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中国龟文化(上)
——龟崇拜期
发布日期 : 2023-06-24 09:27:25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为龟图腾族徽

北魏·元显隽龟墓志

北魏·元显隽龟墓志背面

  曾楚楠

  提起中国龟文化,人们很自然会联想起“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甲”是龟的腹甲;“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一个偶然的机会,为国子监祭酒(第一把手)、著名古文字家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中发现。不久,王在义和团运动中死去,其收藏的甲骨归于《老残游记》作者刘鹗(铁云)之手。刘又从方若(药雨)处得三百馀片,加上己藏的五千馀片,选择了1600馀片拓墨,于1930年出版了《铁云藏龟》,这是刊世的第一部甲骨文字的著录书。(这部书的书名很别致,开始与龟文化的“龟”字挂上钩)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距今已达三千多年。但与中国龟文化比起来,确切地说,还应属“小巫见大巫”,(据科学考证,龟类来到地球上,要比人类早二亿二千多万年)即使是在远古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许多民族部落,均以龟为自己所崇拜的图腾、族徽(见图①。原图载《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

  “河图、洛书”,最初指天赐的祥瑞、神意的象征。春秋时代的《管子·小匡》曰:“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洛)出书,地出乘黄。(假jiǎ,凭借,依靠。《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者,而绝江河。”乘黄,神马名。)今三祥未见有者。”后来,汉代的刘歆以河图、洛书来解释《周易》八卦和《洪范》的来源。他说:伏羲为王的时候;天赐以河图,伏羲根据河图画出了八卦。大禹治水的时候,天赐以洛书,大禹根据洛书而陈述了《洪范》。而古文《尚书》假托的〔孔安国传〕说得更神奇又具体:伏羲王天下时,有龙马出河。伏羲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画了八卦;大禹时,有神龟从洛水中负文而出,其背上有数至于九,禹即据此而成《洪范》九类常道,这叫“天与禹,洛出书”。(这都是后人猜想、推测而成文)其实,伏羲、大禹都是很早以前的人物,可以认为,自有中华文明开始,“河图、洛书”的传说就出现了,而相关“龙马、神龟”的形象亦伴随而至。这说明了:神龟和龙马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催生者。

  自“八卦”创制以后,商代朝廷崇拜龟为天神与人君之间的使者,诸事皆卜,无卜不成行,因此而留下大量的“卜辞”,成为甲骨文的主干。传至周代,亦一脉相承。如《周礼·春官》载:“凡国之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公式~](同‘视’)高作龟。”“国大迁,大师,则贞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旅亦如之;丧亦如之。”等等……特别是,周朝还一改尧、舜、禹、商之先例,在宫廷内直接设立“龟官”。《周礼·春官》〔太卜〕的下属,就有“龟人”之设(管理取龟、藏龟和整治龟甲以俟卜蓍等事)。其机构还颇为可观,上揭书〔春官宗伯〕曰:“龟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把中国的“龟崇邦”在商代的基础上又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到了汉代,龟崇拜又比前代往前发展了一大步。司马迁编纂的《史记》特列了《龟策列传》,其中说:“龟者,天下之至宝也……(龟)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下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千岁,不出其域。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寿蔽天地,莫之其极,与物变化,四时变色;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明于阴阳,审以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末句意为:汉代的皇帝把龟视为镇国之宝,诸侯王皆心诚悦服……至今祖庙中设有龟室,把龟像自己的祖宗一样当成神灵。)既然当成神灵,“国之重器”、象征皇位的鼎,上面的花纹要铸成龟纹,称为“龟鼎”;出行的御车要打造成龟形,车的旌旗要绣上龟的纹样,称为“龟车”;向各级臣僚授以“龟印”(《后汉书·舆服下》:“太子及诸侯王,金印龟钮。”《汉官旧仪》:“丞相、列侯、将军,金印紫[~公式~]绶,中二千石、二千石,银印静[~公式~]绶,皆龟钮。”)……

  两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内,龟崇拜基本沿袭汉代的习俗。唐·杜佑《通典·君臣服章制度》中说:“晋依前汉制……皇太子,妃,金印龟钮。”“齐(代)依秦汉之制,皇太子、诸王,金印龟钮。”“陈(代)永定元年<557>,武帝<陈霸先>依梁(代)制,尚书令、仆射,金章龟钮紫绶。”而且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从汉代开始)在勋贵的坟前及各类庙宇的“神道”旁,用石头或白玉刻成“[~公式~]”形碑碣,记载死者或神灵的名讳,供人瞻仰。而到南北朝时,这种神道碑与龟崇拜融为一体(1918年在洛阳北郊的北魏墓群中,出土延昌二年<513>元显隽的龟形墓志。见图②。后来,这种神道碑的形式又发展成“龟趺座”。)北魏孝明帝元诩还把自己登基的年号“熙平三年”改为“神龟元年”(518)。以“龟”为年号,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创举和唯一的帝王年号。

