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稗叙柳条儿
发布日期 : 2021-12-14 10:29:01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张韦平

  晚饭后,到住地附近的东湖公园走走、坐坐、散散心,成了近日的偏好——也许因为连续几周超负荷工作需要减压,也许因为对垂柳情有独钟。

  小时候,大伯屋前就种有一棵垂柳。稀罕物,整个村子就这么一棵。丈把高,看那垂挂的柳条儿嫩绿鲜亮、摇曳婆娑、活力四射的样子,很是喜欢、羡慕。不过大伯是个老战士,整天板着个“讨债”脸;据说县上派到公社驻点的、腰里别着驳壳枪的“特派员”都经常造访他,光提起名头就能镇住三乡五里游手好闲偷奸耍滑的“刁民”,是个狠角色。加之大伯似乎也没表现对我特别的友好,幼小的心灵告诉我:别走得太近!喜欢,就远远地看着。

  直到大伯的儿子我的堂哥结婚,趁大伯高兴,征得他同意,才折一柳条儿带回自家屋前栽种,天天浇水小心打理。结果谁也没想到,新发的嫩芽长到寸把就被家鸡啄食了,如此这般反复几次。再往后上中学,就没更多的工夫照料。没把柳条儿培育成大树,至今都有些许遗憾。

  东湖公园的垂柳,枝条儿成排成排密密麻麻,微风中欣赏,似飘移的瀑布;灯光下反衬,如饱满的稻穗。长长的软软的,随风摇曳,尽显飘逸。不“激昂向上”却洒脱阳光,不争强斗胜却自强成长。默默地展现纯美,馈赠大地以芳香。回想幼时那柳条儿,根植家乡沃土,如果不是鸡仔嘴馋,今天肯定也能和东湖的垂柳同沐蓝天共缀大地了。

  由家乡的柳条儿想到南海观音菩萨手中的柳条儿,传说具有治病、驱鬼、辟邪、祛毒的神奇功用——观音菩萨一手托玉净瓶,一手拿柳条儿,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柳树也因此被世代的人们视为吉祥树。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元旦日、寒食节插柳于户驱鬼辟邪,习俗延续至今。记得小时候,家乡柳树少,因榕树与柳树同有象征吉祥之意,乡亲就用榕树枝代替柳树枝辟邪祈福,几十年过来,家乡形势一片挺好,上下安详物丰人和,想来这一做法也是无甚大碍的。

  许多记载,有“观音菩萨杨柳枝是漱口齿木”一说,这应该无误。但是,一定时期的人文风俗、祈愿方式常常会通过艺术形式浓缩、沉淀下来,并赋予它更新更美的内涵,存善祛糗、革旧扬新、启迪后世。这是文化发展最美的一面,也是发展文化的目的之一。

  说起柳树,“杨柳”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词。有人据《古谣谚》《开河记》等记述,认为“杨柳”一词是隋炀帝“御赐”的:开凿运河大功告成,隋炀帝杨广乘大船兴趣盎然沿河而下,突发奇想在运河两岸栽种垂柳,下旨“种柳一株赏布一匹”,资雇百姓种柳树。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皇帝老儿一高兴,自己也上岸种了一棵,“栽毕,帝御笔题写‘杨柳’,赐垂柳姓杨也”。然而,比隋炀帝早一千多年的《诗经》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足见“杨柳”一词绝非隋炀帝御赐垂柳“国姓”才出现的。实际上,“杨柳”就是柳树,之所以称“杨柳”,是因为古汉语偏义复词造词所致,如国家,周代诸侯封地称国,大夫封地叫家,战国以后国和家开始连用。又如窗户、厉害、好歹、舍得等等。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这是白居易对当年运河两岸栽种垂柳规模的描述。千里河堤,丝绦依依,清风拂动,袅娜旖旎。景观曼妙场面恢宏,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大运河开通仅仅七八年,隋炀帝就因理政不善,国破身死。战乱起处,运河两岸的“柳群风光”自然也难逃厄运了。千百年后,天津保卫战、血战台儿庄、徐蚌会战运河沿线硝烟四起、百物凋敝,当年的“柳群风光”怕也早已销声匿迹,淹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由此看来,垂柳“长在哪里、长在何时”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假如长在阿富汗、叙利亚诸地,则注定是不会“幸福”的,整天浴战火吃炮灰,笼罩在弥漫的硝烟中,要是一颗导弹砸个正着,则当场连根拔起一命呜呼了。长在美国也不是最佳选择,长期处在充斥霸蛮、傲慢、欺骗、自私的环境,长着长着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歪脖子树”。唯有长在当下类似东湖这样的环境,应该才是最佳的选择,风景秀丽、平和安详,而且,还能经常收获人们赞许羡慕的眼光。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