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湾,位于饶平县汫洲镇青山西北,西起澄海鸿沟湾头,盖钱东全境岸线,东至黄冈旧龙湫水道,接巫峡港出赤沙湾,南为汫洲水域。黄冈河西溪流经汫洲青山出海,因而得名。湾内多沟港浅滩,水道内洋襟汫洲湾出高沙。
摄影 邓建忠
1957年9月在汫洲青山至钱东峙头修筑青山海堤,围垦青山埭,结束了汫洲与内陆隔海的历史。
青山湾,古老的海湾,有多古老,你还真的不敢想象。青山湾的海床,说是史前就形成,咱不懂,反正天追古老如是,滩涂下沉积着大量的蚝壳和其它海生贝壳体,分布以钱东岸线为多。1967年,我在青山埭干过“挖壳头”生涯,就挖到类似砗磲的贝壳,个头约40厘米,“村人不识宝”,只当蚝壳卖,用于烧制贝灰。如果说砗磲是三千五百万年前的生物,那么就是它子孙的化石体,起码也得上百万年吧。当年挖壳头,浅涂层挖的跟现在的大蚝壳差不多一个样,较深涂层的就是那些厚厚的、弯弯的、长长的蚝壳,叫牡蛎吧,每一个都有30至40厘米长,厚宽5至15厘米不等,应属古生贝类,以前乡民也有拿来垒小筑的。据说海山岛“壀龙”形成是在二万五千年前,那青山湾里的砗磲化石不知要推前到什么纪年。1974年,汫洲公社在青山埭东关水闸东侧内堤建提水站(后停建)清基时,出土的古沉船残骸,足以论说沧桑。
说到“挖壳头”,还得在挖字前加个“偷”字。秋收后是青山埭的枯水期,田里干涸,适合挖拾蚝壳。汫洲好多人都干此勾当,我也参与到这个行列。1967年辍学,跟邻居哥弟搞了一条小船,趁潮涨抬过青山堤,顺坡滑到埭内即可渡岸登场,挖拾的蚝壳自然有人收买。这个季节作业时段大约一个多月,赶在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前收煞。算下来最多也就挣他百多块钱吧,却留下骂名,把人家的田地稿得凹凸不平,还说帮人家翻地没算工钱,岂有此理,要是碰到不打你才怪呢。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挖拾壳头还要偷着干,不“偷”,又如何。
汫洲青山岸线,分布生长着千多亩红树林,红树俗名“胶珍”。青山头海区红树成片,人称“胶珍头”,乡民常在红树林里取干树杆当柴火,顺手抓些鱼蟹。据说1943年,年景不好,闹饥荒霍乱,加上日本鬼子侵扰封锁,海产品换不到粮食,人又不能单吃生鲜鱼虾,没人“讨海”,红树林里螃蟹多到连人都不敢进,港湾里鱼虾无人捕掠,这不是夸张。青山埭围垦后,红树林逐渐减少,至1970年“澄饶联围”工程完成后,汫洲岸线及青山湾的红树林全部消失。
青山湾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是鱼虾的孳生地,湾里人家,各有各的渔猎方式,如港西乡潮头乡的桁艚、竹桁,下园乡湖水乡的放笼、药鱼,东灶乡后陂乡的锄跳、串蟛,东峡乡西峡乡的缉鱼、办鱼等,八仙(乡)过(赶)海,各显神通。
明清时期,岛民便有围海造田传统,利用浅水滩涂垦殖养鱼种稻,发展农耕。至新中国成立前,青山湾汫洲水域垦殖的埭围就有11处,即天成、溪底、联埭、宴洋、南围、新顺、兴利、狗牯、永泰、后田、山后等,面积大小不等,种稻植莲,受风潮影响,丰歉有年。1958年5月青山海堤工程竣工,消除了风潮隐患。东端巫峡港从摆渡、“天成”小桥、简易木桥(1956年由大军建设,可通马拖车)到海堤水闸,可谓征途坎坷。
1942年11月30日,东界龙湾人吴乌森率部将劫夺的1艘日寇军船驶至青山湾内洋胶珍头西“冤家汕”坪(现青山堤东水闸西)搁浅,并找来几十个“夜壶”串在船边,海风一吹,呼呼作响,鬼子以为是水雷,不敢轻易靠近。12月1日吴部与日军激战,击退日军,谱写抗日战歌。汫洲有乡民多人上青山铜金脐烟墩遗址助观战。
青山烟墩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是明清时期沿海的防务设施,“烟墩望澳”是汫洲八景之一,“铜旗飞钺青山台”。“汛房空设未闻兵”,至清末撤,后废。烟墩遗址于1941年7月9日遭日军炮击。
伫立青山海堤向南眺望,西畔湾头一带是汫洲的蚝田租地。莱芜方向,海天连接处,春夏交际时,常有“海滋”出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海市蜃楼”呢。我就看过一次,有一艘轮船在天上行驶,是快到中午的时间吧,过一会就消失,那时不懂什么是“海滋现象”,什么是“海市蜃楼”。
依旧涛声,南起鸿岸潮贯顶;
几度夕照,北上青山水尽头。
烟波远逝,青山满目,莲华(莲花山)映碧,大月(大北山)流金。G324、S222、X084、铁汫线、进港大道纵横青山湾,穿越了历史的时空。
青山湾,古老又年轻。
胡韩杰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
- 2024-09-13杨门女将戏中寻
- 2024-09-10心中无落日 何处是黄昏 ——说说我的两本书
- 2024-09-07“桃源胜地”的深耕者
- 2024-09-06人生何处不相逢
- 2024-08-30“湘桥春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