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紫园管窥
发布日期 : 2019-07-23 11:13:53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黄春宇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从揭东文化广场路过时,我被紫园一户人家的这副对联吸引了,不禁驻足流连,产生叩门讨茶的念头。

  闻声而来的主人杨建发约莫花甲之年,清瘦的脸庞显得春风满面,悠然自得。茶叙间,知悉主人便是受到本地读者热捧的《情有独睛——乡土文化拾遗》一书的编著者,还是当地颇有声名的书画文化志愿者,门上对联即其所书。故此,称之为“书香门第”名副其实。当我称赞杨先生的住宅非常接地气时,他自豪地说不仅有地窖、车库,还有天井、阳台,更有后门可通往花园游玩。由是我马上联想到潮剧《苏六娘》的唱段“春风践约到园林”,还有《荔镜记》陈三五娘在后花园幽会的情景。我笑着说“不走后门”,遂漫步前往紫园正门。

  揭阳素有“水上莲花”之美誉,以苏州园林别墅闻名的东方紫园是颇有代表性的苏式建筑,融入揭阳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浑然天成,这种复古情结恰好满足了人们潜意识里的价值诉求。正门上的“紫园”,以及左右两扇小门上镶嵌的“紫气”“东来”行草书法,彰显其粉墙黛瓦标志性建筑的庄严与厚重。

  穿过紫园的过道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崭新的天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亭榭楼台,但最炫眼的还是廊门上浑圆饱满的“读书”两个繁体字。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宋朝教育家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时此刻,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此情此景,简直就是穿越时空的“情景再现”。身边的小桥流水人家,水面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感觉妙不可言。这种情景,表现了一个人在读书中弄懂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在“读书”门一侧,红花绿草之间,有一方小坪地,一位美女正在演唱一曲《江南情》,这首意境美、旋律美的歌曲加上郑漫漫形象美、声音美的演绎,一下子把人们带入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置身其中,如痴如醉。走过“读书”门,来到一座小桥上面。眼前出现张纯的走秀+舞蹈节目《江南雨》,从一开始就引来了一阵阵掌声。赤足登场的美女一身白色绣衣加上绿色小罗裙,撑上一把小红伞,确实惊艳四周。从独具特色的“扇门”经过,迂回曲折的长廊便是游客小憩的绝佳选择。这不,一个叫李航的小伙子正用吉他弹唱《平凡之路》呢!这是韩寒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插曲,是以“文艺”著称、当之无愧的“文青”朴树和韩寒的合璧之作。从之前的万人大合唱视频的疯传程度,就可以看出《平凡之路》为什么一直这么火。曲径通幽之处,正是行人歇脚之所,一对古色古香的太师椅,配上一只有棱有角的八仙桌,俨然正在期待一台有声有色的好戏上演。市读书协会朗读专委会“木华清扬”适时登台朗读的《夏夜读戏·牡丹亭》,无疑把大家带进了一场声音盛宴,听觉上的享受可遇不可求。

  不经意中,发现园中的一些处所有一些字画摆件点缀,这些带着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佳作,为本来就富有文化底蕴的苏式园林建筑增光添彩。闲聊中,得知这些小品竟然出自紫园的主人稻夫之笔,实在难能可贵,值得点赞。据介绍,这位画家居然还是我的校友师兄,想当年擦肩而过,到如今真是相见恨晚啊!记忆中,当年有位苏州男子到潮汕工作,后来娶走了我的一位校友师姐回到苏州老家。有一次我出差到了苏州,师姐带我们在当地参观了苏州园林美景,夜间坐上一艘乌篷船,听苏州妹子来一曲琵琶评弹《太湖美》,尽情感受江南风姿,一切美好时光,总是回味无穷。我想,师兄师姐们亲力亲为的这些生活印记,都可以算是潮汕文化和苏州文化的是一种交流和促进的一个缩影吧!事实上,南北两地多年来一直都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做着这种文化的传承和推动工作。

  在紫园一户门匾上镶有“弘农世泽”金字的主人家里,品尝杨建发先生亲手泡上的潮汕工夫茶,乡音无改,乡情弥浓,侃侃而谈,依依不舍。据说,弘农郡是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以西汉为最大,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由于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世泽”是指祖先的恩惠遗泽,即地位、权势、财产等。如“绵世泽不如为善,振家业还是读书”意为延续祖先的恩惠,要靠行善;振兴家族大业,必须读书。

  年届花甲的杨先生一贯喜爱民间文艺,早年因工作关系经常下基层接触群众,平时十分注重收集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故事,在近年玩微信时玩出了一股乡土文化的创作热情并编印成册,因供不应求而再版。谈话间,发现微信朋友圈里刚刚有人发了一组紫园的图片,杨宅的风貌在其中特别靓丽显眼,古风新意,书香飘逸,实在羡煞旁人。而我所认同和推崇的正是杨先生这种为弘扬潮汕文化所做的尝试和努力。挥手言别,他还不停地说要多邀请文友紫园来做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时代的变迁和行政区域的调整以及地名的变更等,都属必然,但杨氏家族秉承的祖训和家风——“四知家声、弘农世泽”却一直没有任何改变。曾几何时,每逢新春时节,走亲访友,看见各家门堂上的楹联就知道天下杨姓一家亲了。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潮州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粤ICP备13030909-1号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