿势,就足见洪妙那细致入微的观察。杨令婆是碎步稳妥前行,杨乳娘是大步颠行。虽然两人都缠足,但前者在皇宫平地上行,后者在崎岖山路上走,前者有几人扶,后者是自己走,还被杨子良不断催促,问话又句句撞板,很觉自卑。这一切令她步履凌乱,全身扭动。单单这不同步法,就足见一位艺术家的追求,不成功才怪哩。

  洪妙这一段乳娘在湘子桥头的表演深入人心,以至潮汕地区每年正月营大锣鼓的化妆表演中,总有人化妆成乳娘摇着葵扇行在队伍中,增添了这一民俗活动的文化趣味。

  向艺术大师洪妙致敬!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