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详细
想起了“坐在床头看娇妻”
2017-12-07 10:10:03 来源 : 潮州日报

□吴构松
  潮汕地区有个流传很广的小笑话,本来要说“坐在船头看郊区”,讲普通话被听成“坐在床头看娇妻”了。实际上,这个“笑话” 不可笑,因为,上面的读法不离“谱”。我们先听听一对爷孙的对话,然后谈谈这个“谱”。


  有一位爷爷问读小学的孙子:“潮州话从哪里来?”调皮的孙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从潮州人的口里来呀!”说完反问爷爷:“那潮州人从哪里来?”爷爷愣了片刻,慢悠悠地说:“从古代的中原来。”


  这段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道出了潮州话的源头:中原古代汉语。


  粗略地讲,汉语各大方言的源头是相同或相近的,只是由于战乱、垦荒、戍边等原因,原来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向其他地方迁徙后,受山岭、河流等阻隔,形成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加之与当地原住民语言相融合,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与其他地区拉开距离,各自形成独特的语音系统。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宋元之交兵连祸结,以及秦发兵戍守岭南,唐陈政、陈元光父子开辟潮漳,形成了多次蔓延式中原大移民潮,促进了汉语在南方的传播。这种传播就诞生了闽南方言,之后又衍生出了潮州话。


  一种方言,越是远离文化中心,语音系统的变化就越小。语言学家的结论是,闽、粤两大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差别最大。由于地处僻远,对外交流少,潮州话语音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小,较稳固地保留了隋代以前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都有所体现。


  先看声母。普通话中的声母有z、c、s,还有zh、ch、sh,在潮州话中只有z、c、s。zh、ch、sh这些卷舌音声母被音韵学家叫做舌上音。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提出了一条很著名的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意思是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知”“彻”“ 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照钱大昕的话来推断,普通话中的zh、ch、sh,是后来从z、c、s分化出来的。潮州话恰恰保留了上古汉语“无舌上音”的特点。人们常说潮州话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这算是一个例证。


  韵母方面。北方方言只有30多个韵母,潮州话的韵母特别多,有60多个。如此悬殊,主要原因是潮州话较多保留古音中的系列韵尾,特别是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而北方方言保留的韵尾比较少。1960年公布的《潮州话拼音方案》列出鼻音韵母30个,塞音韵母21个。普通话只有16个鼻音韵母,没有塞音韵母。


  潮州话和普通话韵母数量差距大,但并不是说,普通话中的韵母,潮州话都有。由于两种语言各自发展、演化的路径和环境因素的区别,不少普通话里有的韵母,潮州话并没有。如潮州话韵母没有撮口音ü;普通话前鼻音an、en、in与后鼻音anɡ、enɡ、inɡ并存,潮州话的鼻音韵母无前鼻后鼻的对应和区别。所以, “坐在船头看郊区”,在潮州人就说成“坐在床头看娇妻”了。


  再看声调。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今天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而潮州话保留着两个入声调,就是第四声、第八声。入声是带塞音韵尾的读音的声调,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如鸭、盒、恶。保留古音中的入声调类,是南方各大方言和官话方言的重大差别。潮州人讲普通话常把入声带进去,发音让北方人觉得“硬”。潮州话传承古代汉语的入声,让我们捡到了两个大“便宜”。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属仄声)在潮州话仍读入声,到了普通话,被分散到四个声调中去(叫“入派四声”),其中派为第一声、第二声的就成了平声字。因而北方人写古体诗经常纠结某个字是不是入声字,但潮州人用潮音一读就能轻而易举的断定。这是其一。另一“便宜”是,读古诗词时,北方人使用普通话较难判断平仄韵律,而潮州人用潮音读起来便平仄分明。


  虽然潮州话和普通话语音距离大,但因为源头相同,所以两者之间就存在着对应规律。如,潮州话没有f这个声母,普通话中声母f和h的字在潮州话中的声母基本上是h,像“风”、“荒”这两个字潮音相同,普通话分别读fenɡ、huanɡ;普通话声母是ɡ的字, 绝大多数在潮州话中的声母是ɡ;普通话声母是j、q、x的字,在潮州话中的声母分别是z或ɡ,c或k,s或h;普通话中韵母是ü或带ü的字,在潮州话中分散在韵母是i、u、e、ê或以i、u、e、ê开头的音节中;潮州话韵母是im(音) unɡ(温)或inɡ(因)的,在普通话多读前鼻音;潮州话韵母是ênɡ(英)或ianɡ(央)的,在普通话多读后鼻音。


  潮州话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在声调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潮州话8个声调,除第四、第八两个入声调外,其他6个声调与普通话4个声调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只有少数例外。我曾编成顺口溜教给学生:一是一,二对三,五对二,三六七归第四。有趣的是,学普通话较晚的潮州人,并不知道这个声调对应规律,但说普通话时,会自然而然地用汉字潮州话的声调去“转换”成普通话声调,一旦碰到例外的情况,就容易读错普通话的声调。如“议”,潮音第二声,照对应规律,常被读作yǐ,正确读音是yì。同理,“炎”,错读作yàn,“研究”错读作yānjìu,“于”错读作yū,“期”错读作qí,“松树”的“松”错读作sónɡ(“轻松”的“松”潮音和普通话都是第一声,符合对应规律,潮州人错不了)。这几个字被读错声调,是潮州人按照对应规律去读的结果,偏偏这几个字属于少数的例外。


  凡此种种,都说明潮州话和普通话有相当的亲缘关系。了解这些对应规律的“谱”,有助于潮州人学好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