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柘林镇风物志
发布日期 : 2019-08-27 10:08:01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关新体

  离开柘林一年多了,那个闽粤交界、省尾国角的渔村小镇,在这个难得闲暇的周末,让我不由地略作回忆。

  其实,刚到柘林镇,我是不喜欢这里的。一是语言不通、民风彪悍,缺乏起码的安全感;二是地处偏僻、远离城市,生活不方便,幸福感急剧下降。刚到柘林镇的几年,我一直不熟悉这里,主要是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后来有时间了,傍晚或是周末经常去镇里散步、购物,去镇后面的风吹岭、普陀岩爬山、打水,不免日久生情。

  柘林镇,隶属潮州,地处南海之滨,当地人称“东界”三镇之一。所谓“东界”就是闽粤之界。潮汕地区虽然隶属广东,然后却不讲粤语,潮汕话属于闽南语系,闽南地区和潮汕地区同宗同源、语言相通,但后来被分而治之,人为划界,柘林镇被划给了广东。据说古代柘林镇曾经繁荣昌盛,商船云集,今朝已然落魄,只有大大小小的渔船还在。

  镇风塔是柘林镇最有名气的宝物,位于柘林镇柘北村西北面的风吹岭南麓,建于元代、历经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塔身全部为花岗岩砌成。镇风塔坐西北向东南,呈七层八角形。塔基层围屏上绘刻着花卉鸟兽、人物故事图案,最高处有千斤石葫芦压顶,象征着这是制风的法宝。因座落于风口,山高风大故取名“镇风塔”。镇风灾的作用不是唯物主义者所相信的,但这里确实是神奇的风水宝地,我在柘林镇的十几年间,仅遇一次台风正面袭击。也有人说实际是南面的南澳岛起了屏障和缓和台风的作用,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南澳岛海拔才500多米,台湾岛都挡不住的台风,南澳岛又怎么能抵挡呢?不论镇风塔是否有消除风灾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经常有镇里的老人家坐在塔下面石凳上聊天、喝茶、乘凉、眺望不远处的柘林湾畔的夕阳和归帆;村妇也经常在塔旁边竹林畔的淙淙溪水泮洗衣,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最喜欢在这里看落日,柘林湾的橘红色落日,着实衬托出柘林镇的一派祥和与安宁。

  风吹岭石刻群更显柘林镇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淀。从镇风塔下,顺着石块铺就的古径拾阶而上,是步行去所城镇最近的古驿道,慢走的话,也只需一刻钟就到了风吹岭。古代人曾经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如今也经常有镇里三三两两的人在这里散步,偶尔也有遇到挑担卖菜赶路的农人。风吹岭,其实是两座小山之间的风口,站在这里,面朝南海,海风吹来,两腋生风,除了一个“爽”字,无以形容和复加。

  古驿道边的摩崖石刻上,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刻——"闽粤一览""闽广达观""海阔天空""水天一色""玉柱天关""天风海涛"等,是风吹岭在历史上作为闽粤交界的区位优势真实写照。更有“缉获盗贼”的石刻和一段碑文,详实地记载着当地居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敌、俘获倭寇的历史事件。从座落于内海湾的柘林镇,登上风吹岭,面朝外海,日常琐碎繁杂,蝇营狗苟种种,全都被舒爽的海风吹于脑后,超然物外,袒胸长啸,快意江湖。

  祠堂是古镇必不可缺的,这是增强家族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柘林镇有多个姓氏,各种姓氏的宗祠也就自然有多座。这里的祠堂古色古香,都是挑檐式的闽南建筑风格,融合了潮州特有的石雕艺术和嵌瓷工艺,非常精美和古朴。或许为了增进各姓氏之间的团结,镇里还有个更加有威望的关帝庙。每到正月,潮剧是关帝庙前的必备节目,潮剧行当齐全,唱腔铿锵有力,表演细腻生动,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我虽听不大懂,但总联想到闽南话的一首流行歌曲《爱拼才会赢》。

  柘林镇的品种丰富的小海鲜也是我的最爱。从镇里的农贸市场上买来的小鱼、小虾、小鲜鱿、小蚝仔,真的可以吃出“甜”的味道。之前我对潮汕人用“甜”形容海鲜很不解,当我数次品尝镇里早市上的小海鲜,简单蒸煮,什么佐料都不放,入口用“甜”字形容,确实比用“鲜”字更贴切。

  柘林镇,我工作生活十几年的地方。离别后此番再回味,用潮汕话形容——“泪目”了。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