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节日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发布日期 : 2020-01-03 09:07:43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史飞翔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孕育和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节日是一种民俗现象,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节日的起源、发展、变化,折射出传统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状况,乃至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民族心理等。节日文化因地域和风俗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巨大差异。尽管如此,节日文化却是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它不仅记载着我们祖先对天文历法知识的掌握,也显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那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生活节律和人生态度。

  节日文化一旦形成便与其他的民俗文化一样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具体说来,节日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延续中,发挥着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和功能:

  首先,节日文化承载着农业社会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生活节律。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历史产物,节期选择本身便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相适应,因而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新岁开春,万物复苏,人们祭天敬祖、鞭春劝农;入夏,农事渐忙,少有闲暇,更兼炎夏暑热,疾病易生,故端午节俗主要以驱邪避瘟、除恶祛毒为主;金秋时节,新谷登场、瓜果成熟,人们怀着丰收的喜悦,团聚赏月、饮酒登高;秋去冬来,农事告竣、仓廪丰足,人们整米磨面、杀猪宰羊,开始“忙年”。一年年,周而复始,人们在这张弛有度的自然生活节律中,一代代生息繁衍,传承着中华文明。

  其次,节日文化起到凝聚家族、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这个社会有着浓厚的伦理观念,注重亲情。传统节日中的诸多礼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如:过年、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人们或庙祭,或墓祭,或洒扫焚香,或望空禀祝。人们通过种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了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祭祖节俗,又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同时,亲戚、朋友、邻里之间,在节日期间相互馈赠礼品(如元宵的灯、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重阳的花糕),礼尚往来,更是情深意浓。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

  再次,节日文化起到了增强民族融合与团结的作用。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甚至周边国家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如:部分苗族人过年跟汉族的春节同时;苗、壮、满、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温克等民族也过青龙节;苗、彝、壮、侗、瑶、白、水、蒙古、布依等民族都过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节日;天贶节、重阳节期间,布依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地区同样也隆重庆祝。这样,节日文化就增加了民族的向心力。

  最后,节日文化还承担着历史记忆和时代传承功能。节日文化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直接相关,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痕迹虽然日益淡化,但某些形式仍然保留了下来。如:社日祭土,中秋拜月,七夕拜星等节俗,就依然保存着先民自然崇拜观念的历史记忆。与此同时,节日文化在发展流变过程中,又汇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发展出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如历史人物纪念性内容的增加,外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等等。

  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民魂是最值得宝贵的,惟有她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的确如此,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着五千多年历史传承的,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情结与记忆的节日文化,对于彰显时代特征、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