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上一期    下一期   
 

01版
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标题导航
加快城市发展核心区域建设步伐
 
返回潮州新闻网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潮安区古巷镇:
加快城市发展核心区域建设步伐
  古巷镇区
  乡村环境整治提升。
  潮惠高速延伸线与外环西路。
  鱼肉菜市场一角。
  甬莞高速公路连接线党建长廊。
  陶瓷企业展厅。

  􀳊文/本报记者 陈晓珊  图/古巷镇党政办

  改革开放40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敢闯敢拼的古巷人紧紧抓住了这个难能可贵的机遇“风口”,大力发展卫生陶瓷产业,使得这个昔日的纯农半山区乡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卫生洁具而闻名的工业重镇。如今,这座小镇已荣获“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称号,并致力创建“卫生陶瓷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

  乘改革开放春风  开创产业发展先河

  上世纪六十年代,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吃苦耐劳的古巷人有了开挖瓷土、粘土制作陶瓷的历史,这个时期是以手工制作生产家庭日用器皿为主;七十八年代,古巷镇开始生产、彩制以观音、仕女、福、禄、寿等为题材的工艺陶瓷产品;九十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古巷镇开始受周边地区辐射和佛山陶瓷产区等的影响,逐渐引进“厕盆”等卫生洁具生产。

  在接下来10多年的时间里,与时俱进、善于抓住机遇的古巷人,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大力发展卫生陶瓷产业。一时间,民营卫生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一时期的古巷“卫浴人”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爬滚打中成长。

  经过不懈努力,2004年12月和2006年1月,古巷镇分别被授予“中国卫生陶瓷重镇”和“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称号,一举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卫生陶瓷产量占全国卫生陶瓷产量的半壁江山,产品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欧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1月,国家卫生陶瓷模具中心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落户古巷镇,这标志着古巷卫浴从“制造”向“创造”转型。

  目前,全镇共有卫生陶瓷企业466家,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四成左右。同时,拥有相关链条配套企业200多家,范围覆盖陶瓷原料、模具、机械设备、包装、燃气等,形成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全镇目前拥有注册商标1000多个,专利产品约500项,省著名商标4个,省名牌产品4件,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有8家企业取得输美、输澳、输日认证;有32家企业获得国家节水认证,占全国节水认证企业的60%;有20多家企业获得省和国家部级以上奖项和推广证书。

  201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约131.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近130亿元,比增5.7%;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近103亿元,比增6.2%。税收收入约2.46亿,比增9%。其中,国税收入约1.59亿元,比增12%,地税收入近8700万元,比增4%。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约21.84亿,比增83%。全镇用电量达5.8亿度,比增8.0%。

  深化改革发展 突破难关焕发新机

  古巷镇作为潮安区的经济大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通过大力发展卫生陶瓷特色产业,经济迅猛发展。但当前整个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产业发展能耗高、发展模式仍停留在粗放型阶段,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缺且管理难度大,同时,外来人口众多、管理难度大,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问题也制约着该镇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在古巷镇委书记杨镇荣看来,以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正是新时代赋予古巷改革发展新的使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古巷镇亟需解决的问题。

  唯有突破难关,才能换发新机。杨镇荣认为,古巷镇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严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勇担历史发展重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和更担当作为的举措谋划古巷改革发展,才能努力开创古巷发展新局。

  “当务之急,是要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发展。”杨镇荣认为,当前古巷应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要求,以及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市委将古巷镇纳入发展核心区域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古巷产业发展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以创建“卫生陶瓷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为抓手,用好用足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强服务引导,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据杨镇荣介绍,目前古巷镇的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生产力中心和卫生陶瓷检测中心正在有序推进;工业区“断头路”“泥巴路”贯通修整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已完成道路现场勘探并进入设计。“在此基础上,为破解发展空间瓶颈,我镇还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大力推进高速片区规划建设,高标准打造发展新区。”杨镇荣表示,古巷已委托广州地理研究所对潮惠高速潮州西出口区域近4000亩用地进行详细规划编制,并加强用地控制。目前,横溪片区1000多亩用地已签订征地协议,后续工作全面铺开;涉及多个村的流星埔片区2000多亩用地,征地工作也加紧进行,将于年底前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潮州经济发展次中心’目标,以规划为依托,调整优化经济发展布局,规划建设以卫生陶瓷产业为支撑的智能工业园、综合特色园区和大潮汕家居广场三大发展平台,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杨镇荣说。

