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详细
文天祥之嫡孙在潮州 浅谈《始祖讳伯平公(谥恕斋公)自述谱志》
2022-02-13 08:50:42 来源 : 潮州日报

  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的后埔村,有一座文氏正气堂的宗祠,相传正气堂建于清初,因年久倒塌,1998年重建。走进宗祠,一眼便看见大堂正面上方挂一镀金牌匾“正气堂”,下面是一座文天祥的塑像“太祖文天祥公像”,身着官袍的文天祥昂首挺胸,双眼炯炯有神,一身凛然正气;塑像的后面有一木质镀金神牌,上面刻着“宋右丞相赠信国公文公天祥神位”,而在塑像的旁边还有一块名为“龛图碑”的石碑,“龛图碑记”刻记着文天祥以及诸多文氏先人的名称,其中就有文天祥和儿子文道生及其裔孙文伯平的名字。

  文天祥《过零丁洋》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无不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站在先贤的面前,无不使人对英雄事迹的无限缅怀和对其后裔的关切。英雄的事迹,在历史的教科书和相关书籍以久现代网络上均能查到,但其后代为何能在凤凰山中卜居至今几百年生生不息,我想这也是许多文氏族亲和参观过正气堂的人们所关切的话题。

  避难大胜村

  2015年由凤凰后埔正气堂理事会搜集影印修编的《文氏族谱》(草稿),其中有一篇《始祖讳伯平公(谥恕斋公)自述谱志》(下简称《自述》),《自述》的内容讲述了文伯平的祖父文天祥的家族史及其事迹,也讲述了其父文道生随父文天祥勤王和结婚生子之事,文中说到:“而我父时方一十六岁,亦因感激,随同我祖策骑,统兵入卫……恭宗皇帝以我父有奖励军士之献,诏督理军机,策命苏女为配,即命我父娶苏氏为后。”而后,“丙子岁(1276)六月初七戌时,而予生焉。”就是说:文道生在结婚翌年生了儿子文伯平。《自述》接着进一步阐述了文伯平因何随母居住在丰政都大胜村。因为元兵进逼,军情危急,文伯平的祖父文天祥和父亲文道生都到前线去,他的母亲苏氏带着儿子随同家人吴通和母舅苏能避难到丰政都大胜村居住不久,文伯平三岁时父亲文道生就去世了,父亲的灵柩临时安葬在大胜村,要等他长大成人再择地方安葬。

  失母又遭舅逼

  文伯平的母亲苏氏在大胜村期间,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累,既要逃避元兵的追杀,又要照顾自己的小孩,丈夫很早就去世,家公文天祥兵败后被元兵囚禁在燕京被杀之后,压力极大。《自述》说到:“自是以后,我母以一家播迁死忠死孝,惨不胜言,日夜哀痛,积成痼疾,至乙酉(1285)岁,气息奄奄,虑难久存,于八月十三日,乃命予曰,尔幼不知尔祖尔父为国播迁之艰,吾从涉历,备知其详,我述尔当记之,尔一门乃积德累仁,大忠大孝,皇天上帝自有默佑。以为尔祖尔父素行之报,今予病笃,不能多言,尔长成之日,予不及顾矣,言讫即于申时仙游,时年二十五岁,予惊号无措,悉听舅氏,称家资而殡殓焉。”就是说:文伯平十岁时,他的母亲由于“一家播迁死忠死孝,惨不胜言,日夜哀痛,积成痼疾”而去世,自己很害怕而无所措置,一切都听从舅氏的主张,把家里的钱都用在殡殓之事上。文伯平本来认为自己有着舅氏可以依靠,《自述》说:“舅怀异心,不肯吾恤,与吴通议曰,事应见机。其舅立心如此,恐有叵测,乃随列枸数椽,偕予就处,適春官王秉刚过此,赠匾曰忠孝堂。舅氏又将屋点焚,幸吴通挟予脱走邻舍。”就是说;文伯平的母亲去世以后,“舅怀异心,”不肯抚养他,所以他和家人吴通商议后另盖几间房子和吴通住在一起,恰逢有一位管农业叫王秉刚的官员经过那里,赠他一块“忠孝堂”的牌匾,故引起舅氏的妒忌而放火烧屋,幸好吴通及时把文伯平从屋里抢救出来,带到附近的邻居那里。

