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青瓦藏乡愁
发布日期 : 2023-04-15 08:12:1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一瓦一世界,一草一枯荣,在我的记忆里,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嫩嫩的竹,淙淙的水,便是记忆中童年时的故乡。

  小青瓦一直幽居在我心里,故乡十里村庄都是小青瓦的模样,瓦上四季轮回,檐下人生百态常常出现在我梦中:犹如屋顶青瓦飘出的缕缕炊烟,檐下长亭透露的娟娟身影。千里婵娟,等你来相逢在那灯火阑珊处……

  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到处都是低矮的茅草房,土坯房。包产到户后,经济蒸蒸日上,人们手里有些闲钱了,就开始改变居住条件。家家户户拆茅草棚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小青瓦房。搭上时代的快车,我们本家的几位弟兄,建起了土窑,烧起了小青瓦……

  把柔软的泥土,清冽的水糅合在一起,不断地翻踩,使泥料软和富有弹性。制成的料坯垒成小山一样,再把泥坯推成两公分厚的长条,围在木制的转桶上,转桶吱吱呀呀转动,用抹子抹平抹光滑,再把泥坯子取下来晾晒。夜晚时分,纷纷把晾干的泥坯拍成一片一片的瓦坯,码在棚子里放好。棚子遮风挡雨,泥坯瓦就不会让雨淋湿了。

  经过二三十天的辛苦劳作,有了上万的毛坯瓦,就可以开始装窑了。装窑时要请上二十几人来帮忙传递。从雨棚开始,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几匹瓦一叠,传到窑洞里装窖师傅手里。装窑师傅再将瓦在窑洞里一圈一圈地码好,从底层,一层一层装到十几米高的窑口。人们笑着说着脸上荡漾着幸福滋味。

  等窑洞装满了瓦坯,就要点火烧制了。刚点上火,一股股浓烟直冲云霄,随着火势的蔓延,窑口的火苗蹿出两尺多高。红红的火苗映红了大爷黝黑的脸膛,映红了大哥满是灰尘的眼,映红了兄弟伤痕累累的手。在熊熊大火中,乡亲们仿佛看到了红砖绿瓦;看到了脊槽分明的屋顶;看到了幸福温馨的家。

  煤块一大铲一大铲地甩进窑门,熊熊烈火烧了三天又三夜;改成小火再烧它三天三夜,就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泥坯瓦经过这千锤百炼,跃身一变成了“金刚瓦”,被弹得“当当”作响。

  瓦终于烧成了,就用土把窑口覆盖,再加水成池;窑门也要用草泥封住,等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封闭期,选好黄道吉日,就可以开窑出瓦了。

  开窑时盛况空前,大人小孩,男的女的,把窑子团团围住。当那一片片微微弯曲的青瓦像一页页书从窑子里取出来。刚取出来的瓦,两片瓦一碰叮当作响。人们欢呼雀跃,喜气洋洋。于是,在一遍吆喝声中,滚烫的瓦片从窑子里取出,一传二,二传三,三传四,传到大爷的竹筐里,传到幺公的鸡公车上,传到二叔的板车里……

  我们家就是在那时候,盖起了三间小青瓦房。

  父亲满怀希望,想我在家乡的青瓦房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而我却告别了那一片青瓦,去了高楼大厦;去了没有小青瓦,没有雨打瓦声的城市漂泊。偶尔在小弄里看到青瓦,就会想起故乡一排排的小青瓦房……

  罗坤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