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群
潮丑最潮,这是潮剧评论界的共识。
在中国众多(据统计有300种)地方戏曲剧种中,潮丑享有盛誉,不单种类多达10种,而且表演丰富,地方特色鲜明,是最受观众喜爱的行当。
戏曲的一大功能是娱乐性,这是它能立足于市场的根本条件。而其娱乐性,最主要是由丑角来担承。丑角自出现之日起,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插科打诨,给观众以欢乐。
吴国钦教授是研究中国戏曲的行家,是《潮剧史》的两位作者之一,对潮剧艺术有许多真知灼见。多年前有一次与他喝茶,聊到潮丑的成就为何那么高,他说因为潮州人乐天知命造就并促进潮丑的发展,这话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已经出版了五六部潮剧艺术专著的梁卫群也说:“这样的观众决定这样的剧种,潮丑的发达是由潮汕地理、历史、民性共同塑造的,富足的物质,山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人们闲适、疏阔、放松,使得潮剧自清末以来,不同时期都有精彩的丑戏出现。”
吴梁二位的见解都精辟。潮州人这个族群,因为先祖是从中原逃避战乱而来的,天生就对皇帝无好感,对当官无兴趣,所以有“僻尻仓后骂皇帝”“批削小官猴”的俗语。生性乐天风趣,在山高皇帝远的五岭之南,喝着工夫茶,对皇帝开几句玩笑是常有的。这种民性给潮剧艺人提供了营养,为塑造丑角的艺术形象赋予了依据。艺人们通过丑角传达了人民的心声,自然受到大众欢迎。
不过,骂骂皇帝,讥讽权贵毕竟是剧目中的少数,潮丑之所以受欢迎,最重要的是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或亲朋戚友的影子,很亲切,能共鸣。看看现在仍活跃在舞台上,深入在观众心中的丑戏中的丑角你就明白:《苏六娘》中的渡伯、杨子良、乳娘、族长,《金花女》中的金章夫妇、驿丞、进财,《柴房会》中的李老三,《周不错》中的周不错,《荔镜记》中的林大与李姐等等,你几乎都可以在我们的乡里叔孙中找到他们的影子。我曾在文章中称李老三是我厝边阿叔。你是否觉得族长是二房阿大爷?李姐是巷头阿婶?进财是巷尾阿细弟?真佩服潮剧艺术家们,他们写活演活了这些人物,一个个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他们在塑造这些艺术形象时,眼前必定出现他熟悉的某位乡亲。作为一名曾经的潮剧编剧人,我对此深有体会。我在剧中也写到皇帝、千金小姐,真是有“骗食”的内疚,你懂什么帝王和千金们的生活?心中无底,难免抄别人的或自己胡编,但若写到上面提及的这些丑角,他们都是底层人物,即使驿丞这名公务员,也不外是一名接待科长兼派出所所长的工作,族长若说是官,也是村长而已,这都是我们平民能接触到的,写起来得心应手,自然有血有肉。
说潮丑最潮,因为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潮州人特有的品性,梁卫群说:“随遇而安,豁达大度,善良义气,是潮丑主角的整体印象,也是丑戏广受欢迎,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这我同意,但还要补充一点,就是吴国钦说的潮人乐天。
在潮州民间的闲间,听乡亲们说天说地,不乏幽默风趣,这是潮丑逗乐观众的生活来源。
上文引到的这些写本地故事的戏中丑角,都是基层小人物,都安于命运,自动自强,朴实厚道、见义勇为。都是正经人。其中像族长,杨子良,林大,李姐这几个剧中反面人物,他们也都是遵纪守望法的,族长被苏六娘骂为凶恶之人,可他执行的是乡规民约,维护的是法律,在当时的生活中是正面人物,最被潮剧观众鄙视是见利忘义,恶嘴毒舌的金章婆,最后也改邪归正了。
最潮的潮丑我以为是渡伯和李老三,都生性乐天,幽默风趣,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李老三决心为鬼魂申冤,渡伯救郭继春、苏六娘于危难,都是义薄云天的壮举。
从金章婆到李老三这众多潮丑身上,我们看到潮州人的总体民性,与那些从外地剧种移植来的戏中丑角,有着鲜明的不同,潮丑,的确最潮!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 2024-09-27说一说洪妙的《辩本》
- 2024-09-24但愿人长久
- 2024-09-20不见鳄渡见秋风
- 2024-09-17月圆中秋话节俗
- 2024-09-17民俗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