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旧书店里的烟火气
发布日期 : 2020-02-12 10:56:00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侯利旺

  拥挤的书架,泛黄的书页,旧书店是喧闹都市里特有的书香。生活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走进一家旧书店,往往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当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好书,顿时心旷神怡。推门走出旧书店,烟火人间、芸芸众生、生活百态呈在眼前。

  我从小酷爱读书,家里的存书很少,父亲小卖部收来的连环画和四大名著还有教科书,都被我小心保存着,读书一上瘾,就会千方百计去弄书来读。真正雅好淘书是在上了大学以后,周末三两好友出门到街上,常常去的就是旧书店,南大、南师大旁的旧书店、古籍书店都成了常去的地方,还有仓巷旧书一条街以及后来的秦淮河边旧书市场,每次天不亮就跑过去,回来就提着一袋子的书,这一时期竞购得上千本了。旧书店偏居城市一偶,屋里屋外都静极了,散发出的宁静而慵懒的气息令我常常流连忘返。

  书店在古代又称为“书坊”、“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籍铺”等,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法言·吾子》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随着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古代书肆业应运而生。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民国杭州旧书业》中提到:“书肆业,古已有之。据文献记载,汉时就已萌芽,至宋元而备盛。”清代,旧书摊、旧书店在上海、北京十分兴盛。有人以卖旧书为职业,也有以逛旧书市场为乐趣。郭子升在《琉璃厂的古旧书店》一文中写道:“古书店的主人多是学徒出身,尽管读书不多,但由于经常与书打交道,用心钻研,大都精于版本目录学。有的还博学多才,著书立说。”一位山东老乡在北京,以贩卖旧书为生,20年时间里坚持写《贩书日记》。北京潘家园的旧书市场至今还十分活跃,网上有描述淘书盛况:全国各地书商、旧书爱好者、藏书家都会涌向这里,用塑料袋提、用双肩背书包背、用行李箱拉、用麻袋装,淘书人徜徉旧书乐此不疲。郑振铎、巴金、施蛰存、黄裳等都是旧书店的常客,醉心于淘旧书的读书人。

  书影如画,人影如戏,旧书店沉积在时光里,那些故事,那些人,在岁月的脚步声中渐行渐远。秋天的南京,满城的法国梧桐,还有橙黄的乌桕、紫红的榉树、金黄的银杏、常青的圆柏,红橙黄绿相间融合。大大小小的旧书店在南京城也随处可见,有的矗立于闹市一隅,有的静谧于寻常巷陌,与秋天的南京共同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油画。南京旧书店多数分布在南京大学和夫子庙附近,我常常去的是南京的古籍书店,原是“中华书局”旧址所在,因为刚好在杨公井和太平南路的三岔路口,习惯性称为杨公井古籍书店。书店一楼是售卖新书,主要为文史、美术、收藏、鉴赏类书籍以及碑帖、印谱,旁边还有一排排朱红书柜,堆满了各式文史书籍和书画。买书的人不多,大多是戴老花眼镜,穿白色衬衫、灰色裤子的老读者。书店的二楼售卖的是旧书、画册以及拍卖会的图册,还辟有一书房,满屋子是线装古籍、民国旧藏和碑帖拓本之类。上世纪30年代,杨公井一带学校众多,催生了书店的兴起,短短一条街散落有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世界书局、开明书店、良友书店、正中书局等。徐悲鸿就是中华书局的老顾客,国学大师胡小石亦时常光顾,“古籍书店”几个字就是他的手笔,“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当年就住在杨公井,走出家门不远,就是书店。如今古籍书店还记录着小街逝去的繁华。

  旧书店是城市记忆的缩影,一直以一种安静的姿态注视着城市,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