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尊重自然 敬畏生命
发布日期 : 2020-04-03 10:06:0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付岩芹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非常重视生态保护,禁止乱砍滥伐,提倡节约资源,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自然观,“天”即自然。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生态优先观念的记载。《史记·殷本纪》载:商汤外出,看到野外打猎的人四面张网并祷告说:“从天下四方都到我的网中来。”汤认为这样做就会把鸟兽一网打尽了,他命令去掉了三面的网只留一面,并祷告说:“要向左的向左,要向右的向右,不听命的就到我的网里来。”诸侯们认为,连禽兽都能得到商汤的恩惠。这就是“网开三面”成语的来历,比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后来人们把它改成了“网开一面”,但意思并没有改变。这是古人生态优先思想的萌芽。

  孔子有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山水情怀。孔子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滥用资源,认为统治者不能奢侈浪费,役使百姓应该在农闲时间。《论语·述而》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留有余地,不喜欢一网打尽,孔子不射归巢的鸟。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没说话,四季更替,万物生发,自有其内在规律。这里所谓的天是指生生不息的自然之天。孔子的顺应天道,节用而爱民思想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源头之一。

  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我们想一想孟子的话,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情,伤害一个无辜的人,而能得到天下,这种事情都不能干。只要杀一个无辜,你内心最基本的良心就已被摧毁。这里面所体现的是儒家最基本的仁爱精神。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把爱心推广到万事万物,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人的作用是“赞天地之化育”和“为天地立心”,帮助自然万物自由生长,以崇敬之心关爱地球,而不是去征服它,摧残它。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和“人”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天人关系问题则是历史上我国哲学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的学者都把天人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什么现在“天人合一”思想受到大家的重视?主要和当今的“生态”危机有关。科学的发展无疑是造福了社会,但近代以来,由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所引起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命安全。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有人才可以使“天道”发扬光大。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也包括了解自然的运行发展规律。“天人合一”是由《周易》所阐发,但它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说“天人合一”这种思维方式对今天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儒家仁学,是儒家的精华,最具有普世性,它可以为人类文明的转型和更高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就是关爱同情之心,就是不忍看到别人受苦受难的心。孟子认为人性都是向善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是在爱之中出生,在爱之中成长,自然应该有爱心。爱最初在家庭中培养,然后扩展到团体和社会,爱民族、爱国家,爱人类,最后扩充到天地万物,这就是儒学所说的仁者的天下一体之爱。仁爱之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石,培养爱心、扩充爱心,将爱心扩充到全人类。尤其是人类生活全球化的今天,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儒家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下人犹如一家,人类社会才会走向和谐稳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社会之所以应该发展,人们的道德水平之所以应该提高,是因为“人道”应该适应“天道”的发展。个人的修身,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互动,人类和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和天道之间的相辅相成,正是人类未来幸福之所系,它应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重和关切,更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离不开自然,自然给人提供了各种能够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共同生存而不相互妨害,大道共同施行而不相互违背。“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意思是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遵循的规律。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的生长就茂盛了。《中庸》的这些观点,意在要求人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鲁迅先生说:“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命是一切一切的载体,大自然因为生命的存在而才能多姿多彩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