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满招损,谦受益”杂议
发布日期 : 2022-06-14 09:01:58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不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为:惟有德行能动上天,<苟能修德>,没有因遥远而不至者。自满者招其损,谦虚者受其益,这是天之常道)而在[仲虺之诰]篇又云:“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意为:修德不懈,日日益新。德加于人,无远不届,故万邦之众尽归之。志意自满则陵人,虽九族之亲亦离之]《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的二篇都强调“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的道理,并且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难怪孔夫子要把《尚书》和《诗经》、《易经》、《礼经》、《春秋》列为儒家经典(简称“五经”)。

  孔子是一位“实事求是”的儒家圣贤。别的方面不说,光从他在“智”字的认知态度上说,他就常教导自己的学生仲由(字子路)时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论语·为政》篇。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的态度。)出于这种求知务实的态度,故《论语·八佾》篇曰:“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指孔子的父亲、曾作过鄹大夫的叔梁纥)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意为: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发问。有人便说:‘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孔子听到这话。便道:“这正是礼呀。”)其实,孔子不止是到太庙“每事问”,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亦都虚心地“不耻下问”。战国末期的大儒荀况在《荀子·宥坐》中亦记载另外的一件事:

  孔子观于齐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原文大概比较难懂,先容在下按自己的理解,试作一番释读:

  一是,何谓“欹器”、“宥坐之器”?欹qī,潮音[欺],倾斜。宥yòu,潮音[友],同“侑”、“右”。《荀子》杨倞[注]:“欹器,倾欹易覆之器。宥,与‘右’同,言人君可置于座右以为戒也。”原来,安放在国君座位右边的“欹器”就是“宥(右)坐之器”。(国君是一国之“主”,处于权力之巅峰,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可以限制、监督,可谓志得意满,为所欲为。因此明智的君主,常常把“满则覆”的欹器,放在座位的右边,以提醒自己“切莫自满”,就如同古今的“座右铭”一样。)

  二是,何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欹器即“宥坐之器”在没有加水之前,是倾斜的,此为“虚则欹”;水加到欹器的一半(中)时,它端端正正地立起来,此为“中则正”;再加水把欹器注满,它便倒下,水亦就流出来了,此为“满则覆”。孔子叫弟子们“挹(yì,潮音<邑>,义为酌;舀)水而注之”,即舀水灌到欹器里,试验的结果是,果然如此。孔子于是感叹曰:“恶(wú,潮音<污>,义为“那有”)有满而不覆者哉!(那有自满而不倾覆<的道理>)”

  三是“持满之四守”何解?

  孔子发出感叹的话语以后,弟子子路问道:“敢问持满(按:指保持盈满)有道(按,指途径;原则)乎?”孔子从四个易于使人自满的方面一一作了回答,这就是“持满有道”之“四个守”。

  头一个“守”,是“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圣知,亦作圣智,谓聪明睿智,无所不通。《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王弼[注]:“圣智,才之善也。”《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辨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圣知(智)”一词,从上古至春秋时期,仍为社会的流行语。守,有“保持、维护”之义。而“愚”,《论语·为政》篇记孔子之话谓:“吾与(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为“我整天和颜回讲学术,他从不提反对的意见和疑问,像个愚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亦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释文用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下同)从知孔子心目中的“愚”,是“大智若愚”,是“不违,如愚”,即不轻易发表意见,像个愚蠢的人。

  第二个“守”,是“功被天下,守之以让”。让,有“辞让,礼让”之义。《书·尧典》曰:“(尧)允恭克让,光被天下。”《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极崇高了。多次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按:周朝的祖先古公亶父有三子:太(泰)伯,仲雍、季历[周文王姬昌的父亲]。据传,古公预见到姬昌的圣德,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传给幼子季历<好传给昌>,泰伯为实现父亲的意愿,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吴[为吴国的始祖了]。)此句“守之以让”的“让”,一本此意。也即是说:虽功勋光被天下,亦须保持“礼让、推让”的襟怀。

  第三个 “守”,是“勇力抚世,守之以怯。”抚世,同“盖世”。为 《荀子》一书作注的杨倞曰:“抚,掩也。犹言‘盖世’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是年冬,楚国伐郑,诸侯驰救。晋侯令张骼、辅躒二人去冲击楚军,郑国派宛射犬驾战车以载,张、辅二人下战车冲击楚垒,如入无人之境。宛射犬驾车“不告而驰之”,二人跳上车“抽弓而射”,等脱离险境,二人问宛射犬“为何不告知”,对曰:“曩者志入而已,今则怯也。”(见《左传》原文。意为:刚才一心专注于入楚营,后来又恐敌众我寡,至今还有点后怕)怯,有“害怕、畏惧”之义。(《论语》无“怯”字,但《子罕》篇有“后生可畏”,《季氏》篇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之语。畏、怯,意同。)孔子引用张骼、辅躒之掌故,意在说明:即使具有二人之盖世勇力,亦要保持畏惧危境之心志。

  第四个“守”,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四海,春秋时非指五湖四海,而是指天下,《论语·颜渊》篇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语可证。《易·谦卦》:“谦,亨。君子有终。”又云:“谦 ,尊而光,卑而不可越。”唐·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踰越。”故孔子此“守”,是告诫后人:虽富有天下,富可敌国,亦须保持谦虚的道德信条,方能有始有终,事事亨通。

  孔子从聪明、功勋、勇力、富有等易使人“满覆”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又以“愚、让、怯、谦”四个“守”来解答学生“持满有道乎”的提问,并总结出这是“挹(同“抑”,退让)而损之之道”,即不管你有绝顶的聪明、光被天下的功勋、盖世的勇力、骄人的财富,如果不懂自抑自损(降抑,克制。《易·系辞》:“损以远害。”孔颖达[疏]:“自降损修身,无物害己,故远害也。”)之道,祸害就在眼前!这是孔子对从上古时代就认知的“满招损,谦受益”的传统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附带说一下,除了《荀子》之外,《孔子家语·三恕》中亦有相同记载,但异文颇多。如上述文字的后半部分,“聪明圣知”作“聪明睿智”;“勇力抚世”作“勇力振世”(“抚世”同“盖世”;振,有“奋起、振作”义,与“抚”字有别,亦不合《左传》记载)等。对《孔子家语》这部书,1999年版《辞海》已有定评,仅移录之:

  ……系三国·魏·王肃收集和伪造。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中有关古代婚姻、丧祭、郊禘、庙祧等制度与郑玄不同的、借孔子名义,攻击郑学,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但其中也保存了一些故书。如《问王(玉)》可以考见《齐论》遗文,《王言解》可以校《大戴礼记》。清·孙志祖有《家语疏证》。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