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又回洋光村
发布日期 : 2024-07-19 10:03:0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林少华

  离乡愈久,乡愁愈浓。

  韩江下游潮安段一个被东西溪环抱的洲渚上有一个不显眼的村庄,它就是我的故乡——江东镇洋光村。

  我离开洋光村时是读初二,至今已整整30多年过去了,但故乡的情结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

  记得小时候,村里东面韩江堤的两边种满了杉木、桃子树,在无雨季节,江水平缓流动,水面如镜。在暴雨季节,一般每年有二至三次的涨水期,此时的水流湍急,江水浑浊且将漫过低处堤岸,但农民房屋不会受到洪水的威胁。此江水质一流,从源头过来几乎未受任何污染,清洁干净,是优质的生活饮用水,人们路过口渴时,常到江边任意捧水喝也不至于会闹病。我们村里人祖祖辈辈都是喝这条江的水长大和赖以生存的。后来,可能为了堤防的巩固性着想,两边的树全砍了,一下子堤上变得光秃秃。再后来,我也随父亲农转非迁到县城读书直到高中毕业参军入伍到部队,一晃三十多年来很少回乡下。

  前不久,村支书打来电话,说如今的家乡今非昔比,变化很大,让我回去好好看看。

  今年清明,我特意回趟老家,一来给爷爷、奶奶和父亲扫墓,二来想看看家乡到底有啥变化。于是,出发这一天,我特意起了个早床,从广州自驾,因为全程高速,只开了四个多小时就到了潮汕环城高速江东高速路口,一下高速出口,就是我们洋光村。

  一踏进洋光村这块熟悉的热土,立即被村里的春光迷住了。放眼一望,鲜花烂漫,鸟语雀啁,勃勃生机,乡亲们正在抢农时、忙春耕,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忙碌的春耕春种图景。小村庄的春,使万物都显得格外有生命和活力:嫩嫩的芽儿,悄无声息间从砾石里、泥土间探出头来,睁开眼,品尝着这崭新的世界;花朵骨儿,迎着和煦的清风,张着嘴,呼吸着清爽的气息。小村庄显得那样的祥和,而刚走进村口,映入眼窗的情景着实让我惊叹不已:进村的四条宽绰水泥路从地前穿过,两旁的樟树郁郁葱葱;以前想看都看不到的太阳能路灯和一栋栋随地而筑的小洋楼 ……如今一一呈现在村内外。这是记忆中的洋光村吗?来高速路口迎接我的村书支说,前几年,洋光村村委通过政府要一点、乡贤捐一点、村里掏一点,筹资对村里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成绩喜人,风貌崭新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洋光村是一个多姓氏之村落,以前名叫洋泼沼,鉴于本村地理位置系海洋积聚而成,旧时属海阳县辖属,况且村四周多池塘、湖泊,林姓先辈取地灵人杰、兴旺之意,定此村名(旧俗因谐音而被叫“洋打鸟”),1958年改为洋光至今。村里有林、李、刘、张、郑、蔡等六姓。最早创村是林氏先辈林玉明三兄弟,约于公元1534(即明嘉靖13年)自福建莆田携眷到此定居。李氏先辈系从江西南昌移居仙坪田村北端,因洲外洪水为患而迁徙来村定居。张姓先辈原住村东面,为避盗患,也靠拢而居;刘姓先辈是由磷溪溪口搬迁来此,郑氏先辈是从鲤鱼脐移居到此,蔡氏先辈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自潮州市徒此定居。

  放下行李,简单休整后,我们径直来到村委会。村委会旁昔日那个年旧失修的绣花场以及臭水沟,已经改造成一个小广场,也叫村民党建文化广场。广场分南北两区,紧接村委的南头为休闲区,是一口大水塘,那就是村民口中的臭水沟,通过整修,四周麻石锁边,红色塑胶跑道,岸插翠柳,四周围起,可垂钓、可浣衣,几个小石桌、小石凳玲珑地点缀在村荫和绿肥草中,间歇时几只调皮的鸟儿也在枝间来回跳跃,不时啁啾着歌儿,为这青山绿水增添一份景色。北头为健体区,集塑胶篮球场、玻璃篮球板、健身器材、羽毛球场和室外乒乓球桌为一体。

