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一缕乡愁话清明
发布日期 : 2023-04-06 11:38:18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郭增吉

  历史上的文人骚客,用各具特色的生花妙笔,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清明的诗作,遗韵千秋。

  流传最广、脍炙人口的佳作,当数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最让人伤感的季节,千丝万缕的垂柳,在沾衣欲湿的细雨中轻轻飘动,触动着游子的一缕乡愁。“欲断魂”三字,真是神来之笔。在如烟的春色中,人家都扫坟祭祖去了,而诗人漂泊在外,归乡不得,百结愁肠,此情可堪!只有问问牧童,到杏花村里,和着雨水和泪水,借酒浇愁去吧。诗人把一幕超短伤感剧呈现在读者面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寒食野望吟》,是白居易的一首感怀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乌啼鹊噪,哭声震野,纸钱飞扬,古墓累累,生离死别之情,恍然如昨。再佐以梨花白杨之春色,更给人以无比的苍凉悲惨之感。清明寒食,祭扫坟墓,缅怀先祖,此时此刻,枯冢新土,阴阳两隔,一颗心渴望穿越时空,在冥冥中和亲人零距离接触。脉脉此情谁诉?一切仿佛都凝固了。可寂寞重泉之下,已逝的亲人听到哭声了吗?谁知道呢,只看到暮雨潇潇人归去的模糊背影。

  宋代的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却表现了另一种欢乐明快之情:“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梨花白了,桃花红了,伴着轻轻吹拂的暖风,沿着潺潺流动的小溪,放飞心灵,寄情山水,清明正是踏青的好时候。郊外小径,寻常阡陌,山花烂漫,绿草如茵,泥土芬芳,蓝天白云,人们款款而行,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夕阳斜照,笙歌已歇。打道回府吧,身后留下了万株杨柳,一片莺啼。

  也有参透世态的大彻大悟之作,如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面对眼前的桃李芳菲梨花笑,红杏枝头春意闹,细雨绵绵,芳草萋萋,作者想到了野田荒冢,郊原新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贤士愚氓,王侯百姓,最后都要委身于黄土垄中,蓬蒿丛里。人固有一死,千百年后,天尽头,何处是荒丘呢?

  我们谈论清明,是绕不过介子推的。也因为他的故事,赋予了清明节更为厚重的人文内涵。传说晋文公在介子推母子俩抱着的被烧焦的大柳树洞里,找到了一片衣襟,上面有介子推的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几句诗中,三次出现“清明”二字,介老夫子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天地可鉴。吏治清明,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正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不懈的追求啊。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