  加快规划建设 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年,这对于众多乡镇来说,无疑又是一大机遇。

  在难得的时代机遇面前,古巷镇不甘落后,对标习总书记关于“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重要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结合乡村特色和村域实际,按照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对全镇18个村进行村域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10个村庄规划和4个建设方案。

  “从面到点,我们将‘创文治乱’与‘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和生态环保治理,稳步推进乡村道路、河道、市场、党建公园、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杨镇荣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来,全镇共清理垃圾杂物淤泥漂浮物等约900多处、近2万吨,拆除危旧房屋、违章建筑等2200多处、3.5万多平方米,整治“三线”乱象等100多处、1万多米;建设区域鱼肉菜市场3个,年底前将全面建成投用。

  此外,全镇目前已建成小公园、休闲场所、健身广场12个;新建、改建并投入使用的现代化标准建设公厕10座,另有15座正加紧改造中;长期困扰古巷人出行“瓶颈”的古竹路也正做好动工准备。

  面对当前上级正在大力推进“四好农村公路”的利好政策,古巷再次抢抓契机。目前,古巷镇正谋划建设全镇约121公里道路及91公里的安防绿化,同时还积极做好长2公里、宽16米的示范路——兴安路开工准备,全力为乡村振兴铺就“四好农村公路”。

  此次规划的道路建设总长达123公里左右,对于古巷镇来说一项硬骨头。但杨镇荣认为:“‘四好农村公路’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民生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如何,应该搏一搏,全力以赴加快推进,让群众真正受惠。”

  坚持党建引领 构筑发展大格局

  “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转动。”采访中,杨镇荣多次强调:一切中心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促进古巷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再创发展新局,以更大作为推动古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

  杨镇荣表示,当前古巷正坚持以“大党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思想导向,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实施十个“党建+”,即“党建+平台”“党建+品牌”“党建+创新”“党建+秩序”“党建+乡风”“党建+协会”“党建+企业”“党建+善治”“党建+法治”“党建+德治”,着力构筑发展大格局,破解发展瓶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古巷镇正在认真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重要要求,结合上级巡视巡察整改工作,围绕全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112项工作清单,突出抓好“一个阵地、两项制度、三个工程、四支队伍、五项规范”的建设,通过党组织政治引领、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唤起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以党风促民风。

  同时,充分发挥德治作为健全乡村治理的支撑作用,传承弘扬古巷特有的“将军精神”和“状元文化”,深入开展讲好“村里的故事”活动,还通过树立宣传乡贤模范典型,用榜样力量带动村民刻苦耐劳、奋发向上,用美德感召村民和睦相处、包容共赢,形成良好乡风。

  肩负新时代新使命,杨镇荣表示,接下来,古巷镇将积极抢抓市委将古巷纳入城市发展核心区域的有利政策契机,充分发挥地位区位和政治经济优势,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智能工业园、卫浴交易中心和大潮汕家居广场等发展载体建设,高标准、高起点打造高端卫浴综合性发展新区,为古巷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动力。

  古巷镇简介

  潮安区古巷镇位于潮州市潮安区中部,交通十分便捷,距离市区约5公里,毗邻潮州火车站,距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约24公里,距厦深铁路潮汕站约20公里,省道S233线、市外环路贯穿其中,潮惠高速公路在镇区设有互通口。全镇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截至目前,户籍人口近7万,外来人口3万多人。

  古巷镇工商业发达,全镇现有工业企业950多家,其中规模上企业72家,是广东省区域中心镇、潮州市工业发展后方基地,享有“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之称。201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约131.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近130亿元,比增5.7%;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近103亿元,比增6.2%。税收收入约2.46亿,比增9%。其中,国税收入约1.59亿元,比增12%,地税收入近8700万元,比增4%。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约21.84亿,比增83%。全镇用电量达5.8亿度,比增8.0%。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潮州日报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04版:旅游·印象
   05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06版:潮州文化
   07版:国际
   08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09版:财金
   10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11版:民生
   12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加快城市发展核心区域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