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详细
方音拾零
2016-02-29 16:49:27 来源 : 揭阳新闻网

  行


  潮汕话将“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的“走”这一义项,称之为“行(读音:[gian5 京5])”,例如:将现代汉语的“这小孩会走路了”、“你走在他的前面”,说成是“这小孩会行路了”、“你行在他的头前”等。除此之外,其它义项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其实,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的“行”早就有了“走(步行、步趋)”的义项,例如《论语。述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的“行”, 用的便是“走”的义。因此,潮汕方言将“走”说成“行”,并不是地方方言所独创的,而是承袭古代文学语言的。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成语和极少数文言文外,现已极少用“行”的这一义项,而潮汕话在口头语言上却一直沿用着,没有改变。但在书面语言的应用上,为了实现祖国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还是将“行”的这一义项用之为“走”。这对于研究和考证潮汕方言在承袭中原古汉语和地方方言特色,以及实现祖国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等方面,均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走


  在现代汉语中“两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的,言之为“跑”,如“他跑得最快”、“天下雨,路面很滑,别跑”等;但在潮汕方言中,“跑”的这一义项则称为“走”,如“他走得最快”、“天下雨,路过滑,勿走”等。


  为什么潮汕话会将“跑”说成“走”呢?《释名。释姿容》的解释是:“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由此可见,潮汕方言的“走”,除了包含有现代汉语如“驰逐”、“驰骋”、“前进”、“逃走”、“趋向”等的其它义项外,最突出的是承袭了古汉语“疾趋 (即跑)”这一义项。


  追根溯源,“走”的“疾趋”义项,在先秦以前已经有出现过。《诗经。大雅。绵》中有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其中“来朝走马”,意思是“在清晨驱马疾驰(即驱马奔跑)”,写出了周族的迁徙是由于外族的胁迫,非常仓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的《左传。昭公七年》又载:“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对于“走”的诠释,杜预注曰:“言不敢安行。”上述两个“走”字,均用“跑”的字义。


  秦代以后,沿用“走”这一义项的也不少。例如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汉军皆走南山。”颜师古注曰:“走,趋也。”“趋”在古汉语中有“急促”的义项,如《后汉书。光武纪上》:“于是光武趋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李贤注曰:“趋,急也。”这里的“走”,其义仍是“跑”。


  宋代刘过《龙洲集》中的《同郭殿帅游凤山寺探桃李》诗:“走马看花生怕晚,果然桃李一山间。”其中的“走马”,即是“骑着马跑”的意思。


  现在,汉语 “走”的“疾趋”义,已被“跑”取代了,极少使用了,但在潮汕话中却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潮汕方言承袭古代文学语言又一典型例子,对于研究和考证地方方言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