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今日闲情  上一期    下一期   
 

01版
要闻

02版
国内

03版
潮州|要闻
 
标题导航
徜徉在时光里的古村镇
渔乡老味
古人的冬闲
绿植清供
云里雾里
 
返回潮州新闻网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乡老味

  □ 七迁

  初来城里时,在市场常常听到鱼贩吆喝招客:快来买快来买,这些鱼都是“就涝”的!“就涝”这个词听起来又陌生又新鲜;听惯了,也就明白“就涝”就是“赶涝”,趁着“涝水(潮汐)”捕获的,够新鲜。以前,做为土生土长的渔乡人,只有“早涝”、“暗涝”的说法。“早涝”抓捕的鱼叫“早星鱼”,早星鱼除了鲜美,还没有杂味,肚子里没有泥土杂物干干净净的。“暗涝”抓捕的鱼叫“暗乌鱼”,暗乌鱼虽然也好吃,但这时候的鱼经过一天的觅食,肚子里都是饱饱的泥土杂物,如果清理不干净,吃起来就会有泥土杂味了。

  “海鲜”一词的叫法应该是来源于城里人的。早期的渔乡人整天以鱼为饭配,鱼之鲜活是自然的,但没有海鲜之说。夏秋两季是鱼汛季节,以抓捕外海鱼群为主,而真正的“海鲜”来源还是在秋冬季节,以大小金门内的浅滩海域和南海围的内海为主。

  渔乡有句俗语,“大涝金乖,小涝黄蔷”。可见这里盛产的海鲜有多丰富。“东风埭”、“叠石埭”外围的“北滩墘”,“石狗头”、“笠港嘴”到“弓鞋石”的南埕肚,这些地方都是小杂鱼生长的好地方,水浅滩涂肥,黄蔷、换米、沙尖、金乖、油叶、杉哑、油筷、狗母等等渔乡叫法的零散杂鱼,还有白弦、青铜镜、粮哀、尖头等小族群鱼,这些都是小作业讨海人的“饭碗头”。放绫、手罾、车罾、放挝、“掠鸟”、插网等等讨海赚食手段无所不能的展示着渔乡人的精明智慧。这里不仅盛产着品种繁多的小杂鱼,运气好在海沟还能捕到珍稀的大鱼类。年轻时跟小机围网船出海,天未亮在笠港嘴就抓捕到一条26斤的大海鲈;有一次在大金门海沟还捕获到一对珍稀的“红鯋”,总重51斤。更为奇巧的是,同队的一条渔船在围网的时候,启网机把网头索拉上船,网头上居然缠绕上来一条大红鳗,足足卖了19斤多,当时在渔港码头都成了稀罕的热门话题。那时候,城里人有句老话:爱食好鱼马鲛鲳,爱娶雅亩苏六娘!殊不知渔乡人有一种说法:卖田卖地,想食红鯋鼻。可见在红鯋鱼面前,马鲛鲳鱼都是小弟弟!放在今天,就算美食家蔡老先生见到如此美味,都要吞口水了!

  冬季的围网作业是一年当中最辛苦的,特别是在凛冽的寒风夹雨天气,海水冰冷透骨,海底都是一层厚厚的凝结霜粒,小杂鱼跟霜粒混在一起,渔网沉甸甸拉上来,经常夹缠长着毒刺的小“虎仔鱼”,“一夯二虎三沙毛四金偶”,虎仔刺的毒素是出了名的;手掌基本被冻得僵硬麻木,一个不小心,被虎仔刺扎到,那种透心的疼痛感,想起来都让人打着寒战!

  秋冬是内海盛产杂鱼的旺季,最肥美的就是乌鱼和“尖头”,偶尔也能抓到一两条偶笋或者乌耳鳗,运气好还能抓到几只膏蟹;内海的膏蟹可是远近闻名的珍品!到了饭点,一锅子的鱼只需下点盐,不用其它配料,锅盖打开就是黄黄厚厚的一层鱼油,浓浓满满的香味,按老话说的“鲜香飘过三条巷”都毫不夸张;还有一种小鳊鱼,成群结伙的,一网能捕上几百斤,这种小鱼肥嫩得连鱼头跟骨刺都软软的,糯糯绵绵的肉香是渔乡人最喜欢的三餐美味,不用刮鳞去肚,老人小孩都能连头带刺一口吃下。

  在夏秋交替时有一段杂鱼淡季,跟现在的禁海期差不多。这个时候,“市中无鱼杉哑贵”,市面上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小杂鱼,小油叶就成了饭桌上的热门了。渔乡人把小油叶称做“鲠死狗”,一听就知道它骨刺的锋利坚硬,不过这小家伙跟杉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熬汤!据说有城里的病人因为喝这种鱼汤把病给养好了,这事传了开来,这锅鱼汤也成了城里人的汤中贵族。现在一到早市,最抢手的就是这两个鱼中宝贝,鱼贩都争抢着把它们收卖给了城里人。

  说到渔乡海鲜,离不了一种越来越少见到的野生珍品——“大石蚝”!渔乡有一句俗语:“冬节蚝仔,十五夜姿娘仔!”昔时渔乡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夜的新娘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大庙祠堂“落灯棚”,这时候除了新娘,各家未出阁的闺女也都不甘落后,三五闺蜜相约结伴到灯棚脚跟新娘争娇斗艳。所以,冬节前后的蚝仔就跟元宵节的姿娘仔一样鲜美当时!这些蚝仔都是生长在海堤或者滩涂的石头上面,“大石蚝”的名字也因此而来,石蚝不大,如珠如坠;冬令季节,“大涝水”一到,渔乡人(多是女人)都成群结伴的“拍蚝”去。靠着灵巧的双手,一个“涝水”下来,连壳带肉多的都能拍到10来斤。

  随着海上吊养的大面积开发,野生大石蚝已经在渔乡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这道餐桌上的美味也只能偶尔留在渔乡人的记忆里了!

  日前回渔乡,想起老味,天刚亮去了老市场,有些萧条。以前在水关头的早市特别热闹,一大早街路两旁就熙熙攘攘摆满了各式鱼摊,后来整治环境,鱼摊就分散到各个市场了。老市场早上就二十来个摊子,我凑了巧赶上刚来的渔人,鱼盆里鲜蹦活跳的,抢买了几斤不到二指大的油叶杉哑,又买了两斤三指大的换米。渔乡人一般都按手指头多少论鱼的大小,或三二指,或手巴大。末了,见一位嫂子边上放了几小盒蚝仔,细看一问,正宗的大石蚝,海山那边过来的。就买了两盒,价钱比吊养的贵了不止一倍,想想也然,这蚝仔来的可不容易!

  晚上熬了鱼汤,煎了蚝烙,这一餐,可谓渔乡地道的老味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潮州日报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01版:要闻
   02版:国内
   03版:潮州|要闻
   04版:国际
   05版:经济
   06版:旅游
   07版:今日闲情
   08版:“潮”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看潮州
徜徉在时光里的古村镇
渔乡老味
古人的冬闲
绿植清供
云里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