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闲话“老赖”
发布日期 : 2019-10-20 17:57:28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陈泽楷

  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有过钱被借走后要不回的经历,特别是每到年节,便常见各种有关欠薪、欠款的报道。对于“老赖”,人们往往是既气愤又无奈。

  曾经有个“发小”要在外地投资做生意,启动资金不足,向我开口借钱,出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我想都没想便将钱借给他,哪知过后对方“杳如黄鹤”,从此不再联系,20多年来别说钱要不回来,连人也见不着。无独有偶,一位朋友最近也跟“老赖”翻了脸:几年前,有个人向他借了2万元,约好3个月后归还,结果却频频食言,一拖再拖,到现在几年过去了,钱还未还清。最让朋友气愤的是,一次在餐馆吃饭,对方刚好也在邻桌就餐,却假装没看见,还有一次在外碰了面,对方同样视而不见。最近朋友要买房钱不够向对方追讨,打电话对方不接,发信息不回,玩起了“人间蒸发”。

  上述事件并非个例,现实中,借钱不还、讨钱反目的现象并不鲜见,所谓“斗米恩、担米仇”。在潮汕,有句俗语叫“借钱师囝、讨钱师父”,意思是说当借钱给别人时,对方会像徒弟一样尊敬你;当叫别人还钱时,你得像尊敬师父一样地尊敬他。这不,面对债主讨钱,“老赖”们或以各种借口虚与委蛇,或干脆玩起失踪,由此又衍生出另一句俗话叫“借钱唔过鼎,讨钱饿死囝”,即是说当别人向你借钱的时候总是很着急,显得刻不容缓,但一旦跟对方要钱,却很可能被拖欠不还,以致要饿死自己的儿子。智如钱钟书者,似乎早已窥透此中人情世理,对前来借钱者一律采取“对折”相送的做法,比方有人找他借1000块,钟先生便会拿给对方500块,然后说:“不用来还了。”由于借钱的人隔三岔五,他夫人杨绛由此笑他一辈子也开不了钱庄。

  当然,并非所有借钱者最终都会成为“老赖”。诚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守信诺言的事例多不胜举,比如战国时期商鞅的“徒木立信”,秦末季布的“一诺千金”……不久前,一位温州商人18年苦寻债主、千里迢迢来潮汕还债的故事,便是当下讲求信义的鲜活实例。我的另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到外地打拼,每天都要往外跑,出于需要便到车行按揭了一部“捷达”小汽车,银行要求按揭得有担保人,于是他便找到了我。这件事过后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可朋友20年来却一直念念不忘,事业有成的他,买房、买车、买写字楼,可每次见面总是跟人说起我当年的“义举”,平常碰上有什么事,他必热心帮助、全力支持。反观自照,这些信义、感恩的事例,都足以让“老赖”们赧颜。

  有句话说得好,你能骗到的,都是信任你的人。一般来说,能将钱借给你的,要么就是亲朋,要么就是好友,都是相信你的人。钱没能如期归还,或许是因为资金周转不灵、经营不善或是遇到什么困难,应当及时说明,回避、失联等消极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情义无价,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别人当初对你的情义与信任。就像我那位“发小”,我们从潮汕人所说的“围裙围”(襁褓婴儿)时就开始认识,一起上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看电影,有什么事也都向对方倾吐,可以说是情同手足,这份情谊难道是那区区三五千块钱能比拟的么?况且现代社会对“老赖”的制约手段也越来越多,一旦坐实,或全面实施信用惩戒,包括不得开办公司、企业、不得在金融机构进行借贷,限制坐飞机、高铁、出行旅游乃至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消费。前不久潮汕某地一对“老赖”夫妻携两名儿子准备从鹏城过境前往香港旅行时,就被边检控制,遂后通知当地法院,不但旅行“泡汤”,而且最终不得不还清欠款,还被处以司法拘留、罚款等惩处。

  “人无信不立。”切莫为了“身外之物”,一念之差,背负一世的“老赖”之名。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