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秋收迎国庆
发布日期 : 2020-10-04 09:15:56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李育蒙

  每一年国庆,无论多么舟车劳顿,都会回家。今年的国庆,刚好和中秋在同一天,更让这个假期增添了不少团圆的气氛。

  这几年父母亲和我们进城居住,但是家里的稻田仍旧没落下,等到农忙的时节,父亲都会回家劳动,平时就拜托村里的伯伯照看着。今年栽下的中稻,已经低下了头,结出了沉甸甸的谷穗。回到家,去田野里走走,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在秋日的阳光下,稻田里的谷穗让人觉得异常温暖。

  可能真的是在城里呆久了,每次一看到田野,都会流连忘返,这或许真应了那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光撒在成片的稻田上,稻田像是披上了绚丽的薄纱。不远处的小院里,炊烟袅袅,收工的农民伯伯,正迎着炊烟飘起的方向——回家。跟着炊烟回家,这是小时候我认为最美妙的事,每一次远远看见家里的烟囱里冒出白烟,我就知道母亲做好了饭菜。

  不一会儿已是一轮圆月天上挂。这中秋月下的乡村田野,总有种“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的意境。就在我陶醉之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父亲打来电话喊我回家吃饭。父亲说:“是不是还在田里看庄稼啊?这故乡的夜色美吧,小时候你就喜欢这样”。是啊,想起小时候,我也喜欢一个人坐在田间地头,到了饭点了父亲就站在堂屋门槛上向着田里的方向吆喝我一声,我就回来了。如今通讯发到了,但父亲老了,声音也不洪亮了,也大声吆喝不动了。只是现在,我始终也想不起小时候坐在这里,憧憬的是什么。

  吃完饭,父亲说明天早点起来去秋收割谷吧,我满心欣喜地答应了。于我来说,作为农民的后代,这是一年中少有的与土地打交道地机会。

  第二天清早,父亲已经起来准备了,晒谷场打扫干净,借的打稻机也抬来了,镰刀、箩筐也找出来了。因为家里种的田比较少,用收割机并不划算,所以每年我们都是自己下田割的。匆匆吃了口早餐,就和父亲来到了田里。

  父亲的动作还是很娴熟,卷起裤脚,拿起镰刀,就开始割谷。一把抓住谷穗根部,镰刀一使劲,一把稻穗就割下来了,一小堆小堆的放在一起。而我主要负责踩打稻机打出谷粒,母亲和妻子则把父亲割下的谷穗递给我,就像流水线一样,一家人配合的特别默契。一旁的儿子,则在泥巴田里玩的特备欢实,从出生开始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泥巴,虽然以后他可能不会和土地打交道,但是总不能让他忘记这“泥巴味”。打稻机里谷粒渐渐堆起来,换做父亲踩打稻机了,我则用铲子把谷粒铲进箩筐,挑到晒谷场晾晒了。小时候这个活都是父亲的,肩上的担子都是一百来斤,如今父亲挑不动了,这个重担就该我扛在肩上了。一家人配合,大半天功夫,家里的稻谷就收割完了。其实父母现在本无需再劳作,但父亲说作为农民,看着田地荒了,总会觉得心慌,总觉得对不起土地。母亲也说,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回家如果能吃上口自己种的粮食,心里更踏实。

  每一年收割完后的稻田,都是村里的艺术天堂,农民们会用稻草扎出很多图案。和父亲商量了一下,我们也用稻草扎了个“国庆·团圆”的字样。于我们一家来说,也正是在这中秋时节,才有机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劳作。而这一过程,也能感受到瓜果醉美、稻花飘香,会有种在城里从未有过的轻松感。

  父亲说,以后只要有条件,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用“秋收”来迎国庆,来庆团圆。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