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晓悦
繁星点点,晚风轻拂,单位值班独自一人,寂寞无聊,一叠报纸,伴我共度良宵。
我自幼“动如脱兔”,喜欢的是唱歌、跑步、打球这类“动”的项目。好“动”的我,一直无法理解爷爷每天下午选择一个人静静翻读报纸的“无聊”行为。我甚至觉得,这是只有“呆板的读书人”和“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做的事。后来读了大学,由于课业需要,我终日泡在图书馆中,然而即便翻找文献时常常要经过报刊区,我也始终对报纸“视而不见”。
开始接触报纸,是在前年大学毕业上岗之后,写材料的工作使我开始被迫读报。我渐渐发现,报纸根本与我原先想象的“枯燥乏味且呆板”大相径庭。它并不是以灰黑色为主调的、写着密密麻麻文字的单薄的四开纸,而是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能够丰盈我人生阅历的营养肥料。在报纸上,我可以了解到时事热闻,学习到先进经验,欣赏到精美诗文,领略到地方文化,甚至可以读到“春季养生”这类实用性的科普文章。它明明既内涵深厚,又丰富有趣!有谁能不对它存有好感呢?
报纸是一种对事物从发展到结果作跟踪报道,能及时体现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纸质媒介,有党报、社会性综合报、对象性报纸、专业性报纸、社会服务性报纸和其它报纸等6大类。阅读报纸可以让读者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丰富读者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对读者的生活也会有所帮助。日积月累,好处自现。
现在的我算是与各类报纸结上了缘,每周必有读报,其中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潮州日报》。“潮州要闻”报道潮州时政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潮州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潮味”浓郁,“百花台”“今日闲情”诗文精美、佳作多多。各类报纸各有特色,常常使我沉迷其中。头脑杂乱时,内心苦闷时,只要拿上一份慢慢翻读,内心的褶皱就能奇迹般被它温柔地抚平,千丝万缕也能理清。在无数个值班的深夜里,我捧起《潮州日报》等一份又一份报纸,选读自己喜欢的栏目。一盏灯、几张报纸相伴大半个通宵,我总是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理解了爷爷,理解了他生前那份浓厚的报纸情缘。
爷爷读报“略有讲究”,时间一般要选在午休完阳光正好的时候,还得边泡工夫茶边读。用他的话说,这俩是最佳拍档,缺一不可。有时候因为别的事情错过了时间,或是茶叶喝完了还没来得及购买,读报时都要觉得“不得劲”。我读报也有自己的“讲究”,不过与爷爷并不相同,我更在意读报的“一套流程”。拿起一份报纸,首先我是要看看日期的。若是今日“新鲜出炉”的,读起来便会生出一丝“不出户也不上网便可知天下事”的莫名窃喜。读报时,眼睛要“上工”,手也不能“罢工”。眼睛用来“扫描”,手指用来“拿捏”和“支撑”。要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报纸的一角或者边缘,剩下的三指并用于支撑,将想看的内容“撑”到最佳阅读位置,这样才不容易产生眼疲劳,才能读得畅快尽兴。阅读的时候,不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要善于吸纳精华,边读边思考,将具备参考价值的行文结构和表达手法以及作者的个人思考等尽数“入脑”,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不算“辜负”一篇好文章。翻页的时候也有讲究。必须要轻轻甩一甩,听几声纸张舒展的清脆声音,这时候再翻页,能有效避免意外的撕裂。一套流程下来,报纸完好,心情愉悦,精神充实。身边的朋友笑我“过分仔细”,我却不以为然。在我心中,报纸给了我提升自我、开拓眼界的机会,我对它倍加珍惜与爱护,理所当然。
在信息发达繁杂,网络快速便捷,APP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少人患上“手机依赖症”,用手机来掌握全球资讯,爱上读报的我却自得其乐,并且常常被文章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久而久之,就有了尝试动笔、写些东西的冲动。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得益于平日的积累和思考,目前已经有几篇文章成功发表,鼓励我继续阅读,继续创作。
现在每个周末下午,我常常会读报,偶尔也会想起从前的场景:阳光温暖地照进我们的老房子,屋内有淡淡的茉莉花香,爷爷喝茶看报,我写写作业,看看电视,互不打扰,爷孙各得其乐。爷爷虽已不在我的身旁,但他生前喜爱的报纸接替他陪在了我的身边,像他一样浇灌着我的成长。我赓续了爷爷的“报纸情缘”,并且坚信,这一份份“轻量级”的报纸,一定会带给我无限“重量级”的精神财富,指引我人生道路阔步向前,行稳致远。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吴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