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忠臣石的故事
发布日期 : 2020-05-08 09:46:35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郑婵美

  穿行在饶平县柘林镇旗头山的林间小径上,未到海边,远远的,便已能闻到海的气息,听到海若有似无的声音。

  南海之滨的山林,大多是灌木丛,虽不高大,但生命力特别的顽强,只要能扎下根,无论环境再怎么恶劣,都能欣欣向荣,还给你一片耀眼的绿,就跟生活在海边的人一样,有着极强的抗争力与生命力,在这一片绿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黑松了,神奇的是,只有山面朝着海的那边,黑松挺立,而背面则是其他的亚热带树木,不见一株黑松;黑松,在所有的绿色中,显得那么的特立,傲骨铮铮,看到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一首写大夫松的诗:“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旗头山上的黑松,因为稀少堪与大夫松一比。

  越过山间小道之后,眼前是碧波万顷的大海,当你站在海边的大岩石上,看浪潮迎面袭来,这个时候,你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海那浪漫的情怀,或热情洋溢,或温文尔雅,或一顿劈头盖脸的暴击,多变的大海,带给人们永恒的话题。

  海岸边的巨大岩石下,是一道深达25海米的大海沟,当地的人们将海沟上的这块巨石称之为“忠臣石”,而关于“忠臣石”,有着一则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也许,山上的黑松,也是感念于忠臣们的坚贞不屈,为纪念他们而顽强地逆风而长。

  相传南宋末年,宋景炎元年(1276年),陆秀夫拥着宋帝昺在浙闽沿海抗击元兵失败,于是一路向南逃到此处,见此地山势峻险,山林茂密,且岸边岩石壁立十几丈高,进可攻退可守,是一处生息养兵的好地方,遂在此安营扎寨,虽然战事紧迫,但陆秀夫和官兵们仍主动融入当地生活,了解民风民情,和当地民众很快熟悉并融洽起来,而当地百姓了解到他们是到这里避难,出于海边人的忠厚与忠义之心,也义无反顾地支持他们。虽然南北文化差异,语言不同,但百姓们依然能够通过各种办法沟通交流,也因此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大家见面打招呼,官兵们与当地人说声“你好啊”,而当地人因为潮汕方言发音而说成“后啊”,“好呢”会说成“后捏”,别扭的发音让大家都觉得有趣,说着说着也就变成了“后啊捏”,这样的趣味对话,常常逗得双方开怀大笑。

  在宋末皇帝宋帝昺驻扎此处的时候,这里还发生了另一个神奇传说。

  话说当宋军上岸驻扎下来后,每天晚上都会派士兵守夜瞭望,防止元兵突然杀到。可异常的事情发生了,值夜的士兵接二连三毫无征兆地消失,虽说这些战士都身经百战,但不明原因的消失,难免在士兵中引起了慌乱,各种猜测。陆秀夫获知了情况,先是作了一番安抚,接着便躲在暗处悄悄观察,是夜,在午夜两点钟人们最为疲乏犯困的时候,只见一只巨大无比的章鱼升上水面,张开八爪悄悄向守更士兵袭来,陆秀夫一看,顿时明白,原来士兵是被这只章鱼所吞噬,心中怒火顿起,拔剑砍断章鱼一爪之后,随手摸出红朱笔,快速飞投过去,将章鱼钉死在岸边的大石礁旁,至今,当潮水褪下时,在忠臣石上往左望去,一处状似七爪章鱼的礁石便会浮出水面出现在你的视线内,而当时正在岸边歇息的一只丁螺看到这一幕后惊呆了,旋即也化为一块大石,就这样,这块大石,一直默默地伴随这七爪章鱼礁石,成了忠臣石旁的另一道风景。

  言归正传,随着元兵大举南下吞并中原,宋帝昺所带领的宋王朝岌岌可危,原先认为安全的所在,形势变得不容乐观,宋帝昺随文天祥和陆秀夫等大部队继续往南寻找更为安全的定都之所,在柘林镇下岱村只留下一些尚未痊愈的伤员和小部分家属,只待安顿下来之后再派船来接走他们。

  但天有不测风云,宋帝昺与陆秀夫等在南海被元兵截杀,全军覆没的消息传了过来,同时传来的还有文天祥的千古绝唱:“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守在下岱的勇士们悲痛欲绝,誓与元兵决一死战,绝不屈服!勇士们将家属托付给下岱村民,披甲上阵,与追杀到此的元兵狠命相搏,无奈敌众我寡,渐渐败退至忠臣石上,前有追兵,后是狂浪击岸的大海,勇士们不愿屈膝而降,只愿向死而生,大声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齐齐跳下大海,瞬间,被卷入深深的海沟。后人为勇士们的悲壮情怀所感动,为了纪念这些勇士,将这片岩石称之为:“忠臣石”,有诗人感怀他们的事迹,曾在大石上书下一联:丞相治章,除孽宁波,功绩历久益彰;遗臣蹈海,精忠报国,英烈永世堪歌。

  追杀至此的元兵被勇士们的壮举所镇住,但当他们回过神后,他们又包围了下岱村,要村民们交出躲藏此地的宋兵,再不交出,便将血洗下岱村!有一深明大义的宋军家属感念当地村民对他们的好,怕连累村民,于是跟其他家属悄悄商量后决定,既然家里的男人都已为国而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跟元兵拼了,其中有一人喊出:“好啊,跟他们干!”这话,被守在一旁的元兵听到,手举马刀马上走到该妇女身旁,手上的刀随时可能砍下,当此危急之时,眼见血案就要发生,只见下岱村的族长站了起来,边比划边说:“后啊捏去港,后啊捏去港。”闻言,元兵停下脚步转向族长,边走边挥舞马刀边大声呵斥:“你说什么?”翻译官看到这情形,马上走了过去,族长继续边比划边指着一旁的渔网说:“后啊捏去港,讨海,掠鱼。”翻译官最后弄明白了族长原来说的是“我们要去渔港捕鱼。”一场血案就这样在族长的随机应变中平息下来。后来,为了保护宋兵遗孀们,下岱村里的人们打招呼时便下意识地使用“后啊捏”。

  这场随时发生血案的事件在族长的机智下化解了,但,柘林人独特的 “后啊捏”也成了当地人的语言特征,只要一开口说话,人们便会准确无误地知道,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柘林人,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独特的方言里,有着一则忠勇救人的壮烈故事。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