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读 山
发布日期 : 2024-06-28 09:57:34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87571719534042881.jpg


  □ 陆利平


  读山,最好读的当然是三山五岳,我去过,但只是去过而已。名山自有它的伟岸,然而,走进其中,往往会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甚至不知所措,除了别人已介绍之外,好多的时候,我读不懂它真正的内涵。我也没有机会去知道更多,去读取更多,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看客而已,因为那不是我的山。


  我的山在故乡。


  故乡的山没有挺拔的高峰、险峻奇特的岩石、奇珍异草,更没有文人雅士留下的石刻文字。但葱郁的树木,是它的文字,潺潺泉水是它的墨汁,无边的植被是它的纸张。


  故乡不大,全域只有3.6平方公里。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环滁皆山呀”来形容家乡恰如其分,故乡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但临水对岸又是山,实则“皆山”呀。有鹤山、冬瓜山、油草坑山、颈上金山、大围山、大岭山、畚箕完山、八斗山、寨山、少行坑山、抗坑山……据说有36座之多。每座山我都知道具体位置,但不是每座山我都熟读,犹如我在上学时,总有偏好,有一些科目读得好,有一些读得差。


  写了半辈子的文字,自然有着我故乡的山在我的笔下流露。譬如鹤山,那是周边乡村最高的山,尽管只有海拔300米,然而登上山顶,一眼纵观浮山、新圩、联饶、樟溪四镇;阳光恰好时,北能眺望汤溪水库,南能望见南海,风情收眼底,烟云揽胸襟。春则百花争艳,赏心悦目,芬芳四溢;夏则半山水瀑飞流直下,虽没有“三千尺”之大气,却也显山野之气魄;秋则硕果挂枝,枝头的弯弯,诠释又一个丰年;即便冬之时节,苍松绿竹,彰显一种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读小学五年级便在老师带领下勇敢登上顶峰,体验了那个“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清康熙年间的《饶平县志》载:“鹤山,在东洋屯堡麻湖村,其形如鹤舒鹄立”。我细看了一下,县志记载的山一共有54座,我不知能录入的山需要什么条件,但一定不是以高度做为标准;在现代的《饶平县志》录入的山是以海拔500米以上为标准,鹤山显然不入围。


  顶峰上有一个小庙,叫“仙公庙”。它有“七鹤归洞入庵林”之传说。这七鹤是:鹤山、石僻尾、二尖山、赤仔篮、公山、虎地山、城岗岭山。鹤山之鹤为首鹤,驮着南极仙翁,飞到庵林山栖歇。在鹤山之东北面,首鹤先着陆,依次还处滑翔状态,故鹤姿态完美,其余鹤姿尚未显,峰也不高。南极仙翁,民间说是主宰人生和寿命之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其生日。昔时,每逢此日,本地的、沿海的善男信女,怀着虔诚的心,上山拜祭,传说仙翁能保佑行船讨海的人平安吉祥,真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读故乡的山,我读出了一份沧桑。明正德年间,故乡便创村,几百年似乎只是一瞬间,然而一路走来,必定是筚路蓝缕、充满沧桑。读故乡的山,我读出了一份厚重。这份厚重,不是惊天动地的,甚至也没有出过大富大贵。《七鹤归洞入庵林》《水潺潺的传说》《大力将军》《佳兴楼的传说》《虎不咬狗》……这些传说展现的是一份安详的守望。


  读故乡的山,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他的子民参与到对山的书写之中,去书写新的传说。我带着一种自觉或不自觉,为故乡的山增添一个浅浅的注脚。


  山前山,从上到山顶都被开成梯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在山顶分到了几丘山园,这是红土壤,土质很瘦,但在父母亲的辛勤打理下,用池塘泥土,用农家肥不断改良,种上花生、种上红豆、种上绿豆,后来又种上青梅、种上荔枝,终也有了收获。种花生时,除了挑池塘泥土做基肥之外,还要挑粪水做第二次基肥,山虽不高,但崎岖难行,何况肩上还挑着百来斤重的担子,而且还要全天候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毕竟季节不饶人,父亲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崩行山因为坡地草茂盛又靠近村庄,成了放牛的最佳场所。我不是专业放牛,但家里有牛,从镇上读书时每周末回家,放牛的任务便属于我。只是,我连骑牛都学不会,总怕被摔下来,也确实曾经有放牛娃从牛背上摔下来。当牛寻找到一片嫩绿青草时,便悠然自得地啃草,这也是我们开始玩游戏的时候。用几条牛绳捆绑在一起,进行拔河比赛;要是男童多的话,进行直接的摔跤比赛;有时会在山上打扑克,而扑克一摆开,往往并不知天南地北,蓦然间想起牛时,牛已从视野中不见了……要是有老人也去放牛,那是挺有意思的,因为他们会讲古,而且都是关于山神的“古”,很吓人的故事,但每个人都听得聚精会神。


