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诗意莼菜
发布日期 : 2021-12-14 10:28:11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陈北溪

  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江(今江苏苏州)人,素有才名。因写得一手好文章,世人都说他有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人称阮步兵)的风度,所以给他一个称号叫做“江东步兵”。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椽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于是(他)驾起车子便回去了。这段佳话后来广为流传,“莼鲈之思”遂演变成了中国人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这莼菜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请教了一位植物学教师张先生。据他介绍,莼菜,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是中国一种珍贵水生食材,主产于中国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和湖北省。它性喜温暖,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清水池生长。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卷状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开暗红色小花。我看张先生桌上的植物图谱,但见这莼菜的形状有点类似潮州的“鼎感草”或“马蹄金”,其貌不扬。

  莼菜真的有那么好吃,有那么迷人的魅力吗?

  还是读一读《世语新说·言语》吧:王武子问陆机江南有什么东西可以与北方羊酪相比,陆机的答复是:“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将莼羹与北地最离盛名的羊酪并提,可见其名声之著。直到清朝时期,传说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并派人定期运回宫廷食用。你瞧上而两个例子,一个是东晋著名文士,一个是食不厌精的清朝皇帝,这两位对美食大有讲究的人物都对莼菜赞赏有加,那么,莼菜的味道一定是“好极了”,没得说的。唐时的白居易有诗咏道:“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元稹称其为:“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宋时的苏轼则直接赞叹:“若问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莼羹。”单读这些诗句,就已经让人陶醉不已了。

  前些年的一个春末,我有机会到苏州旅游。在园林路浏览了著名的园林狮子林之后,时已近午,我信步走进一家餐馆。服务员递过菜谱,让我点菜。我见菜谱上有一款“莼菜汤羹”,大喜过望,便点了这一款。心想,也该好好地体味什么叫“莼鲈之思”了。

  菜上来时,服务员介绍说:莼菜是太湖著名的特产。用莼菜作料,与鸡丝、火腿同烹,由淀粉和鸡蛋清调和而制成的这道“莼菜汤羹”,原名“鸡火莼菜汤”,是该店的招牌菜。仔细端详,但见莼菜翠绿,鸡白腿红,色彩鲜艳,滑嫩清爽,果然名不虚传。这莼菜本身其实没有味道(就像鱼翅本身没有什么味道),此菜的滋味还是其它配角(鸡丝、火腿和鸡蛋清)共同“贡献”的。莼菜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当然坐稳担纲的“主角”。

  晚上回到旅社之后,我无意间翻看了一本导游手册,里面有章节专门介绍莼菜。原来,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若以莼菜与鲫鱼一起调羹,除味道鲜美外,还有消气止呕,治热疽,除疮毒等作用。这样看来,常食莼菜还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哩。

  有趣的是,中国的“莼鲈之思”,在唐代竟然还传到了国外。当时的平安朝,也就是日本,嵯峨天皇在诗中仿张志和的《渔夫词》,写了如下诗句:“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