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健康  上一期    下一期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潮州丨社情
 
标题导航
关爱口腔健康 从新生儿开始
恪守悬壶心 传承中医梦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丧失首要因素
健康体检知识知多少(十三)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解读(十七)
 
返回潮州新闻网
2021年9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恪守悬壶心 传承中医梦
——访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丽湘
  苏丽湘医生在义医义诊活动中为群众看病。
  健康讲座中,苏丽湘医生为群众科普中医知识。

  苏丽湘,一个大学并非中医科专业的学生,却下定决心转学中医,通过努力考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的研究生,并最终成为一名中医医生。如今,经过10余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她对外感热病、咳嗽、脑血管病、头痛、头晕、失眠、颈腰椎病、胃病等有独到的体会和治疗经验,疗效确切。她时刻谨记老师、前辈的叮嘱,常怀怜悯之心,总以服务病人为宗旨,因而深得患者信任。恪守悬壶心,传承中医梦,这是她的人生写照,更是她的人生追求。

  时光不改初心志 奋斗不止医学梦

  苏丽湘的医生梦,植根于童年大舅的医疗室。她的大舅是当时村里第一个拿到医师资格证的医生。由于当时医生比较短缺,舅舅所在的合作医疗站,每天看诊可达一两百人,有时在短暂的吃饭时间,村民紧急求助,舅舅立刻背起医疗箱匆匆离去,留下一个高大的身影……童年的苏丽湘眼中的英雄,就是医生的模样。

  如今,苏丽湘也像舅舅一样成了一名医生,还是中医科医生。但在大学时,她学习的并不是中医,而是预防医学。她的中医梦,其实迸发于大学时光——大三的时候,有一门中医基础理论的选修课,老师讲课精彩生动,同学们上课也热情高涨,课后总是把老师围住问个不停,恰巧当时她感冒后咳嗽缠绵难愈,求助于老师,两剂中药,居然就把她的咳嗽治愈了。她深感中医药的神奇,于是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考研进中医院校学习是迈向中医之路的通行证,可一个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如何能在中医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呢?苏医生告诉记者:“中医与西医的知识范畴不一样,从决定考研的时候起,我就开始了自学,学习中医院校的课程,如《中医诊断学》《方剂学》《针灸学》等等内容,每天高强度的学习,并没有披荆斩棘的苦楚,却有一种久旱甘霖的痛快。”她还说,她当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青春年华就应该挥洒在追梦的路上,不管结果如何,只有努力过了,才能无怨无悔。

  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幸运之神的眷顾,她如愿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温病是指因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的研究生,从理论学习,到门诊跟师、病房轮转,一步步形成了中医的思维方式。其恩师吴智兵教授是岭南温病专家,贯通中西,而无门户之见,他认为中西医虽理论体系不同,但对象都是人,目的都是治疗疾病,要求学生既要继承发扬中医文化,也要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在此后的学习行医中,苏医生一直铭记恩师的这些指导。

  病房的轮转,不仅培养了苏丽湘中西医的临床思维,也让她见识到了中医在一些疾病方面的治疗优势。她所在的医院是省级中医院,不少患者都是辗转于各西医院疗效不佳前来求治,有些是诊断不明的疑难病,有些是诊断明确但无针对性药物的疾病,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这也让她对学习中医的信心不断增强。

  多读经典勤临证 知常达变守健康

  毕业后,苏丽湘开始在市中心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独自中医临证时,她深深体会到“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她日间看病,夜间读书,一点都不敢放松。

  吴智兵教授就说过,临证时勿囿于西医病名,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苏医生越发体会到温病理论的优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总是抽出时间重新拜读温病经典著作及名家医案。

  苏医生介绍,像温病大家刘仕昌教授,遣方用药轻清灵巧,他认为,轻药也能治大病:“善医者,在于用药恰到好处,辨证准确则能对证下药,事半功倍;辨证不准、心中无数者用药势必杂乱无章。”遵循刘老教诲,苏医生在辨治外感热病时,总是力求辨证准确,处方用药往往药物组成少而药味平淡轻清。很多来找其看诊的患者,都有类似的评价:“苏医生的药,量很少,每剂一小包,刚开始有点怀疑,这么少的药有效果吗?吃完果然效果还不错,而且味道很好,很容易喝。”

