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潮州七夕有殊俗
发布日期 : 2021-08-14 10:13:32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出花园(速写) 郑鹏 作


  □ 陈放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潮州先民是由中原迁徙而来的,当然沿袭了中原文化的民俗传统,但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衍生出不少有异于汉族其它地区的过七夕节的特殊民俗。现撮要略述于后。

  “走仔节”

  “走仔”者,嫁出去的女儿,须归宁(回娘家省亲),是在夫家与娘家来回走动的人。七夕便是一个特好的时间节点,堪称潮汕的“女儿节”。

  按潮汕民俗,凡是出嫁的女子,且小孩年龄小于15虚岁者,必须在七夕回娘家看望亲人,一般是携带甜花生猪脚汤或甜莲子(寓意“怜子”)送父母吃,求得好头彩,这也算彰显了尊老孝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如果此女子第一胎生的是外孙女,那么,在回娘家时还要带上 “番梨(菠萝)”,按潮州话读音为“翻来”,意谓“重翻来(从头来)”,从新生个男孩儿。

  拜“公婆”

  何谓“公婆”?它指的不是家中的爷爷奶奶。传说周文王夫妇生有百子,繁衍后代,瓜瓞绵长,他俩就是天下小儿的“保护神”,遂称之为“公婆”。拜了“公婆”,家中小孩安乐易养,健康聪明。

  另有一说,宋朝时有一位老妪,曾救过皇子的性命,被朝廷封为(小孩子的)“保护神”,在潮州被尊称为 “公婆母”。 这位“公婆母”死于农历七月初七,死之忌日本是个忌讳,潮州人来个 “逆袭”,特称之为 “公婆生(日)”(公婆诞),应该加以纪念。

  有趣的是,掌管小儿平安康健的“公婆”,作为其祭拜的神位竟设置在未成年小孩睡床的底下或眠床顶端,只用一个瓷碗当作香炉。七夕祭拜时,顶要紧的是摆上石榴花(潮州人称之为吉祥物“红花”),鸡蛋(象征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旺健),汤丸(象征今后过着 “圆圆满满”的日子)。

  在潮州人的心目中,“公婆”定然是两位健朗可亲的宽厚长者。你瞧,如果家中小儿女,特别是小男孩,太过顽皮好动,就昵称之为“公婆拜蟹”——因为蟹有六足二螯,放于蟹篓中不还是东爬西挠,折腾不已吗?

  “出花园”

  潮州的古老风俗中,每一个少男少女,过15虚岁(实足年龄14岁)生日的时候,得择吉日举行一个仪式,叫做“出花园”。 一般人选择在“春草青”的农历二至五月,属于“喜月”。也有不少人选择在小儿“保护神”的 “生日” 七月初七为小孩行此大礼。

  “出花园”这一天,要采来12样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成礼的少年人,须扎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腰兜,腰兜里压着12颗桂圆和2枚“顺治”铜钱,再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红皮木屐。更有趣的是,还要拜眠床上的神——“公婆”:即在眠床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箩,用米筒盛满米,插上3炷香,前面摆上甜薯粉丸、乌豆酒、发粿(一种放了发酵粉的年糕)和三牲。是少女,供母鸡祈求将来能生儿育女;是少男,供公鸡象征着朝气勃发、雄壮有为。这一天,成礼的少年得静守在屋子里。

  宴请亲友时,由“出花园”的少年坐上大位,表示孩子已成了家中栋梁。菜式中,除了供粿、三牲以外,总少不了用葱(聪)、蒜(算)芹(勤)菜做配料的豆腐、猪肝、蚶(贝类,象征财货)和面条(象征长寿),寄托美好的期望。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