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辶日迌、踢跎、陟卓与陟跎
发布日期 : 2021-07-09 09:36:24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曾楚楠

  潮州话中,有“游玩、玩耍”义的词语叫做[tig4 to5],历来被认为是“有音无字”的方言词。1929年,丘玉麟先生经艰辛地搜集、整理后,出版了《潮州歌谣集》。1957年,又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再重新搜集、修订,又出版了《潮汕歌谣集》。而该书就有题为《夜昏大家来辶日迌》、《辶日迌官路东》二首歌谣。2003年,省立金中潮州校友会又重新刊印了该书,也许是担心读者不知道“辶日迌”的读音和意思,编校者特地加了一条注释:“踢跎(辶日迌)——游玩。”然而,“辶日迌”真是方言词“游玩”的本字吗?恐怕未必。

  辶日zhà,《玉篇·辵部》:“辶日,近也。陟栗切。”迌tù,《玉篇·辵部》:“迌,诋讠秃兒(即狡猾貌)。他没切。”三个生僻字,读音倒是与潮音[tig4to5]多少有点接近,而义的方面,“近,狡猾”与“游玩、玩耍”却无丝毫关连,谓“辶日迌”为[tig4to5]的本字,殊为勉强。

  《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林朝虹、林伦伦编著,花城出版社2012.10)多次出现“踢跎”一词,如第362首《踢跎官路西》曰:

  踢跎官路西,遇着我姐卖簸箕;

  头插金钗拔乞姐,姐你下回切勿只路移。

  踢跎官路西,遇着我姐卖簸筛;

  头插金钗拔乞姐,姐你下回切勿只路来。

  该首[注释]曰:“踢跎 [tig to],游玩,玩耍。”[解题]曰:“歌谣描写了富有的妹妹在游玩的时候遇到了贫穷的姐姐在卖簸箕,拔下头上的金钗送给姐姐去典当换粮食,并叮嘱姐姐下次不能再到这条路来。歌谣写的是贫富使姐妹成陌路这一主题。”在书后附录的[二、《本书使用部分方言俗字(词)表》]序号118<踢跎>条中,则释“词义”为“游玩,玩耍”。但未见徵引书证。与《表》后“说明”所说的:“本表所列之字或为普通电脑难以拼打的字或已考证出本字的方言俗字或新造方言字等等”,仍有一定距离。如序号104的“椪”字,引《玉篇·肉部》:“胖,普江、普降二切。胖,胀也。”从知“椪”字, 是潮州方言词中“块形椪椪”、“椪桶柑”等之本字,而“踢跎”一词,由于《表》中未列出书证,应属“新造方言字”之范围。

  平心而论,从晦涩的“辶日迌”改为:“踢跎”,不但读音与[tig4to5]更接近,在含义方面也更合适,特别是用了一个“跎”字。跎tuó(潮音)。本义是背负,同“驮”;驼背。但与“蹉”字组成“蹉跎”一词,便有“失意、失时”之义。(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娱乐未终极,白天忽蹉跎。”南朝齐·谢眺《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唐·李颀《放歌行答从第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豖东城隅。”)游玩、玩耍,免不了要花费点时间,如果过度了,会给人以“虚度光阴”的感觉,故用个“跎”字,恰到好处。不过,“跎”与“踢”字组合成“踢跎”一词,却令人费解。以脚击物谓之“踢”,难道“游玩、玩耍”的过程,非要用脚踢物不可吗?看来,世人用“踢”字,还是走“用直音(或近音)字代入方言词”的老路子(踢,普通话读tī,与潮语tig4接近)而不顾及涵义。

  近读《孟东野诗集》,见其《冬日》一诗,开头的四句为:

  老人行人事,百一不及周。

  冻马四蹄吃,陟卓难自收。

  前两句明白如话,后两句却须作点解释:“吃”字是当时的习用语,含有“吃力”的意思。“冻马四蹄吃”,意为:(老人做事)就像冬天受冻的马儿一样,筋蹄僵硬,行动艰难而感到吃力。陟zhì(潮音),由低处向高处走,与“降”相对。卓zhuō(潮音)字,有“高超,高峻;遥远”义,故“陟卓”一词,含有“登高,远行”之意。《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聩(huī tuī,因疲极致病貌)。”孟郊袭用《诗经》的本意,在他的《冬日》诗承“冻马四蹄吃”之后,又用“陟卓难自收”(再让登高远行的话,筋蹄就怕难于控制了)加以描述,老人办事时“百十不及周”的状貌,便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而让笔者感兴趣的,却是“陟卓”这个词儿。登高,是游览过程的重要部分;远行,又与“远足”性质相类似,故“陟卓”一词,原有游玩、观览的内涵。再从读音方面加于探讨:“卓”字在《平水韵》中,历来属入声的“觉韵”,当今的普通话没有入声,按“入声派入三声(平、上、去)”的潜规则,“卓”字今读zhuō,成为平声。而按“渐于声律细”的中晚唐诗人的习惯手法,《冬日》诗的第三句为“仄仄仄平仄(冻马四蹄吃)”,第四句应为“平(仄)平平仄平”,故“陟卓难自收”的头两字应读为“平(仄)平”。也就是说,今潮音读的“卓”字。在中晚唐时代当读为平声。假如此说成立的话,那末,“陟卓”<秃逃>与的读音不是很接近了么?所以笔者以为,有理由将“陟卓”视为的语源之一,何况,“陟”的涵义要比“踢”字远胜许多。但话得说回来,“卓”字今潮音仍读入声,与“跎”字(to5)差距较大,既然“踢跎”是属于新造方言词范畴(暂时还找不到令人信服的书证),那我们无妨改成“陟跎”,如此,该词之读音与指“游玩、玩耍”义的,也许更符合。

  从“游玩、玩耍”义引申出去,潮语中凡属“赏玩、把玩”甚至是“亵玩”等等属于“玩物”性质的行为,也可称为“陟跎”,如“陟跎古董(玩古董)”、“缀(潮音读<兑3>)人陟跎爬格子(跟人学玩写作)”等。少女失去贞操,旁人会极有分寸地说:“阿妹乞人陟跎过(妹子被人玩过)。”用“陟跎”来代替过于直露的“奸污”,语气便不失揶揄,又相对显得委婉、含蓄……于是,我想起儿时奶奶教唱的民谣:

  雨落落,阿公去栅箔。栅着鲤鱼共“苦腥”(读<初>)。阿公哩欲煮,阿婆哩欲炣,二人相打相挽毛。挽去见老爹,老爹呾恁公婆二人啰陟跎。

  长大以后查书,才知道“栅箔”是一种捕鱼的方法:箔,是插在小溪流中拦鱼的竹篱笆,用箔栅鱼,就叫“栅箔”。苦腥,是一种小鱼。煮,即水煮咸鱼汤;炣(潮音读<戈>),先把鱼油煎,再加少量的水炆熟。老爹,对县太爷的尊称。该民谣首二句末字“落、箔”押入声“十药韵”,“腥(读<初>)、炣、毛、跎”押潮音“窝”韵,郎朗上口,易诵易记。特别是描写老两口竟因为“欲煮”、“欲炣”的烹调小事而“相打相挽毛”,而且闹到公堂之上的情状,童心可掬,生动异常。而出人意表之外的是末句:“老爹呾恁公婆二人啰陟跎”,分明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县太爷的判词:“恁老两口就跟小孩一样在闹着玩!”十分简炼、诙谐。方言歌谣的魅力,于此可见一斑。

  《潮汕方言歌谣评注》第690首也录入此歌谣,内容大同小异。惟结尾一句变成两句:“老爹笑呵呵,呾恁二老好笑绝。”也许是依据的版本不同所致。而版本不一,正是歌谣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但如果对比一下,笔者以为:末句的“绝”字,是入声,与上面的平声字“腥(读<初>)、炣、毛”难于兼押。而且“好笑绝”也只表明事情的可笑程度,没有涉及“老爹”的“判决”。三是末两句都有个“笑”字,有浪费笔墨之嫌。似不如“老爹呾恁公婆二人啰陟跎”,简单明了兼押韵,且又融入方言词“陟跎”,更能彰显方言歌谣的基本特徵。鄙见如此,谨如实道来,聊作歌谣爱好者之谈助。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