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蝶变旦家园
发布日期 : 2023-08-25 10:50:0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11801692926097068.jpg

  □ 谢娇兰

  傍晚的空气凉丝丝的,晚霞染红了天边,我们追着落日一路向北。看一轮硕大的红日从耀眼很快变成橘红,在偏西方,慢慢没入黄昏。手机还来不及抓拍。

  每次车往泰山北旦家园这一段,我心情总是格外舒放。天地空旷,路宽车稀,田园村舍,井然有序。每年新笋收获季,我们都会来这里吃笋宴,不记得来这里寻味过多少次了,但依然记得第一次来。那时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还没打通,是一片竹林杂园。

  我们过村庄、铁路口,绕菜园、经小学,沿着一条支流一直往韩江边,七弯八拐来到旦家园渡口涵闸边的农家乐,农家乐搭的是厂房的模样,食客很多,都是冲着吃笋而来。隔年,有朋友闻笋心动,想按图索骥寻来,我已说不清来路。

  后来,来的次数多了,我才慢慢摸清这里的路,除了每年来吃笋,我们还到这里买过青枣,赏过莲花,也买过农家菜园里正收割的菜。那时候爱到旦家园来,三两好友骑个单车,穿行在田园间,或者韩江堤上,聊着天,看着彩虹般的大地,被时光遗忘了的潮汕古民居,感受天地自然之美。有时也会坐在韩江堤上,看江水悠悠流淌,看垂钓者安详入定的打坐,心头特别熨帖。心胸也开阔了。

  流年似水,不记得何年开始,旦家园大变样了!

  先是有朋友约我去看“网红桥”,因为在旦家园有一段架于韩江之上的广梅铁路,梅溪河大桥交界处,与日本漫画家宫崎骏笔下文艺静谧的日本古都镰仓十分相似,一时圈粉无数。以前我就喜欢漫步韩江堤,夏夜的韩江堤静谧清凉,经常能看到闪闪发亮的萤火虫,为消暑好去处。现在作为万里碧道的一部分,两旁的杂草少了,河堤拓宽了,划分了几条道,小乡村变成了金凤凰。

  我们光顾的农家乐,自建楼前有菜地,随手摘来下火锅,自然觉得鲜美。起初也是寻寻觅觅偶然遇见,店主很文艺,也喜欢结交文艺界朋友,一边扛鼎炒菜一边哼歌。但凭这一点,我感性地认为他大概不会是个十足的生意人。其实菜色与这里的笋店也无异,笋衣炒肉、上汤笋丝、冰镇笋片、笋块鸭汤、笋炒粿条、笋饺等等。靠河边,经常能捕捉到一些河鲜,比如鞭鱼、鲈鳗,或者野生的小鱼、小虾。我们经常会在二楼包间,电梯上去,觉得有点多余,不坐电梯又觉得浪费,像这种农家自建楼现在旦家园多的是。

  跑堂端菜的是一位阿姨,说着庵埠口音,性格爽朗,脸上笑肌上扬,我便喜欢与她聊天。我们问她是潮州庵埠人吗?她正色说,我是这里正正宗宗的旦家人。旦家人,有意思,我也听说过这是一个水上人家的后裔,但从没跟一个真正的旦家人聊过天,有了这层接触,距离就近了,也起了好奇心,究竟旦家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那晚吃完笋宴,不去韩江堤,而是有意地在旦家园乡村里穿行,歇凉亭,看墙绘、池塘、古榕、宫庙、文化公园,就想感受一下旦家人淳朴民风。

  疍族是南方古百越族一分支,为闽粤远古居民之一。关于疍家,史料中有很多记载。唐代柳宗元在《岭南节度飨军堂记》有载:“卉裳厨衣,胡夷蜑(蜑通疍)蛮,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到了北宋,乐史在《太平寰宇记》记载:“蛮户,县所管,生在江海,居多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若居平陆,亡即多,似江东白水郎业”。南宋周去非撰写的《岭外代答》也有详细描述:“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疍也。”而对于疍家人的来历,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人类学家的说法,疍家人是厅居于陆地上的汉人,秦朝时被军官所迫,逃入江海河上居住,以捕鱼为生,此后世代传承。

  “旦家园”毗邻韩江与潮安隔江相望,昔日常有“疍家夷”船停泊而取名“疍家园”,后来笔画简化,“疍”字变成了“蛋”,后又被写成“旦”字。

  据史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廷设立粤、江、浙、闽四海关,粤海关设6个总口,其中庵埠总口辖双溪、溪东、沙汕头、潮阳、后溪、海门等16个分口。双溪分口,溪东分口在庵埠港本地,就在旦家园村前约 200米宽的梅溪对岸。

  “埠集百货之舟,如蜂屯蚁聚”,海船由外海从沙汕头沿梅溪直达庵埠,乾隆年间这里成为颇具规模的商贸港。当时双溪、溪东港内,挑夫云集,船载肩挑,分运至“内洋乡村”,这种流金岁月,迄至道光末年,双溪关口一带淤积,海船无法进入,庵埠港的地理优势由此丧失。

  在“各乡驳船、船夫挑夫云集”占有一席之位的旦家园村民,弃舟楫上岸定居,告别水上生活方式,社会身份也随之转变,疍家文化也被同化。这也使现有旦家园疍民文化传承,不同于其他地方疍民水上文化。时至今日,疍家文化在旦家园已无踪可寻,只有从地理地名、族谱,族群信仰、村民记忆等,依稀可窥见疍家人水上生活的历史印痕。

  穿出旦家园村里迂回曲折的小巷,过拱桥,回到新修的田园路上,迎面“和谐号”动车正从眼前经过,背景是一轮旧时铜镜大的红月亮,挂在半空中,静谧的夏夜,让人恍惚穿越时光隧道。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潮州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粤ICP备13030909-1号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