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墨意和合诗情
发布日期 : 2024-01-16 10:09:42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一幅画,一幅可人的中国画,或墨意纤巧,或墨意灵动,或墨意淋漓,或墨意纵横,大抵冠得上一个“好”字的中国画,总有让人情不自禁的地方。这样的情不自禁,就是诗情。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也。


  中国画水墨写意,最适宜表现诗意与诗境,让诗与画在想象的缠绵中和合变奏,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一幅画的诗意,常常让人喜出望外,让人一不经心,就陷入了中国古诗词奇妙的、幽深的意境之中。


  诗画艺术,向来同源也同缘。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呼应。中国古代文人,大抵都是集诗书画于一身的。比如唐朝王维,诗写得好,画也不俗,总将墨意诗情融于一体。王维有一首《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这首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蕴涵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的画到底怎样?从后来者尊他为“水墨山水画的祖师爷”就可窥视一二。可惜的是,时至今日,已很难看到王维的山水画真迹了。不过,从王维的《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中,不难感知王维笔下清远的山水墨意。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也极爱画,因为喜欢,他常常有心观摩王维的画。有一次,他在观摩王维的一幅山水画后,写下了“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之句。


  面对好画,苏东坡的诗情更是不可抑制。北宋有一位画僧惠崇,他的山水小景清新自然,很受赞誉。苏东坡的诗歌《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因惠崇的一幅山水小景写下的。可以说,苏东坡一生之中,始终抱着一颗以诗情渲染画意的拳拳之心。


  清末画家爱新觉罗·溥儒,其作品《荷花清趣》系列,立意深刻,画工精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残荷画出了神韵,画出了凋零的美感,系难得的佳品精品。有人曾说:“在薄儒画出这朵即将凋谢的残荷后,真正的画也随同这朵残荷随风飘散了。”薄儒何许人也?清末皇孙,从小画得一手好画,深得慈禧太后赏识,差点就当了皇帝。因清朝覆灭,他被生境所迫,只能以卖画为生。就这样,清代少了一位皇帝,多了一位画家。


  诗人也好,画家也好,都爱走出户外,享自然风光,观花草虫鱼,与自然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沉浸在大自然这幅唯美的画境之中。艺术的践行者,一当融入山水墨意、自然诗情之中,其身心的愉悦是不言而喻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早的人文精神。经过漫长的文化艺术演进,山水画家完成了对自然景物由“应物”到“表意”的质的飞跃。画家笔下的笔墨之美,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山水美景,同时融入了不可或缺的诗画情感。时至今日,提及诗画,普遍的认知便是:诗画同源。为什么?因为诗与画都缘于有心的发现与感受,这些感受和发现,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更缘于一颗执着善感的心。


  无论是溪水落叶,还是微雨纸伞;无论是山野春树,还是水泊渔舟;无论是梧桐花开,还是天边晚霞……自然与生活,一旦盈溢着诗情画意,就足以将人的思绪引向更远的远方。


  美,不仅是视觉的,更是思想的。岁月如此美好,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哪一样不是心中的丘壑和山水?“草色烟光斜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人生如歌,随缘轻轻来,踏歌款款去,行至水穷处,乍见一片幽香,在目,在耳,在衣,是画境也是诗境,又哪能少得了舒张自如的云起?


  □ 程应峰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