  在故乡中,柴米油盐中的“柴”更多是指“草”,这个草是到山上割下来的,称山草。到山上割草很辛苦,一般是家庭主妇上山割草,在山上晒干之后,家里的人会上山一起挑回家垒叠成草垛,然后每天去抽一捆回家,煮饭时做燃料用。农村的厨房很大,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厨房,土灶与住房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土灶有一根直通屋顶的管道用以通火烟的叫“烟囱”。曾写过一篇叫《烟囱》的散文,一位居于省城的朋友说他的孩子看了这篇文章后竟然不知烟囱为何物?他费了好大劲,最后带孩子到厨房指着吸油烟机对孩子说,烟囱就相当于这个吸油烟机的作用,孩子才恍然大悟。


  读高中的时候,逢八月草冬,便要到山上帮母亲挑草回家。山路难走,或者根本就没有路,踩在刚割过的山坡上,不小心,脚底便会被小柴头尖扎着,不要想着有什么可以保护脚底的鞋,都是塑料的“人字鞋”,那些锋利的柴头尖会扎穿鞋而至脚底的。每年的草冬,不时就会听到某人、又有某某人的脚底被扎着了,这一下又要堪误工课了。所谓八月草冬,除了表示从农历八月开始割草的时间之外,也是对割草时间的限制,即集中在八月。山上不是随便就可以割草的,大队分给生产队若干座山,然后生产队再细分到农户之中,每几年一个调整,重新分配。家里曾经在油草坑山、崩行山分到割草地,我到那里挑过草。


  曾经故乡的山上,满山遍野都是松树。成年的松树有松蕾,到山上采摘松蕾是在读小学时学校布置的一个任务。时间一般是一天或两天,根据所采摘松蕾的总量而定。松蕾采摘之后集中在学校操场上暴晒,松籽收成之后送到公社收购站收购,以弥补学校教学经费的不足,而晒干了的松蕾则是驻校老师的最好燃料。学生采摘的松蕾老师会进行称重,每次会对采摘排在前面的学生进行表扬。我个子小,也不善于爬树,记忆中没有因为采摘松蕾的事受到表扬。有时,还组织到较远的山上采摘,这就需要中午在山上解决午餐的问题了。各人自带锅米油盐菜,家景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会买一点猪肉什么的,那是会让其他同学羡慕的。我母亲会给我两个鸡蛋,这是那时家里所能给予我的,我也很满足。


  故乡的很多山都有石头,是很大的石头,上世经七八十年代建房都是用石块建造起来的。自己到山上找石头,然后沿着石头周围将掩埋石头的土层挖去,再请来打石师傅,将大石头炸开,再用铁锤钢錾将炸开的石块打成可供建筑用的小石块,这样建成的房屋叫“石头厝”,连阳台也是用石条铺设,然后上面再用水泥沙覆盖。打石师傅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最远的打石师傅从福建惠安过来。家乡的石头更多用于凤江中游高堂水闸的建设,桥墩、闸底、消力池的铺设所用的都是石头,数量是可观的。家乡贡献了它的财富。


  故乡的山,或许沧桑、或许厚重;虽少了点婀娜,但不乏灵性,你看那一河秀水环绕村前,蜿蜒向南而流……记不起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中应该有一座山。”是啊,故乡的山曾经遮住故乡人的视线,隔断故乡人与山外的联系;但山深处最原始的情,最炽朴的心,最甘甜的泉水,使故乡人在某一刻冲出去的时候,每每想起、每每谈起,却又对它心驰神往,魂牵梦绕。


  故乡的山,是每个故乡人的起点,也将是很多很多故乡人的终点。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