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番薯琐忆
发布日期 : 2019-11-19 10:40:24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我的故乡是个大乡里,有十个自然村。这些村落各有名字,如主村的南面村、西面村、东面村。从东面村向东,隔着一片水田,傍着枫江而建的那个叫东边村。乡里还有寨内、新寨、桥头村等,基本都可以找到取名的依据:或是方位的,或是历史的。只有我出生的这个村叫半洋村,不知何所由来。

  童年时曾问及村里长辈,都说不知道取名何据,有人甚至笑着说:“讲究这样都是读书人的事,俺是吃番薯的,哪知什么历史什么意义?”

  大概,他们认为吃番薯的都老土。

  长大了,读了点书,我开始思考,觉得这名字来自村貌。安揭公路从我们村北穿过,路北边是旱园,南边是水田,界线分明。田是良田,园是沃土。水田种水稻,旱园种番薯。水田那片田野,村民称为田洋。那首《雨落落》的潮州民谣不是这样唱么:公婆“二人相打相挽毛,挽到田洋中……”这“田洋中”就是潮人对田野中的称谓。

  我似乎明白了,因为村里一半是田洋,所以叫半洋,并非是有一半人过番去南洋。

  半洋的一半是旱园,种番薯为主。这里的土质可能最适宜番薯的生长,一年四季,都有种的、有收的。品牌繁多,童年的记忆中,松爽的有竹头种,甜润的有山边种,还有不同口感的韭菜种、狮脚种等等,一听就知是村民自己取的名字。因为村里田少人多,大米无法自给,番薯成了村民的主食。吃不完,挑到市上卖。那时,每天都有健壮的叔叔挑着百多斤一担番薯,步行30华里到府城去卖。我家只有一间大房,记得那时,屋里的床下、墙边堆满番薯,常常是长了芽,长长的芽藤伸到书桌(床柜)面上来。这些长了芽的番薯,用来饲猪。

  记得1991年春,我因公要到泰国去,乡里长辈托我去找在那里经商的宗亲求茂老叔,说乡里的阿娘宫要重修,请他召集过番在曼谷的乡亲捐款。与求茂老叔闲聊时,他告诉我村里来过番的人很少。我说我以为半洋是有一半人在南洋哩。他也笑了,说半洋人吃不了到南洋谋生那种当苦力、砍山芭的苦,有一对兄弟与他同时来曼谷,说这种生活太难熬了,回老家去只要愿吃番薯度日,就不愁饿肚子,于是打道回乡了。

  我是吃番薯长大的,至今都很喜欢吃,每次与朋友聚餐,不论高档酒店的餐厅或是路边的小饭店,友人问我点什么菜,我都说要一盘甜番葛芋。

  1960年代,我在一所高等学校当学生,那是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的经济困难年代,饭总吃不饱,又正在长身体的青春期,有同学通透我找关系进学校篮球队,每个队员每天补助一斤地瓜(学校有农场,收成有地瓜),地瓜就是番薯啊。其实,我进校篮球队也不用走后门,技术还是过得了关的。那每月30斤地瓜,足使我在球场上生龙活虎。我后来常会改造李春波那首《小芳》的唱词:“谢谢你给我的爱,帮我度过那个年代。”他指的是小芳姑娘,我唱的是番薯大叔。

  1968年春,县里组织个毛泽东思想宣传团到凤凰镇去,我是团部的文书。我们住在西春村,要与农民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实际只有同吃一项落实得较到位。我把自己的口粮指标交给农民老尤,每日三餐在他家寄餐。三餐的粥都是稀饭汤,端上碗来不见饭粒。三餐进门,若见饭桌上摆有一大箕熟番薯,立即觉得日子很美好。不久前去西春看望老三同户,老尤的儿子尤启元,现在开着一间炸豆干小店,质量为该镇第一,上过电视,日子已超小康。我与他母亲提及当年见到热气腾腾的熟番薯的心情,不禁都是一叹一笑,又叹又笑。

  近日,邻居阿波兄来访,提及他刚从老家淇园回来。我不禁埋怨他,怎不带我去淇园!淇园离我老家半洋村大约5华里吧,分属揭东县和潮安县,一在枫江东岸,一在枫江西岸。我怀念的是那时还叫潮安为海阳的那个淇园乡。那时,我们常用番薯到淇园去换草木灰回来作番薯的肥料。

  记得是日本仔投降后,乡亲们陆续从避难的外乡回来,复耕起荒废的田园。旱园的番薯又绿成片了。有一天,父亲借了邻居叔叔的小木船(叫四肚仔),并请他帮忙,带上10岁的我,沿枫江南行,到淇园去用番薯与村民换草木灰。我们的小木船停在村边一座村民挑水洗衣的踏头(小码头)旁。父亲和叔叔上岸去换草木灰,我在船上留守。淇园村三面环水,四周有许多巨大古榕,很有气派的一个水乡。

  那天午餐我们在船上蒸干饭,母亲早就准备了每人一个熟鸡蛋,还有菜脯(咸萝卜干)。一位来踏头洗菜的淇园阿婶见我们没炒菜,就要分一半给我们炒。我们说有干饭熟卵已经像过年一样滂沛了,船上无带鼎,也无油朥炒菜,谢谢了。没想她回去一会,竟托一盘炒熟的青菜来送我们。这事我会记住一辈子。我所以想叫阿波带我再回淇园,实在怀念那踏头大婶。

  下半晌,我们满载而归。木船行在平静而宽阔的枫江上,轻风碎浪落霞,真好清心。

  我爱番薯,也许跟求茂老叔所断言的一样:经不了吃苦,胸无大志,至今没什么业绩可言。但我不埋怨番薯,倒是十分感谢家乡有番薯这么一种粮食。困难时刻,它挺身而出,“帮我度过那个年代”。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