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有公足壮海军威
发布日期 : 2019-08-05 15:38:14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邱喜桂

  海水滔滔,浪潮汹涌,舰艇巍巍,气势磅礴。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13个国家19艘舰艇应邀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多国海军活动。

  外籍舰艇,于2019年4月19日陆续抵达青岛,参加了在青岛及附近海空域举行的海上阅兵和舰艇开放。61个国家代表团成员参加了高层研讨会。而海上阅兵,将活动推向高潮。

  4月23日,人民海军派出32艘舰艇、39架战机,分别编为6个群、10个机队,接受了检阅。

  军歌嘹亮,舰阵雄壮。全世界注目青岛海空域,看到了在大风大浪、远海大洋中淬炼成长的中国海军雄姿。

  这是对未来的宣言:制海,不为海所制!

  为什么要制海?

  每每此时,我们总能听见历史的呐喊:

  1949年4月23日,乍暖还寒时节,第三野战军八兵团35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同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白马庙乡成立,人民海军自此诞生。

  一年后,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视察海防,抵山东威海,欲登岛却无船,不得已租了一艘小渔船。

  眺望着不远处的刘公岛,萧劲光神色凝重,渔民一边摇着橹,一边有些不解地问:“你是个海军大司令,怎么还得租俺的渔船?”

  问者无意,听者神伤,萧劲光的心被刺痛了。

  他对身旁的随行人员道:“大家都要记住今天这个日子,海军司令员可是租老百姓渔船视察刘公岛的!”

  萧劲光视察的刘公岛,就是一百多年前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地。

  125年前的甲午海战,腐朽无能的清朝,为海所制,战败而丧失了制海权……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十七日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突袭,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此战,北洋海军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

  邓世昌任管带(舰长)的致远舰在激战中耗尽弹药。邓世昌决意与日本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的旗舰吉野号相撞以求同归于尽,可惜在全速冲向敌舰途中被敌击中沉没。邓世昌同舰上官兵246人与舰同沉殉国,仅7人获救。

  开足马力撞沉吉野!中国电影《甲午风云》和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爱国将领邓世昌》都这样说。

  此说,来自甲午海战翌年1895年英国伦敦出版的《布拉塞海军年鉴》,其中有一篇是海军史学者库劳斯关于甲午海战的分析长文,文中称:“‘致远’当时把舰首转向‘吉野’,试图冲撞,但被数发榴弹命中水线,终于右舷倾斜而沉没。据说当时有数枚榴弹同时命中,其状好似鱼雷爆炸。”

  海战中,“吉野”等第一游击队四舰以其快炮快船的优势,给予北洋舰队以重创,差不多所有被击沉的北洋军舰都是“吉野号”等日舰所为。

  此役吉野号仅被击中一枚跳弹和两枚近失弹,受损甚微,舰员亦无伤亡。

  经过约5小时的酷战,北洋舰队5舰沉没,800余人伤亡;日方虽六舰受重创六舰受伤,但无一舰沉没, 伤亡300余人。

  如此野蛮的“吉野”,难怪日本千方百计地要得到它。

  为了买吉野, 日本天皇宣布从自己起,所有公职人员薪金捐出十分之一,并从此到击败大清国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天皇的举动,激起了民众的民族自尊,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足足可买三艘“吉野”。

  1893年,日本从英国把吉野开回到了自己的港口,翌年便参加甲午海战。

  而在吉野开回日本的5年前,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却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舰队没有更新装备,弹药不足。

  邓世昌壮烈牺牲,举国震动。光绪帝为邓世昌的悲壮忠贞所感动,口谕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世昌是当时中国海军中不可多得的将才,也是在这场中日之战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确实“足壮海军威” !

  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

  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老家(现广州宝岗大道龙涎里直街2号)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放缓脚步,轻轻地走进邓氏宗祠。

  邓氏宗祠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通敞透亮,石额楹联、镂花木雕点缀,显得古朴洗练,端庄肃穆。

  1994年,邓世昌殉国100周年,广州市经过全面修葺,邓世昌纪念馆正式落址邓氏宗祠内,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我也到过天河公园瞻仰邓世昌铜像。

  在广州天河公园的一个小山冈上,静静伫立着一座雕像,主人公手持望远镜,披风飘飘,坚毅而沉着地望着远方。雕像后面,翠绿的松柏丛中,是一座环形墓,墓碑上写着:“皇清诰封世昌邓壮节公之墓。”这便是邓世昌的衣冠冢。

  民族英雄邓世昌,英勇殉国,可歌可泣!

  我想起游成山角时,见到人们自发为邓世昌立的“木圣” 。

  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就发生在成山角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

  成山角,曾名“天尽头”,后改为“天无尽头”。

  古时,成山角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

  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损兵折将,李鸿章命令避战保船,北洋海军龟缩在威海卫基地刘公岛。清廷寄希望国际“调停”,朝野一片恐慌。

  几个月后的1895年1月20日至25日,日寇为了攻克北洋海军威海卫基地,从侧后进行包抄,在此地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成为一个孤岛。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古代在成山角迎“日神” ,如今成山角却被偷袭登陆成功,来了日寇。

  我在成山角看日出,望海潮,脚下悬崖峭壁,唯见惊涛拍岸,浪花飞溅,多险要啊!是当时这里没驻军,还是兵力不足,让日寇抄了后路?海陆防全失!

  荣成人为了悼念在甲午海战中为国英勇牺牲的邓世昌,自发募捐,在成山头立祠,供奉邓世昌的木雕像,称为“木圣”。岁时祭扫,馨香不绝,以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怀念。

  此祠虽年久失修,历经战火,但邓世昌的木雕像“木圣”仍然完好无损。现已修缮一新,供游人凭吊。

  光绪皇帝为邓世昌御赐“壮节”碑,至今还保存在始皇庙内。

  军事与外交均告失败,走投无路的清政府最终派李鸿章赴日本“议和”。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去日本,与其说是“议和”,不如说是“乞和”。

  且看李鸿章如何“议和”?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后修正案,其条件非常苛刻,并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

  李鸿章赴日期间,和清政府的联系电文均为日方破译。日方对中方的一切,了如指掌。

  4月14日,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而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是日本迈向军国主义的标志性事件。

  历史可以而且必须歌颂英雄,但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

  甲午海战,是中国创痛巨深的惨重教训,山河破碎,国将不国,国人这才真正意识到“救亡图存”的迫切性。

  寻求国家富强,追赶世界先进,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在此后一个多世纪乃至今日今时,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甲午海战,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这支永不消逝的悲歌……

  可以告慰的是:邓世昌们的梦想,今天,我们实现了!

  我们,是为了海洋的命运共同体。

  我们的海军,将乘和平之舟,扬友谊之帆,划合作之桨,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