  随后,我们又沿着村里小道走上村东头的韩江溪顶,高高的堤坝上,老人们闲坐话家常,小孩成群追逐嬉闹;堤坝内侧,精心种植的百日菊正随风摇曳,五颜六色、赏心悦目;堤坝外侧,色彩斑斓的格桑花肆意盛放;堤坝下田园边工夫茶座上三两个朋友品茗闲聊,欣赏眼前的田野风光;菜园一片绿油油、整齐划一,自动喷灌系统正在运转;而菜园边,一块中草药种植区域和草莓种植区,结合蔬菜农耕种植,供学校和教育机构周末开展中小学生农业科普教育、中小学生农业游学等活动;而远处的老屋荡然不见踪迹,取而代之是一栋栋小洋楼,宛如一条彩带环抱着那片老屋……

  宜人的风光、科学的种养模式,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周边群众前来参观游玩,使之迅速成为当地热门打卡点之一,这一切得益于近年来村委实施的土地流转政策。村支书告诉我,前几年,村里与农业企业合作,通过“建造+运营+增值服务”模式整合洋光村碎片化资源,投入现代农业设备和技术,形成“堤坝花带+标准化菜园”景观,创新推出农副产品“共享集市”,并打造“智慧掌上全域旅游导图”APP和小程序,运用“互联网+”模式,将村里的资源整合汇集到统一线上平台,每户村民通过申请,均可成为智慧导图的会员,将农副产品和各类服务链接到平台商品目录上,游客在小程序上可以直接浏览到所需要的商品,选取相关服务并下单,直接与农户实现消费对接。

  来到堤坝下的田地里,只见几名村民正在“打桩拉线”,一棵棵菜苗按等距离排列整齐,有白菜苔、芥蓝、西兰苔、甜菜心等十多种名优品种进行种植;而在菜园旁,村民共享集市已经对外开放,屋内货架整齐摆放着蜂蜜、陈皮、橄榄菜等各类特产,门口则搭建起蔬菜销售区域,游客通过自助扫码即可购买;而在共享集市旁边,一个200立方米的田头高温冷库,从田间采摘的蔬菜可在这里进行储存,将有利于延长蔬菜的保鲜期,保证蔬菜的营养价值。此外,还有170多平方米的双层板房作为农资、农机的储存和蔬菜包装车间。

  从堤上走下来,穿梭在洋光村中,村民房前屋后的“移动菜园”随处可见,采摘园内,一株株农作物分别摘种在移动种植盆中。同行的村支书介绍,这些瓜果蔬菜一开始都是在统一的生产基地中进行培育,在将近成熟时才整盆移栽到采摘园。待采摘后,则可及时将移动种植盆转移至生产基地,重新进行培植。

  洋光村不仅有田园美景,在村道之间更处处有着惊喜。“不等不靠,自己家园自己打造”“扫干净、收整齐、种漂亮”……村道间不少标语十分亮眼。这几年,村里通过对部分老旧民屋进行低成本改造,将门口的杂草地改造成小菜园,收集斗笠、草帽等农村旧物件对房屋周围环境进行改造提升,不少村民看到后,也自觉将自家房屋修整改造,全村的村居环境也得到大大改观。

  “村里环境美化了,来旅游的人也很多,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与村支书边走边聊,遇到了昔日的小学同学春华,他说看到曾经安静的村庄重新热闹起来,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这些都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作为村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农村孩子羡慕城市的美好,如今城市的人们向往乡村的生活。不是吗?眼前的洋光村,就是一幅浓墨淡彩的山水画,一座乡音的“天堂”,是城市居民无法享受得到的奢华乐园。

  一阵风儿吹来,花事摇曳,徐徐乡土之香,醉了归来游子,整修小村庄浸润着改革和发展的春风,乡亲们在“美丽潮州”“幸福潮安”的大潮中,正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编织一个美丽的“梦”。

  请到洋光来,这里有碧波粼粼的韩江水,还有那堤坝形成的自然跑道;请到洋光来,这里不但有安徒生笔下的风车,还有风车下的花儿,她们正拼命地生长,准备迎接你的到来;请到洋光来,这里不但有美丽的向日葵,还有随处可见的有机蔬菜;请到洋光来,这里不但有随意设立的茶座,更有一个充满快乐和温馨的大广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小孩们乘坐小火车绽开的笑脸,听到孩童们咯咯的笑声;在这里你更可以体验到陪伴孩子玩耍的乐趣和惬意……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