  唐代,是中国龟崇拜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唐朝贞观年间,以回纥同罗部落置“龟林都督府”(今蒙古中央省东北)、“龟兹都督府”(今新疆省库车县皮朗旧城),把帝王年号改为以“龟”字领衔的都督府。据《通典·君臣服章制度》载:“大唐贞观五年七月,敕七品以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当今人所忌讳的“龟袍”,充斥于朝野之间,“绿色”盎然。《旧唐书·舆服》曰:“(周)天授二年(691)九月,改内所佩鱼并作龟。久视元年(700)十月,职事三品以上龟袋宜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上守下行,皆以官给。”总之,百姓们一见身上佩龟者,既知官阶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又炫龟的荣耀,扬龟之威风。而且生前佩龟的官,死后可以恩赐在墓碑下配以龟形碑座,称为“龟趺”。在此风气下,唐代官庶们名字有“龟”字者,亦比汉代多得多(东汉顺帝永建年间举孝廉,官至度辽将军、京兆尹、五原太守的陈龟,是汉代少有以“龟”为名的人)。如:青海节度使名叫刘崇龟,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唐末赠工部尚书叫王龟(字大年);《新唐书》为之立传的、唐宣宗大中年间的宰相崔龟从;唐末的大学者陆龟蒙(字鲁望,取鲁有龟蒙山,孔子望龟山作《龟山操》之义)。陆把书房名之为“龟房”,把卧床名之为“龟床”。处处以龟为榜样。表明了以“龟”为名的人,从高官向高知阶层、从宫廷向民间发展,龟崇拜在唐代社会普及的趋势。

  《史记·龟策列传》说:“有神龟在江南嘉林中。嘉林者,兽无虎狼,鸟无鸱枭,草无毒螫,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为嘉林也。龟常在焉。”真可谓“一方有龟,万福俱临。”龟为吉祥之物,故户中有龟,“万福俱临”。宋代人由此将“榜样”的模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而进入到人的思想意识深层。宋代又是龟崇拜的最后一个朝代,因而龟崇拜几乎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尤其在一些情操高尚、信守气节的民族精英和清高文人学士中盛行。成语有“程门立雪”一词,据《宋史·杨时传》载:“(杨时)一日见(程)颐,颐偶瞑坐,(杨)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杨时,字中立,生于福建将乐县,幼年在凤凰岩下读书成名,自号为“龟山”。熙宁间进士,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于江苏武进县创建“龟山书院”,有《龟山集》传世。这样的人杰,生于龟山,学于龟山,行于龟山,书院名龟山,葬于龟山,自号为龟山,最后留下《龟山集》传人,可谓彻底地“龟化”了。《宋史·道学传》载杨时曾从程颐问学,颐死,复从学于(颐弟)颢。当杨时学成归里,“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杨时的学生多为忠肝义胆的民族精英,可见其一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宋代以“龟”为名的人很多,如为官清廉、施政有方、后弃官为民的武陵知州刘龟年;敢和不可一世的秦桧“对着干”的监察御史黄龟年等等。潮州“唐宋八贤”之一、坚定的抗金派王大宝,对有意主和的宋孝宗连上了三封奏章,但当年孝宗正宠信宰相汤恩退,反而把他调出谏院,改任兵部侍郎的虚职,大宝只好要求致仕。起居郎(后当上宰相)胡铨恐朝政日非,遂上奏曰:“近日‘二龟’相继引去,非国之福。(王十朋字龟龄,王大宝字元龟,都以直谏出名,人称‘二龟’)。”(据《宋史·王大宝传》)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中一个注语中说:“予近以龟壳作冠,高二寸许。”他本来号“放翁”,晚年却自号为“龟堂”。陆游之所以崇龟,据晚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二所说:是取龟“贵、闲、寿”三义。“龟堂”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是在子女、仆役面前,头上戴着龟壳(四周加上二寸高的帮檐),自己毫无羞愧之心,别人亦生敬意。可见,宋代龟崇拜已进入世人思想意识深层,成为举国上下的精神支柱。把祭祀祖宗神明的活动称“龟祭”,祭祀用的酒器叫“龟榼”,象征帝位的鼎称“龟鼎”,品官叫“龟紫”,刺史一级的官叫“龟虎”,系在官印上的绸带叫“龟绶、龟绢”,人高寿称“龟龄”,占卜用的书叫“龟经”,占卜问卦叫“龟筮”,北方边远的地方叫“龟林”,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简出,宛如龟遇到危险将头尾和四足缩入甲中叫“龟藏”(或称“龟藏六”),古算法叫“龟算”,古钱币叫“龟贝”……

  宋代,“龟”的称呼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龟的信仰,已构成物质、意识中较为完整的体系。

  (参见刘兆元《中国龟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0.)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