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打草与惊蛇
发布日期 : 2021-05-28 09:08:29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程福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 “蛇蝎心肠”、“毒过蛇”一类词语,人们耳熟能详。在山间水畔劳作的农夫和渔民,不慎被毒蛇咬伤或致死的事也时有发生,因此,一般人谈到蛇的时候,总有些害怕。

  蛇类属变温动物,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外界气温在20~30℃适合蛇类生长。初春阳光明媚的日子,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蛇喜欢在中午出窝晒晒太阳;夏季暴雨过后,尤其是晚间,蛇出窝透气的特别多,几乎是倾巢而出。在十分炎热的夏天,蛇的出窝活动较为频繁;便寻找阴凉的地方或爬到水池、水沟中浸泡纳凉。更有趣的是,生活在热带的蛇不单在冬季“冬眠”,而且在炎热干旱的夏季亦需进行“休眠”,动物学上称之为“夏眠”。当热带炎热干旱的季节到来时,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干涸,蛇和壁虎、鳄鱼、肺鱼以及草原中的龟类等动物一样,赖以生存的条件已变得不利。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使之能继续生存下去,它们便转入“地下”,不食不动,进入“夏眠”状态,以求能度过炎热干旱的夏季。

  其实,从蛇的角度来说,它也怕人啊,见到人的时候,它也有远避窜入草丛等举动。不然的话,何以有“打草惊蛇”之说呢?这里头有个典故。

  唐朝当涂县有个县令王鲁,他和部属枉法受贿,狼狈为奸。有一次,老百姓向他告状,说他手下的主簿枉法受贿,状子上密密麻麻列举的各条罪状,都和王鲁有牵连。王鲁看了状子,吓得心惊肉跳,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自己的劣行也一并被人揭发出来。等到他把状子看完以后,惊慌失措,竟不由自主地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们虽然打的是草,但我已经像藏在草里的蛇一样受到了惊恐。这就是“打草惊蛇”这个成语的由来。现在多用来引申比喻作事不周密,致使对方有了防备。

  打草为什么会惊蛇呢?大家知道,耳朵是负责听觉的器官。蛇的耳朵结构与人大不相同,它没有外耳、中耳,也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只有听骨(耳柱骨),蛇的内耳同样由两部分构成:半规管和椭圆囊,是平衡器官;球囊和耳窝,属于听觉器官。由于蛇没有外耳和鼓膜,所以不能接受空气传导的声波,任何声音对于它来说都是“置若罔闻”。但蛇相当于中耳的听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前庭,另一端连于方骨上,这样,使蛇对地表传导的振动如人或动物的脚步声极为敏感。有关科研人员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几条眼镜蛇的眼睛蒙住,然后在蛇旁边引吭高歌,甚至吹喇叭、打铜锣,眼镜蛇都“我自岿然不动”、毫无反应。但只要人们的脚上一动,它就抬头仰望、急窜过来或摩挲着肚腹、曲折逡行,逃之夭夭。

  那么,是不是只要用竹木棍打草就能驱蛇呢?据有经验的捕蛇者介绍,这要看是什么蛇。蛇与人之间相互畏惧,但相比之下,蛇更怕人。一般来说,无毒蛇不那么凶猛,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逃跑,溜之大吉。而毒蛇比较凶猛,当人或动物走到它面前时,或用棍子敲击草木,大多数毒蛇则会慢慢逃去,但也有的毒蛇会“坚守阵地”、负隅自卫。因此,当人们上山或在多草的地方工作时,为保安全,除“打草惊蛇”之外,还应采取其它防护措施,如穿上厚实的长袖防护衣裤和鞋袜,戴上斗笠或草帽,这叫做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