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详细
让革命老区精神发扬光大
2021-05-30 10:53:08 来源 : 潮州日报

  □ 林汉龙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潮州市湘桥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出版了,这是作为革命老区之一的湘桥区,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丰厚的礼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湘桥区,历史上曾是一府管九县的府城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之前,曾改为潮安县县城所在地,(也称潮州城),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地灵人杰,英雄辈出。湘桥区至今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百里韩江源远流长,在古城区穿越而过,区域内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文化底蕴深厚。同样,湘桥区的革命斗争历史源远流长,红色资源丰富。位于潮州西湖公园内的革命遗址和文物随处可见,有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二十军第三师指挥部、国民革命军政治部、黄埔军校学生军办事处驻地旧址涵碧楼,有庄严肃穆、松柏环绕的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有庆祝革命军东征胜利祝捷大会会场旧址西湖广场。位于市区中山路的李厝祠旧址,曾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首个创办的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当年周恩来曾兼任该分校政治部主任。位于市区西马路十八曲巷内的中共潮安县特别支部旧址,位于城区英聚巷的潮安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旧址扶轮堂,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还有意溪镇锡美村,曾是革命的老苏区,位于桥东街道黄金塘村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联络点陈超凡家、曾是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旧址的铁铺镇铺埔村陈作征家,革命母亲李梨英故居,以及磷溪镇英山村的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独立师第二团第三连成立旧址,秋溪游击区革命活动旧址陆益家、柿园书斋,北坑村的农会活动旧址,等等。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演绎着当年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革命前辈出生入死,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传奇故事,谱写着革命老区人民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多次组织开展文物普查,整理修复文物史迹,许多革命文物史迹也得以保存下来,记载于史册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编修湘桥区革命老区发展史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潮州古城区上水门内街卫星二路附近的偏僻小巷里,有一处四层楼房的潮安交通旅社旧址,当年曾是中共中央领导干部从白区进入中央苏区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中央苏区对外通信的重要窗口和物资补给线的必经之地。

  据有关史书记载考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开辟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青溪、永定,进入江西瑞金中央苏区的红色秘密交通线。1930年至1935年,由这条独特的中央秘密交通线进入江西中央苏区的中共领导干部计有200多名,其中重要的党政军领导人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项英、陈云、博古、任弼时、聂荣臻、刘伯承、左权、李富春、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张闻天、王稼祥、邓颖超、蔡畅、杨尚昆、陆定一、王首道、伍修权,以及共产国际代表、中央红军顾问李德等。这鲜为人知的革命史实,令人震撼和感慨,这处偏僻小巷内那不起眼的交通旅社,竟有如此之多的重量级的革命人物踏足停留,成为革命秘密交通线的重要驿站。由此可见,潮州古城红色资源之丰富和宝贵。随着革命战争年代的渐行渐远,挖掘和整理红色资源是那样地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作为一种使命、责任和担当,我们更要像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全力以赴,抢救、保护和激活红色资源,切实加以开发利用。

  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风雨兼程,一路奋进。百年党史,记载着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深刻变化。通过各个历史时期变化的片段,有助于我们了解探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规律,认识革命武装斗争、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打下红色江山的重要法宝;认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兴废成败的历史规律,在新时代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行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通过编修史书,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对资政有着借鉴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诠释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深刻内涵。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同时,通过修史,有助于我们对革命老区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新的感悟,新的启迪,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弘扬革命老区精神,艰苦奋斗,再创辉煌。

  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教材。让我们深感欣慰的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没有白流,革命老区的精神没有丢。位于潮州西湖公园内的“潮州七日红”涵碧楼纪念馆、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革命母亲李梨英故居等革命纪念场馆,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家园。每年清明节期间,党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以及其他各界人士纷纷来到这里开展祭扫、瞻仰和宣誓等纪念活动,从中吸取红色营养,抒发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和使命,他们认识和了解发生在身边的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继承先烈遗志,走好人生道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读书学习,奉献青春力量,感恩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革命老区精神如同雨露甘霖,滋润大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如松柏一样根深叶茂,生机勃发!

  通过参与编修《湘桥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也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坚定理想信仰是每一个党员必修的课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庆祝建党100周年,告慰革命先烈革命前辈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