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详细
脚力,眼力,笔力和思想魅力——读韩少功新书《人生忽然》
2022-02-02 09:29:39 来源 : 潮州日报

  □ 米丽宏

  近来,一直在读韩少功先生的散文集《人生忽然》。 21篇文,25万字,不管是长篇大论,还是尺牍小日记,他皆锤幽凿险,开径独行,开出一番新天地。今已第三遍,仍觉余味酣畅,如痛饮醇醪不觉自醉,如醍醐灌顶豁然自喜。

  书分三辑,第一辑“读大地”,是对自然、大地、社会、生命、故乡等万事万物的精彩叙事;第二辑“读时代”,是关于知识与经济、科技与价值、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乡村与城市等转型时期话题的深刻哲思;第三辑“读自己”,是作者几十年人生历程、处世智慧以及灵魂深处最本真、最深情、最动人的点点滴滴。

  作家以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立场,谈历史文化、经济科技、城乡建设、时代社会、价值主张、道德精神,以文学直抵社会现实、直面人心人性、直问当下未来。

  在《守住秘密的舞蹈》《你好,加藤》《渡口以及波西米亚》等国际题材的篇什里,作者聚焦宏大叙事,评说国际风云,反思全球一体化时代的世道人心、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昂藏仪态恰似昂首阔步于蛛网交织的话语森林,纵横捭阖,宏论滔滔;凝重的社会内容和现实分量,显示出铁钩银画般的思想力度。

  《你好,加藤》一文,作者观照中日两国国民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日本人俭朴如一的生活方式,让他感慨:从西汉之雄钟巨鼎旁走来的中国人,从盛唐之金宫玉殿下走来的中国人,从南宋之画舫笙歌花影粉雾中走来的中国人,遥望九州岛往日的简朴岁月,难免有一种面对化外之地的不以为然。这当然是一种轻薄。成熟常常通向腐烂,粗朴可能更具有强大生命力,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山姆挫败英伦,蛮族征服罗马,满洲亡了大明,都是所谓成熟不敌粗朴和中心不敌边缘的例证。“在这里,我不知道是日本的清苦逼出了日本的崛起,还是日本的崛起反过来要求国民们节衣缩食习惯清苦。”作者通过历史的探讨和现实的反思,道出中日两国现代形态的巨大差别;归纳了日本民族源远流长的武士传统,对比中国庞大的儒生阶层,道出中国社会结构的拘囿。这振聋发聩的见地,是对当今“读史热”“国学热”的一种理性提醒。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主旋律,作为作家的韩少功也以理性的眼光和学者的严谨,冷静关注着这一时代风潮。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看似一个只有在科幻小说里才可能有的假想,作者却由这个假设性的命题出发,做出了现实的,辩证的,且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在八千余字的文章里,他探讨了人工智能将对文学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是今后的屈原、杜甫、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曹雪芹、卡夫卡都将在硅谷或中关村那些地方高产爆棚,让人们应接不暇消受不了以至望而生厌?还是文科从业群体在理科霸权下日益溃散,连萌芽级的屈原们也统统夭折,早被机器人逼疯和困死?”这确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严肃问题。在作者看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但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等只能让机器人懵圈。而技术主义者,要把人的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实现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以便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也实在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在《知识,如何才是力量》《文化:迭代与地缘两个尺度》《心灵之门》等篇章中,韩少功都以余勇可贾的文化姿态、以非凡的智慧和思辨,自由穿行于文学、哲学、宗教、史学、社会学、数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体现出把握世界的能力和百科全书般的胸襟。

  《“阶级”长成了啥模样》一文,韩少功从与“阶级”相关、日益凸显的“财富”现状入手,对当下经济与资本的共谋关系,智能产品市场化以及形成排他性壁垒的身份政治、“租赁”消费进行揭露和批判,进而指出眼下“阶级”不是消失了,而是变化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展开的?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先知先觉般的思考,委实值得知识界进行深入探讨。

  《知识,如何才是力量》一文,韩少功敏锐地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向理工科看齐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和普遍;但从实效上看,诸多文科的“科学化”,并未在人类重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有效履行科学家“整理事实、找出规律,并做出结论”的职责。另一方面,近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期,原本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前进的“理性”和“实践”这两大引擎,也各自遭遇困境,马力大不如前。

  尤其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国家的理科和文科都出现了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的弊病。面对如此局面,作者倡议今天的求知者既应“下要接地”,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重新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还应“上要接天”,以优化重构的“大叙事”“大三观”整合分散的专门知识,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知识和价值指引。

  这本书,从《长岭记》一文的1972年始,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空间上则穿越太平洋,纵横欧美,东渡日本,抒写了全球化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记忆。文采与见识、理性与情感、题材与表达,皆卓颖不凡,做到了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四力”的融会贯通。

  他以清醒睿智的观察和思考,启发我们普通人,复杂时代里,如何做一个明白人,去打开理想生活的心灵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