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一斤猪肉证
发布日期 : 2023-06-16 09:56:08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陆利平

  猪肉,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只是餐桌上一道十分普通的菜色而已。但对于早些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走亲访友,如果能带上一点猪肉做手信,那是很受欢迎的。而这,我深有感触。

  1980年我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高考前夕,学校发给每位考生一斤猪肉证。那时,买布要布证、上圩赴市吃饭食要米证、买糖要糖证、买煤油要煤油证……几乎一切衣食及生活类的物品都要“证(票)”,有钱无证不行,有证无钱更不行。这些证当然是按人定额分配的。但有一些证是普遍人所没有的,例如“米证”,这些只有“食”工资的人才有。在乡村,人们有时因急需购买要用米证的物品,会拿米去与有米证的人进行交换。读小学时,我就曾经偷家里的米与学校老师换米证,一斤米可换一斤米证,还会得到0.14元,据说这是有米证的人到粮所籴米的价钱。有了钱,有了米证,于是便到村里的小商品买饼干。当我给了奶奶饼干时,奶奶表现出了惊奇的眼神,问:“你怎么有米证?”没等我开口,她又接着说“莫不是偷家里的米去换米证?”后来,父亲知道这件事,被他臭骂一顿,便不敢了。那时,家里的米也是十分紧张的啊。

  在现在,高考期间,几乎一切都为其让路。在学校附近的工地停止作业,有关重点路段实行交通管制,交警配备警用摩托车,以备一些“马大哈”的考生,或是忘了带准考证,或是忘了带身份证,或是遇上路上堵车……急需之用;社会上不少爱心车辆都有免费接送考生;更不用说父母、家庭是怎么样的全身心投入了。

  但对于那时的学子们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即便在家里,尤其是在农村之中,有高考生的家庭都没有觉得这3个日子(7月7、8、9日)与平常的日子有什么不同,该下田的照样下田,该上山的照样上山,该干什么照样干什么。当考生带着满是疲惫的神情回到家里时,父母顶多就是一句“考得怎样?”

  我读中学是在离家13公里远的镇上,每星期回家一次,带些米、番薯什么的,当然,那一大瓶菜脯碎是必备的,因为它是一个星期的“菜肴”,菜脯碎是用花生油炒的,花生油是生产队按人口分的,但家里往往到了下一年分油前的两个月就出现用油紧张(家里经济十分紧张时,会从这不多的花生油中舀出些许去卖),也就是说,家里每年缺食用油达两个月之久。我在高考时家里就没食用油了,于是,改炒了一大瓶只放盐没有放油的黄豆仁,这就是我的高考生活,营养不要去说,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保障。

  这也是当时好多考生的真实生活情形。

  学校给每位考生发了一斤猪肉证,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善考生的生活。有这张证用0.75元可以买一斤猪肉,没有这证,有钱也买不了猪肉。但有些考生有了猪肉证却没有钱可买猪肉。譬如我,当同学们成群结队去买猪肉加菜时,我与几个没有钱的同学悄然无声地将猪肉证藏了起来。我还有一个心思,家里除了逢年过节或自家卖肉猪之外,平时餐桌上是见不到猪肉的,这正好回家时让父亲去买一斤猪肉,还应该是带肥肉的,因为肥肉的猪油多,可以解决家里一段时间的生活用油问题。

  我最后却没有将这一斤猪肉证拿回家。高考之后,与一位同学相约到三饶一位姓邱的老师家里做客,邱老师教学认真,平时待学生也不错,而且三饶是饶平的老县城,我们还没有去过,正好顺便游览一方。因为觉得不可空手到老师家里,于是我将这猪肉证当作手信送给老师了。老师感到有些惊讶,问为什么高考没有用它补充营养呢?我只是笑笑说,不用。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