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详细
近代琵琶名家谈
2015-04-30 09:42:09 来源 : 潮州日报
徐光华

  潮汕近代之琵琶高手,要算潮州洪沛臣先生了。洪沛臣先生是外省人,后随家迁至潮州。洪先生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卒于民国五年(1916)。向以买卖玉器、古玩为业。清末时在潮州城义安路开设“洪日盛”古董店。因他从小酷爱音乐,遂在早年投拜潮汕琵琶高手李三老、黄月卿为师,专学琵琶、古筝。因洪沛臣先生经常外出经商,走遍全国各地及南洋群岛,从各地带来了不少外来的音乐文化,这对“潮州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洪沛臣先生的琵琶演奏技巧独特,他吸收了北派琵琶如《十面埋伏》中那“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雄伟气魄,又保留了南派琵琶如《思春》中那“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幽怨柔情,使演奏出来的音乐效果,浑然一体。潮汕不少学琵琶者,纷纷投拜其门下。洪沛臣所传琵琶谱计有:硬套12首、软套6首及部分他改编为琵琶谱的潮州弦诗。这些传谱,被后来的潮汕细乐所推崇。他所传门下,较有盛名的有潮州王孙仔、黄稚威、张汉斋;澄海郑映梅;揭阳丁鸿业等。

  这些门生的演奏技巧,各具特点,如揭阳丁鸿业对“活五调”的运用,真是令人陶醉!笔者对音乐一窍不通,对“活五调”是何许物?当然不大理解。于是特向潮州音乐大师陈玛原老先生请教。

  何谓“活五调”?“活五调”就是指潮州乐谱“二三四五六”中的“五”字,在“重三六”基础上(“重三六”即是把“三”和“六”读重。)力求把“五”字奏活。但如何奏活?就要根据我们潮州音乐的不同旋律进行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处理。其主要特点是凄怨,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如喜剧《闹钗》,就是采用“活五调”演奏的,其喜剧效果相当突出。总而言之,不论什么乐谱,只要能恰如其份地表达感情就算是奏活了。

  丁鸿业是晚清水师大臣、七省调兵丁日昌的第三代孙。他自小也酷爱音乐,闻潮州洪沛臣先生艺冠潮汕,遂亲自到潮州拜师求教,并重礼请洪沛臣先生到揭阳家里授艺。洪沛臣先生早就听说丁府藏有不少古籍和古董,此行正好见识见识,开开眼界,也就欣然应纳。

  由于丁鸿业聪明好学,又深具音乐天赋,加上尊师重道,故琴艺与日俱增,也深得洪先生的厚爱。丁鸿业的聪明好学和他的刻苦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笔者家严徐德友,是拉二弦和椰胡的,和鸿业伯是乐友,经常一起在“乐间”演奏潮州音乐。儿时就听家严讲过这么一件有趣的事儿:冬天寒气逼人,鸿业伯为了练习弹琵琶,居然把棉被开了两个碗大的洞,把手伸出棉被外练习弹琵琶。

  丁鸿业在继承洪沛臣琵琶技艺的基础上,他特别注重对“活五调”的运用,且潜心研究,其技艺细腻独特,深具风韵,音色强而不燥、弱而不虚、优美动听。

  1962年8月,中央音乐学院曹正教授赴潮汕采风,专程到揭阳。特邀丁鸿业、徐德友、黄子涛、黄树烈等20多位艺人假座于揭阳学宫交流音乐艺术。丁鸿业当场演奏一曲潮州弦诗《柳青娘》,曲毕举座惊叹。曹正教授啧啧称赞说:“南派儒家琵琶,如今弹得最好的要算你丁老了。”

  潮汕琵琶艺术,和潮州音乐、潮剧一样,随着流逝的岁月,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潮汕艺人受到冷落和鄙视。解放后,才逐渐走上新生繁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