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母亲做粿
发布日期 : 2023-05-06 10:02:54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五一前回家时,母亲蒸了几个鼠粬粿,我以为是清明节剩下的,就跟她说:“你年纪大了,身体紧要,不要食用存放太久的食物!清明节至今将近个月了,这粿还剩有,今后不要做太多”。母亲连忙说:“不、不,是昨天刚做的”。我暗问自己,是什么节日呢?无时无节怎么还做粿?于是我对母亲说,做粿费工费力,要食,买几个现成的,方便省事,何况自己做的粿,单价比市场买的还贵,不合算。

  正在喝茶的父亲放下还剩半杯茶的茶杯,对我说:“是幺妹(我小妹),打电话来交代做的,清明节寄给她的鼠粬粿,外甥女及她的小伙伴们品尝后,齐声称赞,食完后,念念不忘。于是前天来电,特地吩咐你母亲再做一些鼠粬粿寄给她。既然要做就多做几个,何况孩子们都喜欢食你母亲做的粿。”

  时节做时粿,在潮汕地区,粿品作为拜神祭品,与祭祀活动同在。民间的粿品款式繁多,有红桃粿、鼠粬粿、甜粿、菜头粿、发酵粿、朴籽粿、栀粿等不胜数。不同的节日,制作不同的类型的粿,春节做红桃粿;元宵节炊甜粿、菜头粿;清明节做鼠粬粿、朴籽粿;端午节制作栀粿……;而发酵粿是非常重要祭品,是每次祭祀必不可少的粿品。

  不同粿品寓意也不尽相同,红桃粿寓意吉祥福寿,红红火火;发酵粿为发达长久之意;菜头粿意即好彩头;甜粿,外观圆形,象征合家团圆,生活幸福甜蜜。这是根植在潮汕人记忆里的独特粿文化,也家族传承的一部分。

  拜神和做粿是潮汕农村大多数家庭主妇一生必做的二件事,母亲也不例外。母亲做粿时机与她人不同,多数潮汕妇女是嫁做他人妇后就开始做粿或学做粿。而母亲,则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后,才学会做粿,论做粿的经验不过才十几年而已。母亲年轻时一直忙里忙外,没闲工学做粿;再者,时年八节,家里的粿由我奶奶做。有奶奶在,她根本不用担心年节无粿拜神,也不用担心我们无粿可食。

  记得奶奶八十多岁时,每逢节日经常一边做粿,一边唠叨着:一直担心她逝世后,家里没有人会做粿。我曾多次与奶奶说,市场上有人专做粿卖粿。面粿、甜粿、红桃粿、菜头粿、鼠粬粿各式各样的粿都有,从市场上买方便省事,且不贵。为打消她的担心和顾虑,特地从市场上购买了几次不同的粿品带回家。然而,无论那一款都不合她的口味,嫌市场上买的粿,无味!不如自家做的好食,实际上的确如此。我们都喜欢食甜,市场上卖的为迎合大众口味,糖肯定下得少,自家做的粿,是依家人的口味喜好,酌情加料,食起来有家的味道,爱的感觉。

  我们兄弟的孩子出生后,母亲将近六十岁,为了关顾孙辈,不再种田,只耕种屋后一点菜地。虽然还做些短工,但比之前在家里的时间多了很多。也在此时,每逢年节做粿,母亲当奶奶的下手,开始学做粿。从和米、泡米、磨豆沙、拌馅料、炊粿等工作学起。

  做鼠粬粿工序繁多,首先将糯米及粘米混合浸泡、晾干,再去碾成粉。过去没有机器碾时,舂粿是最费力费神的环节,由于舂臼数量有限,每临节日村民要排队轮流舂粿,有时不得不秉烛舂粿。做红桃粿或鼠粬粿的关键在制胚环节,制粿胚质量的好坏是做粿成功的基础。因为粿胚的黏度、韧性只有恰到好处,做成的粿才不易破裂、口感佳,嚼起来绵糯又不柴。

  将碾好的米粉加适量的水搅拌后蒸熟成粿胚,接着把粿胚倒在大陶钵里,加入已捣碎的鼠粬草,经过反复揉搓,变成粿胚团。捏一小团,用擀面杖压薄,然后包上馅料,最后放入粿印,印制成型。鼠粬粿的馅料一般有乌芝麻、绿豆沙、花生糖、香米饭等。红桃粿制作工艺与鼠粬粿差不多,馅料也随个人喜好而定,只是将鼠粬换成红粬而已,一样繁琐。

  相对于红桃粿、鼠粬粿而言,做菜头粿则简单得多,母亲只学了一次就会独立制作。菜头是潮汕人对萝卜的一种叫法,谚语云:“冬食萝卜夏吃姜,不用医开药方”。元宵时节正是适合食萝卜的节季,用萝卜来做粿体现了潮汕人对食材选择的一种智慧。菜头粿以番薯粉和鲜萝卜为主。将菜头刨丝切碎,加入薯粉,以及适量芹菜、炒熟的花生米;用胡椒粉、鱼露调味,搅拌均匀放入锅里蒸熟即可,切成片煎至双面焦黄,香喷喷的,蘸酸甜酱,味道更佳。

  母亲炊的菜头粿,传承了奶奶的手法,吃起来有儿时的味道。较之于酒店餐馆制作细腻精美的萝卜粿,母亲炊的菜头粿外观较为粗犷,不太美观,但味更足、味更美,一口下去,萝卜的甜味,花生及芹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激发味蕾,满嘴飘香,回味无穷。这种味道是家的味道,爱的传承。这种味道是酒楼餐馆的萝卜粿所不具备的。

  较之菜头粿的传承了儿时的味道,母亲做的鼠粬粿则有独特的创新。家庭成员越来越多,小孩子们对食材更挑剔,为迎合众口,母亲做的鼠粬粿对馅料进行了改良,咸的、甜的、甜香混合的;有纯绿豆沙的,有花生、芝麻、豆沙多样混合的;有的还添加瓜册粒或柑饼碎;有的馅料是用香米饭;其中,香米饭加上香菇、虾仁、腊肠等配料,香喷喷的,老少都喜欢。有时用多种馅料,不同的馅料,一样的外观,食时就像拆盲盒,未咬开时,不知自己拿到的是什么馅料的粿,增加孩子们的乐处。

  以前是遇到年节才做粿,特别是在物质生活并不丰裕的时期,吃甜粿、鼠粬粿更是一种期待。逢年过节,大人做粿时,小孩子们,早早就围在周边,翘首以待,等候粿出炉。吃上一个刚出炉的粿,是一种不可言表的幸福!有的家庭,祭完神后,按数量平均分配给各人,生怕有的人一次吃太多,粿食完了,有人还没食到。

  时代在发展,生活越来越好,食材丰盛多样,人们不再为食物困扰,而粿代代相传下来,逐渐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美食。做粿,食粿,让游子感受家的氛围;每逢佳节,母亲做粿时,孙辈们围在周边当帮手,其场面,对老人家来,是何等幸福。如今,我才领悟,过去奶奶嫌弃买来的粿“无味”的真正内涵。

  母亲做的粿不单香甜可口,馅足味美,每一口都饱含浓浓的亲情,每一口都值得回味,每一个都饱含家的温馨,每一个都是家的传承。

      邱树斌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