  迁居凤凰山梨树下

  文伯平在遭受其舅的纵火烧屋之后,下决心不与其舅住在一起,《自述》说:“但思父母双柩在斯,马鬛未封,鹩栖何心营卜,随择于十一月吉,茔葬屋后,形似飞天蜈蚣,落穴座乾向巽。我母也即迁葬茔左,”就是说:文伯平要迁居时,想到父母的灵柩还未安葬,坟墓尚未封土,自己怎么能像鹩鸟一样去经营自己的巢穴呢?随后择了一处叫“飞天蜈蚣”的墓地,把他父亲文道生的灵柩移到那里,母亲的灵柩葬在左边。

  文伯平在大胜村为母守孝三年之后,他和(吴通)侄汝安一同翻越山岭选择了凤凰山后坑岭下这个地方安居,因为他们认为:凤凰山是凤凰所栖宿的地方,这个地方山川秀美,树林和山谷幽静深远,道路盘桓曲折,周围要隘不易通过,仙人的遗迹交叉错杂,气候适中,正是振兴基业长久发达的地方。文伯平认为居住在这里,正是符合先人不受元廷管辖的心愿,自己不禁十分伤心,暗中流泪,发誓不再踏出乡里,只有跟汝安上山砍柴刈草或下水钓鱼,起早摸黑耕耘田园过日子。在戊子(1288)春天的当午,忽然住屋凭空起火,文伯平十分悲痛地将祖父与父亲的神主牌位抢夺出来,随后抱着神主牌往隔山崗的梨树附近筑室而奉祀。文伯平在十七岁(1292)时,娶取了宋氏为妻,至二十五岁(1300)时,生了长子汝香,随后又生育了汝旺、汝明、汝光、汝山、汝海诸儿子,似是上天发感其性之象。

  正如苏氏母亲以前所说的皇天上帝自有默佑,认为祖父和父亲的忠孝要有好的报应。

  文伯平告诫后人,文氏自祖以来源远流长,他一人在这里筑屋卜居,继承先人的遗志,为后人开创基业,以凤凰这片土地为源流,刚开始发展的地方要不受阻遏,子孙看到这谱牒,亦就明白开基创业与水源木本的道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凤凰下埔乡的文氏宗祠,其创始人文伯平是文天祥的裔孙,文伯平从出生之日,就饱受元兵入侵中原的战争磨难,祖父文天祥和父亲文道生都因抗元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母亲苏氏为了保护儿子而历尽苦难,在儿子十岁时就病亡。童年的阅历使文伯平不忘祖父和父亲坚决抗元的事迹以及对元廷充满的仇恨,发誓“不履元地”、“不出闾里”、“以度山中甲子”,为逃避元兵追捕和舅氏的迫害而选择到凤凰山稳居开荒创业,几百年来,文天祥之子文道生一脉也得以在凤凰山繁殖蕃延,据统计,目前文伯平在海内外的后裔将近万人,文天祥的正气丹心不但永留青史,而裔孙也瓜瓞绵绵。

  在潮州的方志中,有不少文天祥的抗元英雄事迹,但对其后裔的记载几乎空白,《自述》这篇文章,无疑是填补了潮州方志的一笔浓墨,也给潮州文化增添上一道亮丽的光彩。《自述》是以凤凰文氏创始人文伯平的口述而作的,作于什么时代均未注明,但从行文来看,应是明代以后的作品,例如文中有“饶邑元歌都凤凰社税啚凤都乡后坑岭下结卢以处”一说,从文氏族谱记载中可以看到,文伯平生于南宋景炎丙子岁(1276)六月初七,享年六十六岁,终于元代至元年间。而在宋元朝期间,饶平尚未建制,凤凰仍属海阳县之元歌都所辖管,到了明代成化十四(1478)年(析海阳之元歌、宣化、信宁、隆眼城、滦州、清远、秋溪、苏湾八都置饶平县)才有饶平县的建置。再者,在区划的称谓上,都(相当乡)和图(相当里)的称谓到了明清时期才有沿用,《自述》之作明显地带上了时代的痕迹,故“饶邑元歌都”之说应在成化十四年之后才有此称。据此看来,文氏族谱的资料最早创作于明成化十四年以后的时间,而《自述》一文是后辈依据前人的传说而假托文伯平之名所作。再者在原文中说到:(文天祥之妻)“欧阳氏,即欧阳修公之女”有误,其实文天祥之妻是他的老师欧阳守道之女,并非欧阳修之女。

  在当前挖掘地方文化研究中,族谱研究无疑是充实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文氏族谱的研究,本人只是提点粗浅的见解,抛砖引玉。

  林泽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