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详细
但愿诗国多好诗
2020-09-20 16:21:27 来源 : 潮州日报

滨江栈道(水彩画 60X45cm) 余命高 作


  邓仁权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大约有一年左右时间,未读到张楚藩先生的诗作了。近日,拜读了他发在《潮州日报》“百花台”副刋上的《芡实村恋歌》一组新诗,让我喜而难禁!

  说实话,我不是专业的诗歌作者,而是一位很专业的读者。在赏析他人的诗作时读得很慢,这是我一贯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惟恐遗漏了诗人苦心营造的诗中美好的意境。方才读了《芡实村恋歌》后,不允释手,再读不厌,令我心情振奋,长久地沉浸在浓浓的乡情乡愁中!

  此组诗作何以有如此耐读的效果?愚以为有三个独到之处不能不说。

  一是作者选取诗材有独到的见解。多年来,张楚藩先生在繁忙的编辑之余,既读诗又写诗。他的诗虽然数量不多,但诗的品位不低。他不赶时髦,不逐潮流,而是认认真真写诗,认认真真做人,认认真真编诗。经他编发的诗,不说篇篇好诗,至少是深受读者喜闻乐见的诗,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诗。由他编发的诗文,常在网上转摘转发,就是最好的明证。他写诗常以乡情乡愁题材入诗。(如《五里亭》《阳江情话》等)他深知乡愁是文学作品中久写不衰,久读不厌的主题,只要诗的主题立意好,就能抓住读者的阅读情趣。以他的新作《芡实村恋歌》为例,就是一组久违了的好诗!好在哪里?好在它充满人间烟火味,具有浓浓的乡情,又有缕缕不绝的乡愁!我以为,诗题中的“恋歌”一词,就很值得玩味,很吸引人的眼球,揣测这个“芡实村”,一定有什么神秘迷人之处,赶紧读吧!读后方知“芡实村”里,不仅有许多引人注目的依恋之情,眷恋之歌,而且有许多传神的故事,这就是好诗的魅力所在!

  二是作者表述事物有独到的真情。记得去年有段时间,张老师告诉我“最近因我兼顾协助某村村史族谱的审读,尚且要做好副刋编辑的本职工作,一直很忙……”。由此猜测,这组诗作可能是他浏览该村村史,并到当地采风后,从当地丰富的人文史料中,发现了可资入诗的素材,经他悉心筛选后,从中选取了该村极具典型意义的具象——“沟仔墘”“大宗祠”“染布巷”“待鹊楼”“荷花塘”“女学堂” “周仓庙”。他将这七个词组,构成七首短诗,用诗性的语言,分别记述并抒发了作者的切身体会与心灵感悟。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笔下那些感人至深的人文景观:“沟仔墘,曲江村的神圣地标/千年的老榕树长须冉冉”(《沟仔墘》)。“神圣地标”这句诗语,一开始就点明了沟仔墘,是曲江村极具人文特色的地标;而老榕树的“长须冉冉”,则活灵活现地隐喻曲江村古老外在的形象,这样的比拟写得多么贴切啊!你看,“分布在全村各个角落/大小祠堂挂着辈序诗/彰显忠孝仁义报效家国的祖训”“休说你天不怕地不怕/你敢不敢在堂前赌个咒发个誓/休说你不信报应/你知不知/冥冥之中,列祖列宗/时时睁着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大宗祠》)。这两段文字句句是力透纸背的箴言警语,让人读了神情为之震撼。请看“染布巷/有过早期的民族工业/‘富记印染厂’,一枚印鉴/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种芡实,卖芡实/是曲江村人土生土长的商品意识/走南闯北的曲江村人/更憧憬着民富国强实业兴邦”。(《 染布巷》)把曲江村源远流长的历史,向读者娓娓道来,让人感到亲切可信。再看“爱美的阿妹/到城里学美术设计/家境贫寒的阿哥/在地里当牛郎种芡实/上城的阿妹/出落得婀娜俏丽/下地的阿哥/磨炼得壮实刚毅”“两颗狂跳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说到就到的雷阵雨/为一对情侣/放下了浪漫的珠帘”。(《待鹊楼》)这两段动人心魄的描述,令人为之击掌叫绝!且看更神奇的秘境还在后头,让你怦然心跳的描述:“酷热难耐的夏夜/为芡实劳累了一天的少女少妇/喜欢到荷花塘享受‘天浴’”“星光下,月色中/健美的胴体/纷披的秀发/如沐浴仙女,如嬉戏林妖/没有人敢近前偷窥/生怕亵渎了/乡村的唯美图画”。(《荷花塘》)还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曲江村的人文精神,村里有座耕读传家的“大夫第”,是传承几百年的女子私塾。“孟母迁”“岳母刺字”,蕴含儒家的精神在当地发扬光大。私塾的先贤,教人读书明理,崇文重教之风,在曲江村深深扎根。“他们感恩培育他们的各级母校/他们可曾知道/他们的第一母校/是消逝在岁月深处的‘女子学堂’”。(《 女学堂》)最令人感慨的是“曲江村人膜拜周仓/赞叹他的忠肝义胆英雄气!英雄崇拜,陶冶英雄品格/曲江村头的烈士墓地,鲜花簇拥”“ 翻开《曲江村志》/烈士证,军功章/一排排从军报国者的名字/铮铮有声的书页/激荡着浩然正气”。(《周仓庙》)卑下边读边思,浮想联翩,真让人荡气回肠,热泪盈眶,深为诗中营造的浓郁的诗情所感动!

  三是作者锤炼诗语有独到之处。我读张楚藩这组诗,发现作者娴熟地运用白描叙事,抒情写意的表现手法,准确地描绘了曲江村生动迷人的具象,构建了优美感人的诗的意境,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芡实村” 炽热而真挚的情怀,确实是一组不可多得的好诗。这是诗人注重锤炼诗语的独特风格,读者不难看出:全组200余行诗中,几乎无一句浮言虚语,所有诗语都是经他认真锤炼,或反复推敲凝成的诗性语言。虽然句句未必达到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但每首能写出一两句或三五句令人过目难忘的诗语,或能够让人惊叹、使人记得住的佳句警语就不错了,这样的诗就属于好诗。

  古人云:“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见唐·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恕我引申一句《但愿诗国多好诗》,作为本文的标题未尝不可。本文强调的是:诗的立意要高远,诗情要真挚,诗语要优美,这样的好诗才能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这一诗论观点,或许符合广大文朋诗友的心愿,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