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深山藏古寺
发布日期 : 2024-05-07 10:09:4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眼前一张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虾图,只有几点轻淡的墨虾,并没有画水,但你分明觉得满池春水荡漾,虾在水中欢快地跳跃,这便是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虾为实,空白处为虚,但因虾的动感,便有了满纸的清波。满纸全是空白不行,满纸全是虾也不行,这说明在艺术表现中,虚离不开实,实也离不开虚,虚实相生,方至妙境。


  还有一个小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宋代徽宗赵佶喜爱书画,亲自做画院的院长,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第一个人在山腰间画座古庙,巍峨壮观,第二个人画了古庙一檐飞角,还有的画了庙的残墙断壁……


  徽宗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


  那幅画好在哪里呢?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远处,在一条小溪边,有个小和尚在挑水。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


  为什么这幅画能夺得第一呢?


  因为和尚挑水,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山路悠长,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和尚为实,画上虽没有古庙,但分明让人想像有座古庙,这正是它的高明之处。


  清代的笪重光在《画筌》中说:“山实虚之以烟霭,山虚实之以亭台。”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虚实相依,虚因实生,实仗虚行。


  绘画是这样,书法是这样,建筑是这样,诗歌也是这样。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短短四句,把虚实用的恰到好处。


  前三句都是想像之景,后一句是现实之景,没有前三句的“虚”,最后一句的“实”就落了空。有了前三句的铺陈,最后一句一下子深刻起来,写出了王朝衰败的沉重。


  我们再来看一首宋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很有名,最后两句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因为这短短的28个字,隐含的信息太丰富了。


  诗中没有明写天气,实写中已经暗含应是一个雨后的早晨,因为屐齿印苍苔,说明空气是潮湿的,只有潮湿,门前才易长青苔。如果阳光一直很好,不大会的。


  我们讲是雨后,诗中还有一点暗示,就是杏花。古典诗文中,杏花常与春雨关联,如 “沾衣欲显杏花雨”“小楼一夜听春雨” “江南杏花春雨”等,这说明江南春天最典型或最美的景物是杏花春雨。


  我们设想诗人访友时是在小雨霏霏的时候更好,这样能更好地衬托“游园不值”时的一丝失落。他本来是有些失落的,但看到那一枝出墙的红杏,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欣喜起来。


  因为有失落,欣喜更宝贵,因为是在雨天,这一枝红杏会更明艳。所以我们读诗要从表面的“实”推想背后的“虚”,这样诗的意象会更加的丰富。


  诗中没写园主的身份,但依据“柴扉”可以推想出他应是一个隐逸之人。达官贵人们应是朱门,而不是柴扉。


  四句下来,看上去都是实景,但实景的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是更深的道理,这份道理,需要你联想,需要你体会。


  “满园春色关不住”,“满园春色”可以比喻一切新鲜的事物,它们是关不住的,谁能阻挡得了春天的脚步呢?


  你看,透过眼前的实,上升到抒情说理的高度,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虚。所以欣赏诗文,要能由实到虚,否则把诗文就读死了。


  再看两首小诗,一首是唐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另一首也叫《登鹳雀楼》,是唐朝一个不太著名的诗人韩畅的:“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其实,两首诗都写得有气魄,很壮观,为什么王之涣的成了千古名篇?


  原因在于王诗不仅有实写,还有议论和抒情,这是虚写,把诗的意境一下子就提了上去,它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而韩畅的诗,只有实写,没有上升的空间。


  这正如齐白石画虾,如果他画了满纸的虾,没有一点的空白,那只是黑乎乎一片,即便能分辨,也只是一堆死虾,不可能表现出那一份活力和灵动。


  另一位唐朝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写得也很有意思:“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意思很浅显,实写的内容也很简单,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呢?贾岛前后几次出家做和尚,但前两次都还了俗,后来真的出了家。


  这首诗是他真出家后写的,表现了很深的禅意。


  生活中,生命中,我们苦苦寻求的东西,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在你蓦然回首的地方,但你常被一些东西蒙住了眼,迷住了心,找寻不到。


  贾岛想表达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缘”字来表达,许多事情,是需要缘的,缘分没到,怎样追求也没有用。


  这首小诗,对话是“实”,禅意哲理是“虚”,虽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把实与虚完美结合,所以我们读诗要能由实入虚,方能探求诗歌背后深层的东西。


  (熊代厚)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庞磊成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