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详细
韩祠感赋
2020-09-13 09:33:44 来源 : 潮州日报

  □ 谢育生

  夕阳璀璨的光芒下,数座宏丽的楼阁,坐东朝西,依山而建,重重叠叠,上下相接。山道陡峭,阁立崔巍;黛墙灰瓦,古朴苍黝;飞檐画栋,华彩依旧。

  一条大江缓慢地从山脚流过,波光鳞影在夕阳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夕照中的楼阁,晚烟笼罩,飞檐灰瓦隐约在密密的老树虬枝中,浮泛着缥缈的光芒;苍茫的山间,微风中松涛哗哗地响着,仿佛在传颂着古昔的故事。

  潮州韩文公祠,庄重肃穆,崔嵬古朴,座落在韩江之滨,韩山之上。

  韩祠始建于北宋,南宋迁至今址,是为纪念唐朝被贬谪担任潮州刺史的韩愈而建的。

  韩愈治潮八月,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潮州人敬爱韩愈,以致后世潮州,“山水皆姓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刚正不阿的韩愈,谏迎佛骨,触怒皇帝,被贬潮州。在来潮的路上,韩愈十二岁的女儿,也被逐出京城,因病去世。被贬,丧女,此时的韩愈,该是多么的痛苦艰难。

  跋涉在漫漫飞雪、崎岖险僻的山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当阳光映照在白茫茫的雪岭上,他该是多么欣慰鼓舞,支撑他奋力前行的,正是因为心中那束蓬勃奋发的生命亮光。“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一个真正的儒生,深信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生理念,是这样的义无反顾,浩然向前,他为的是家国太平,为的是苍生安乐。顶天立地的韩愈,把自己的生命轨迹,在阳光下的山道雪地上,写出一个熠熠生辉的“人”字。

  韩愈来潮后,心系民生,四项惠民措施“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均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赎放奴婢”。唐时南方“夷獠杂处”,民风“没良为婢”。人生而平等,谁愿为奴受欺?对这种“侵欺虏缚,以致怨恨”的罪恶行径,仁厚的韩愈深恶痛绝,他在潮州推行赎放奴婢的措施,使得当时的潮州“海夷陶然”,贫富官民和睦共处。

  人性的光辉,犹如一束灿烂的阳光,穿透云雾,照射在彼时瘴烟弥漫的韩江之畔。

  ‌面朝夕阳,韩祠正殿巍然矗立。韩文公像端坐正中,手执书卷,气宇轩昂,开明正大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百代文宗”四字,雄浑沉朴,高悬上方。整个正殿古朴静谧,端严肃穆。阳光给正殿外墙染上金红色的光彩,正殿仿佛笼罩在一个浅金色的光晕中。

  正殿前厅两侧, 诸多古代石刻黝黑古朴,笔墨云烟浮动,镌记着历代文人官宦对韩愈的崇敬。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表达了自己对韩愈的仰慕之情“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轼可谓韩愈的隔代知音。千载已过,韩公风范长存。正殿前,阶下的花园,两株古木棉树高高耸立,褐干虬枝,鳞皮翠苔,古拙苍劲。

  正殿南侧的天水园,几簇翠竹,一株芭蕉,摇曳生姿,自成雅韵。园中正中两位白色塑像,戴官帽者是韩愈,布衣者是唐时潮州大儒赵德,号天水。韩愈重用赵德为县尉,兴学育才,成绩斐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重才爱才,离潮时对赵德依依不舍,执手叮嘱,此雕像即为纪念。“侍郎亭下草离离,春色相逢万事非。今日江山当日景,多情直拟问斜晖。”往事如烟,令人徒生怅惘。

  站在韩文公祠最高处侍郎阁前极目,韩水自北徐来,浩然入海;左面,湘子桥中楼阁连绵,在烟波中缥缈华美;右面,金山大桥如白虹横卧碧江,背倚连绵青山。

  圆圆的落日染红了韩江对岸东门城楼上方天空的晚霞,茫茫江水也在阳光照耀下流动变幻成瑰丽的彩练。

  侍郎阁门口,韩文公的白玉雕像端庄肃立,凝视前方,夕阳下,仿佛一位沉思的白衣儒士,正在临风远眺,运思于苍茫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