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流落人间真善事 九秋霜露却相宜 ——漫谈潮州人与寒露霜降节气
发布日期 : 2023-10-28 09:52:4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33931698457565831.jpg


  冷露遍地  珍重加衣


  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是描述露水的,一个是白露,莹莹白露;一个是寒露,凄凄寒露。它们俩的差别在哪儿呢?


  白露节气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节气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过渡。虽然只相差一个月,但感觉却相差了一个季节。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节气后,不能再光膀子露身体,但寒露节气过后,连凉鞋都不能再穿了。


  就全国平均而言,秋季节气之中,“变天”节奏最快的,其实是寒露;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寒露;降水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寒露。在公历10月8、9日之间。


  “霜降”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降由此得名。进入这个节气,也意味着秋天快要结束,冬天的脚步已隐约可闻。在公历10月23、24日之间。


  霜和露,颜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区别在于形成时的温度不同。气温越高,空气中能容纳的水分越多,温度降低后,超出空气容纳量的水分会析出,当气温高于零度冰点时,水分会凝结成露,而当温度低于零度冰点时,水分会凝华成霜,在物体上形成漂亮的白色小冰晶。所以霜不是露凝结成的,霜也不像雨、雪那样从天而降,而是由近地面空气中的水分直接凝华成霜。严格说来,霜降其实是霜凝。


  虽然霜降并不等于降霜,但气温会骤然下降,大家在这两个节气需要酌情添衣以免着凉。


  在潮语读音中,“寒露”的“寒”通常读hang5(韩),“霜降”的“霜”读sang1,与“双”同音。


  农谚与时节


  农谚


  潮汕平原地带农民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农民积累和总结出来的许多宝贵的耕作经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久而久之,这些“种田经”,就演变成了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谚语。有关寒露霜降节气农谚有:


  白露雨,寒露风,兆冬寒。


  白露定唔如寒露圣。(谓白露前后气候,雨水能影响作物生长,但寒露前后之气候调和与否,更为重要。)


  白露寒夜,寒露不冷,霜降变天。


  秋露起晴天。


  重阳无雨早收冬。


  重阳晴,旱到廿九夜。


  不怕霜降风,只怕寒露雨。


  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寒露有雷,小雪有虹,春多阴雨。


  寒露风,稻尾“康康”(空空)。


  寒露稻放标,霜降稻弯腰。


  霜降雨,稻糜根。


  霜降无风暖立冬。


  九月三九(指初九、十九、廿九)乌,麦须种上埔指。(谓麦生长期多雨。)


  九月三个卯,好稻变成草;九月三个亥,好田好唔在。


  九月卯,不见草。(谓卯时天尚未亮。)


  九月半,咿㗒声,一分脚皮,三分功程。(谓九月稍旱,则可多收。)


  九月大,羹菜浪漫;九月小,羹菜稀少。


  九月台(风),凶到无人知。


  九月东风灱(潮音“打1”,干)过沙。


  九、十两月雾、露多,年底霜冻少。


  时节与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将“九”看作是吉祥、长久的“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名“重阳”“重九”。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汉代《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汉初,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说在宫内“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或许从那时起,便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沿袭至今。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重阳登高习俗古已有之,潮州文人雅士在重阳也有登高之俗,方志对此也多有记载。明代陈天资《东里志·风俗志》:“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士女登高临赏,饮菊花酒以延年,采茱萸以辟恶。”顺治《潮州府志·风俗考》:“九月登高如旧俗。”嘉庆《澄海县志·风俗》:“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犹古人遗俗也。谚云:‘九月重九,登高饮酒。’是月竞放风筝。”“毕竟满城风雨少,年年重九放风筝。”(清·龚澄轩《潮州四时竹枝词·重阳》)潮州放风筝定在重阳节前后,这是因为九月秋高气爽,风筝易上飞,而北方放风筝则定在春季清明前后,这是南北气候的差异使然。每当秋天风和日丽时节,人民自发到广场或田野竞放风筝比高下,颇为壮观。风筝借助上升气流飞上天空,放飞有一定技术含量,重要的是你始终是操纵者,攥着手中的线,放飞一个可控的梦想,既可仰望天空,又可放松久坐于电脑前的脊椎坐骨神经,岂不快哉!


  在本地区农村,有不少人相信 “重阳节”是“转运日”。因而此日有些人携带自己的风筝登高放飞,意谓“衰运”尽去,“好运”将来。不过有不少风筝在中途放飞时断线,故潮谚有:“九月九,风筝断线满天走。”对断线飞来的风筝,人们忌捡,怕捡到别人的“衰运”。


  在百花枯萎,草木凋零的时候,菊花傲霜怒放,凌霜自行,是“花中之隐逸者”,亦是高洁人格的象征。看菊花斗艳,饮菊花美酒,岂不趣哉!潮州昔日有几处赏菊胜地,一为明代至清初“潮州八景”之一“凤山秋菊”(在湘桥区凤新街道),清康熙间任惠潮道仇昌祚有诗咏之,中有:“餐英漫诵离骚句,浥露还歌栗里篇。把酒临风花下醉,看他晚节傲霜天。”一为潮州内八景之一“西园观菊”,(黄梅岑《潮州街道掌故》,1991年广东旅游出版社。)饶宗颐总纂《潮州志补编·古迹志》:“西园,在城西南名贤坊。明黄宗伯长公别业,后为续顺公夫人府,寻为巡道署。擅池台竹木之胜。台树无多,而假山独胜。今废为民居。按:《蓬亭偶存诗草》(清·陈王猷撰)注称园为前明黄宗伯长公别业。盖宗(方)伯当指黄琮而言,是西园为黄琮长子之业。(光绪)《海阳县志》称为黄锦,实误于(乾隆)《潮州府志》黄尚书之文也。”址在今市区下西平路长山里北巷、南巷和德兴里。一为西关外清道光年间名士蔡应文的“竹月山房菊花,能甲一郡,非细种不入圃,非奇种不上盆。黄菊有金络索、绣芙蓉,白菊有万卷书、劈破玉,红菊有娇容变、锦云标,紫菊有玛瑙盘、双飞燕,其馀细种,更有佛见笑、醉后醒、玉蝴蝶、换新粧。花时咏菊,唱酬无虚日,菊花诗积成卷轴。”(清·林大川《西湖记》卷二)潮安江东镇樟厝洲村是潮州种植药用白菊的主产地,人工栽培已有30多年的历史。菊花有护肝清火、降三高的功效,釆摘的季节,村民用新鲜的菊花搭配本地之食材制作菊花宴,已发展成江东除“竹笋”外的另一特色农产品招牌,菊花鱼头汤、菊花粥、菊花卷、菊花饼……让游客饱了眼福又饱口福。


  (陈贤武)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