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一位剧作家的另副笔墨
发布日期 : 2024-07-12 10:24:00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李英群

  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沈湘渠会像所有读书人一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读下去。他爱读书,是有家学渊源的,但现实不容他平静地再坐在书斋里,母亲无法供他读书了。于是,1959年,正读初中的沈湘渠瞒着母亲,到汕头报考有助学金的戏曲学校的表演专业。

  如果不是因为学习不得法倒了嗓,沈湘渠会成为一名潮剧好小生演员,当然,也会成为一名好编剧。只是,倒嗓这事更坚定并加速他走“靠写字赚食”(他母亲语)之路。

  1963年他从戏校毕业,被安排在广东潮剧院当演员,他知道“无声戏仔”当演员不可能长久,更难有大作为。1965年他考取了中山大学中文函授班,另辟蹊径走他的大学之路,为日后走“靠写字赚食”打基础。

  后来,潮剧院取消建制,他被分配到汕头电力厂当工人。1978年,潮剧院恢复活动,人们发现,各门类的人才都青黄不接,尤其是编剧,急需新鲜血液,老编剧魏启光和谢吟先生一致向领导推荐:把沈湘渠调来当编剧。领导问:他写过什么剧本?回答是未有。但老编剧语气坚决地说:调他来肯定没错。

  其实,沈湘渠在电厂当工人期间,曾与人合作过两个小潮剧,并由电力公司业余剧团搬上舞台,只是两位老编剧都还不知道。

  1978年,沈湘渠被调回广东潮剧院艺术室任编剧,这正是他一直想干的文字工作。

  1980年,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在广州举办了一个编剧讲习会,为期40天,我和沈湘渠都参加了,住在同一个宿舍。40天的日夜相处,我终于明白谢吟和魏启光两位著名老剧作家为何未见沈湘渠的作品,就认为他是个编剧的料,极力向领导推荐的原因了。湘渠年纪不大却阅读甚广,阅世颇深。他读了许多中外名著,那些作品我也几乎都读过,他还喜欢地方文化,熟悉地方方言,更让我惊异的是他对世态人情的感受比同龄人深刻得多,也许因为他幼年时父亲不幸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使这孩子早熟,他熟悉乡下百姓的生活,对穷苦人有一颗同情心。他告诉我,刚调进潮剧院任编剧,魏启光先生让他试写几句潮剧唱词看看,他写了,魏先生读后说:“没有一句像潮剧唱词,不过,你会成功的,因为你绝世行孝你母亲”。

  没一句像潮剧唱词,指的是缺乏潮味,这是方言地区文学青年的通病。但魏先生竟然用他的至孝来鉴定他会成为一名好编剧,这令我佩服不已,魏先生真是世事洞明,百善孝为先,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怎能写出人间的真善美?

  结束了在广州的学习,他回他的汕头,我回我的潮州。从这时开始,他以每年一至两部剧作的速度,或创作,或改编,长的,短的,古装的,现代的,或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作品频频问世,并都被搬上舞台,这简直是在拼命!别以为他一味图快,为了攀自己的新高峰,他用“十年磨一戏”的工夫创作颂扬文天祥的《终南魂》,花了整整8年时间。

  他成功了,他的作品获多种奖项;他成功了,他的作品广受欢迎。他成功了,也愉快地退休了。

  但是,他退而不休,舞弄起另一副笔墨,在报刊上,不断见到他说人论艺的新篇章!

  他说:“我既编写剧本,同时不避浅陋,撰文谈艺论戏说人,探索本剧种兴隆发展之道。初是职责所在,后是兴之所至,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退休也是退而不休”。

  谢谢老沈的退而不休,才使我们读到这些有味有益的文章。他写人谈艺别具一格:写人,不同于记者或作家所写身世经历;谈艺,不同于评论家,引经据典,条分缕析。他笔下是他日夕相处的同行师友,是潮剧辉煌十年的风云人物,有编剧、作曲、导演、舞美、演员,我看只有他这位当过演员又任过编剧的人敢于触及。

  他写人往细处挖,选取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他说艺,往深处掘,挑出其最鲜明的特点。魏启光先生是新时期成就最高、最受欢迎的编剧,他的作品最具潮味,他极力主张潮剧唱词道白要用地道方言,老沈没展开论述,更没苦苦探索,他写一个细节,魏老说哪个观众带本字典来看戏?一句话就鲜明地表现了魏老的艺术观。

  同样的例子,也出现在舞美设计师老洪身上,这位民国时期杭州艺专的高才生到剧团搞舞美,绝对明白自己是绿叶。老沈同样没展开分析,而是举一个例。一次剧团到乡下演出,票价三角钱,一位农民看完戏高兴地说:“今晚这出戏,三角钱,光看布景就值二角钱”。这当然是在夸布景美,老洪听后却深感失败。这例子,老艺术家的人品艺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被誉为国宝的洪妙,在潮汕的知名度,远超出自潮汕的华人侨商和汉学泰斗,真正是妇幼皆知。他塑造的《杨令婆辩本》中的杨令婆,《苏六娘》中的乳娘,《妇女代表》中的江母,深入人心,成为经典。他最大的特点是从生活中来,其唱念与表演,多从观察生活中潮汕妇女的行为举止加以美化而来。他独特的老旦台步,是观察他缠足祖母走路的姿势所得,这可写一长篇论文,但老沈只举一例:演现代戏《妇女代表》时,扮演妇女代表青年演员是学闺门旦的,担心自己演不好现代妇女,洪妙让她别担心,到乡下时,多观察妇女的举动,合适的动作就拿来用。后来,果然演成功了。

  沈湘渠的这些文章,不是严格意义的论文,也不像作家笔下的纯散文。但是,不管论文散文,只要有味有益,就是好文。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