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湘桥春涨”之我见
发布日期 : 2024-08-30 09:34:18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李英群


  清代吾潮诗人郑兰枝的《潮州八景诗》很有影响,尤其是《湘桥春涨》这一首: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风光几拟到层霄。


  《湘桥春涨》在潮人尤其府城人心目中,是景中之景,所以,至今仍不时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


  就在这个甲辰盛夏,一阵破坏力巨大的山洪在梅州一带暴发,冲堤裂岸,顺韩江直奔潮州。有位文友面有喜色告诉我,他去看“湘桥春涨”了,并打开手机出示视频。


  我说:你这不是“湘桥春涨”,应称“湘桥夏暴”!


  常识告诉我们:涨,是专指海潮的,潮涨潮落,海潮涨退,是因为太阳、地球与月球运转出现的。我从小生活在乡下,家在枫江岸上。乡里有农谚云:“初三流(涝),十八水。”是指农历的月初三和十八的潮水涨得最满。因为初三,太阳与月亮在地球的同一侧,两者吸引力相加,把地球表面的海水吸向一边隆起,地面就涨大潮,而月十八,道理亦然,太阳与月球从两侧,你拉我扯,海水也就涌向两侧而使海平面升高。


  而描述山洪,从来只有暴发,没有用涨这个词。加上诗中已标明这景是写三月的,不是初夏,可知不可能是描述山洪的。


  水迢迢是形容水流悠远绵长,我童年在枫江岸边就欣赏这种美景。枫江是榕江的支流,榕江水与海平面几乎持平,所以,每月初三或十八日,枫江水涨,常会自流入两岸田面,这时的水面,水波粼粼,平静开阔。这画面,与山洪暴发的场景相去十万八千里。


  府城人称韩江发洪水叫“做大水”,许多人会爬上城墙去看水,那是一种什么情形?画家、散文家林墉有文描述他童年在城头看大水的情形:“在城中望去,竟如天边行云。而在城墙上望韩水,黄泛泛的旋涡,水面上有盆有椅,有猪有羊。有树有柜,死尸则自然有男有女……”


  这时候,此情景,诗人怎么会接着来一句“十八梭船锁画桥”呢?梭船早就被转移到安全的水面去避祸了。


  “惊涛声彻海门潮”,也就是说,你在桥上赏景,提耳可听到海门的潮声与桥下涛声相呼应。海门这里是泛指,是谓海潮涌入之处。那么,海有多远?贾岛《寄韩潮州愈》诗中有“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句,可见在唐代时,海水是到达城脚下的。到了二百多年前郑兰枝生活的年代,是否海潮能直扑湘子桥?也可能是诗人的夸张。


  至于《湘桥春涨》诗的后四行,更是描写了阳春三月的清晨韩江水面宽阔而波光粼粼的画面,美不胜收。绝非“做大水”时那汹涌咆哮的黄泛泛山洪能展示的美景。


  说到这里,使府城的朋友们感到失望,真的抱歉了。你们说:“湘桥春涨”不再有了。其实,岁月无情,何止此景不再,鳄渡秋风也只存秋风,西湖渔筏也只剩西湖,龙湫宝塔也被涸溪塔顶替了。我想:无须遗憾,存在史籍中和记忆里,也是一种文化存在。可喜的是潮州新八景已评选出来,也受到认可,而未入选的湘桥灯光秀更把湘桥的古典美与现代科技的光彩相合,给市民、给游客更美的视觉享受,彰显了古桥焕发新青春。


  至于部分市民把夏季山洪视为春天海潮,也许他们都明白不可代替,不外是寄托对春涨湘桥的怀念,开个玩笑聊以自慰罢了。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