  刘老针对岭南温病阳热怫郁的病理变化,采取“寒温并用,清化并举”的治法,对外感热病的治疗也给了苏医生很大的启发。她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感冒,在辨证基础上结合寒温并用的思想,常获得较好疗效。她说:“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呼吸道病毒感染大多具有自限性,对症治疗即可。但通过中药的干预,往往能缩短病程,明显改善患者各种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新冠疫情期间,中医科就积极参与到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东省名老中医、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何剑荣主任的带领下,中医科到隔离病房为新冠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收获良效,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苏医生告诉记者,温病理论不仅应用于外感病,还可用于治疗内科疾病。比如,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清热利湿方剂中,三仁汤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性,不仅能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也适应内科杂病。根据岭南地区的气候及地域特点,苏医生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失眠、汗证、皮肤病等,也多获良效。曾有一男性患者,2年来入睡困难,且睡后易醒、多梦、头昏,服用过补益类及安神类等中药效果却不明显,症状还日趋加重,每晚须服安定方能入睡,睡眠时间只有3小时左右。苏医生临证后发现,该患者大便不畅,舌淡红,苔白腻、根部微黄,脉细滑,辨证属湿热内蕴,痰浊阻窍。因此,她用三仁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患者服用10余剂后,感觉渐好,因此他连爱人也一同带来调理,他爱人告诉苏医生,服用中药后,他终于能睡个好觉了,十分开心。苏医生说:“患者的良好反馈,就是我们医者莫大的安慰。”

  为求新知多访学 针药结合增疗效

  苏丽湘告诉记者,古人有“一针二灸三服药”之说,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一个中医生的基本功。针灸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各科都有其适应证,而且使用方便,但针灸之学,易学而难精。为更好地运用针药结合的方式治疗现代病,苏医生于2015年到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学习传统疗法与健康调养。在传统疗法科进修期间,学习并掌握了中医传统疗法,包括腹针、平衡针、切脉针灸、雷火灸、艾灸、蜂疗、熏蒸、火罐、沐足、贴敷、砭石等各项技术的运用。现在,苏医生已经以腹针疗法为主配合其他传统疗法,熟练应用于临床,对面瘫、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功能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病、颈肩腰腿痛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亚健康状态。通过学习与实践,苏医生不仅对中医传统疗法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及临床实践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以德统才终牢记 临证常怀悲悯心

  苏丽湘告诉记者,她始终把清代名医吴鞠通说的“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固不足以成德,无德以统才,则才为跋扈之才,实足以败,断无可成”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在行医中,她经常接诊到一些慢性胃病、头痛、失眠的患者,相关检查无异常,病情反复,这类患者往往主诉较多,中医辨证多属于肝郁气滞。她说,这类患者除了辨病辨证用药外,还是需要医生辅以心理治疗,比如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使其压抑之情得到宣泄,给予同理心,体会患者的痛苦,并根据病情发展的可能性及用药经验提出保证,增强患者的信心与勇气。如此身心合治,往往能事半功倍。

  “治未病”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的养生所在。目的在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因此,苏医生始终把治未病思想贯穿于日常工作。工作之余,她也致力于中医科普的宣传。她说,有些人家里常囤积诸如“安宫牛黄丸”或“片仔癀”之类的名贵成药,作为日常养生服用,而有些人则盲目服用参茸等名贵补益之品。殊不知,不分体质的盲目养生,对身体更是一种伤害。养生应顺应自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起居、运动、饮食、情志等相互配合。在科普宣传中她常运用《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结合体质辨识,为群众纠正养生误区,指导不同体质、不同疾病人群的养生调养,得到了许多群众及患者的广泛好评。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传承中医梦,一直在路上。

  个人简介:中共党员,潮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硕士,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热病)分会常委。擅长外感热病、咳嗽、脑血管病、头痛、头晕、失眠、颈腰椎病、胃病等的治疗及不同体质的养生调理。于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进修一年。近年来主持过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及市卫计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本报记者 黄铿 通讯员 蔡希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潮州日报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潮州丨社情
   04版:笔谈
   05版:要闻
   06版:教育
   07版:经济
   08版:健康
关爱口腔健康 从新生儿开始
恪守悬壶心 传承中医梦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丧失首要因素
健康体检知识知多少(十三)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解读(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