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龙藩地暖冬无雪 十月风光似三月 ——漫谈潮州人与立冬小雪节气
发布日期 : 2023-11-28 09:36:48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倏忽秋色尽 寒意渐入冬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1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立冬一般在农历十月前后,所以也叫“十月节”。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古代,立冬也是个重要的时空节点,第一个物候就是“水始冰”,《说文解字》说:冬字下面的两点,表示水凝为冰。其实是先民结绳记事的绳结,人们在线的两端都打上结,就是冬的形象。


  冬已至,雨下凝而为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味着进入小雪节气,为农历十月之中气,公历11月22或23日。


  古时立冬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古人有“贺冬”和“拜冬”的习俗,汉朝人会备好佳酿酒肴,拜谒君师耆老;宋朝人则会更换新衣,庆贺往来。礼节之盛,一如新年。


  总体来说,在“立冬”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秋、冬两个季节之间的过渡期;“小雪”时节的初雪总体上的规律是:“北方初雪早,南方初雪晚”,一般北方大部可以在11月遇见雪花,南方则要等到12月份甚至次年。福建武夷山区以南、广东东部、广西南部一线,基本上是我国冬季雪线的最南界。因为受到了南岭的保护,使得广东中南、东南部少受冷空气侵袭,兼之临近海洋,夏天不大热,冬天也不大冷。


  农谚与时节


  ⒈农谚


  潮汕平原地带农民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农民积累和总结出来的许多宝贵的耕作经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久而久之,这些“种田经”,就演变成为了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谚语。有关立冬小雪节气农谚有:


  立冬无雨一冬干。


  冬(立冬日)暖百日暖,冬寒百日寒。


  九、十两月雾、露多,年底霜冻少。


  十月起南云,厚则风,薄则雨。


  立冬过十日,不论生与熟。(指晚稻收割。)


  立冬起,生稻无生米。


  十月立冬收晚田,收起种落又再忙。


  十月十,新米饭,胀平目。


  十月十五月光明,今年麦冬好收成。


  ⒉时节与习俗


  (1)五谷母生


  十月十五的“下元节”,也是古代的重要节日,道家将正月十五的上元、七月十五的中元以及十月十五的下元并称“三元”,对应天地人三位一体,将尧舜禹三皇奉为三位天官,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本地区在这个节日倒不是很重要,明代陈天资《东里志·风俗志》说:“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俗谓‘水官解厄’之辰,然不举礼。”


  但同样是十月十五之“五谷母生”的民俗节日,却很隆重。潮州话把其中的“谷”读作“gag4”(角),是保留古音层次的白读音,不过只出现在这个特殊的词语中,通常是读“gog4”(国),如“五谷丰登”“稻谷”“谷雨”中的“谷”。五谷,古时指“稻、黍、稷、麦、菽”五种粮食作物,后延伸为粮食的代称。沈敏的《潮安年节风俗谈》(1937年潮安斲印务局)记载:“拜五谷神 (俗称五谷母) 的仪式,各处大同小异,乡村方面较为隆重。早晨起来,要用一个高约数寸直径约二寸的筒,盛满白米,安排在香案上,先到田里摘五条谷穗,插在筒上。有的添插拓榴花一枝,是表示清洁吉利的意思。案前摆五杯酒、五杯茶、五碗饭,或者一盘柑,柑数也是五个。潮音‘五谷’与‘五角’同音,妇孺总误为五谷神的形状是五角的。所以添置祭品如红桃粿之类时,小童常有以粿料塑成一个头分五角的孩子像,(画蛇添足,以讹传讹。)焚香礼拜之余,祷祝米食充足,及收成丰稔。拜后将插香的米筒置于米缸中,按晚焚香一次,一连三晚方才祷告完。无论你的家是贫是富,有否米谷可藏,在这两三天,米缸(也有是米瓮) 总要盛着米。如果空空如也,便是不吉利,这已是古代传下的仪式了。……除焚香照式礼拜外,祭品也特别丰盛,大粿、红桃、青果,还有添拜五牲酒醴的。”杨睿聪《潮州的习俗》(1930年潮州支那印社):“十月十五日家家要办祭品拜五谷主爷(即神农氏,潮俗称为五谷母。),相传误认为五兄弟,所以每举行祭拜的时候,桌上必要摆五个酒杯、五双筷子,并要做很多形状的粿,有的做成谷穗的形状,有的做成婆箕的形状,这些都是要表示丰收的意思。又要用米粉等物做成五谷主形状的粿,陈设神桌前,以祈祝丰收。五谷主粿为财气所寄托,拜后不可馈赠他人。”潮州凤凰山畲族习俗也有这一天忌把家中粮食送人,送了会影响自家的收成。


  《潮州的习俗》认为祭拜的是“五谷主爷(即神农氏,潮俗称为五谷母)”,可想而知,农民们连所祭拜的神祇都分不清性别,更不会太在意他是什么神了。实际上这个时节,是农民们在收成以后,感恩大自然之恩赐、分享丰收之喜悦、祈愿国泰民安的一个娱乐节目,不必要太当真去考究他们拜的是什么神。有的地方,在农历六月、十月,也即夏收、秋收后都进行祭拜,这是答谢保佑他们五谷丰登的“五谷神”无疑了。


  (2)立冬食蔗


  潮州俗语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立冬蔗,食后无病疼”,据老一辈人的说法,这个时节吃甘蔗,小孩子能防蛀牙,大人的牙齿则更强硬,这是由于甘蔗纤维多,在反复咀嚼时就像用牙刷刷牙一样,因此还被称为口腔的“清洁工”。本地食用的甘蔗大多是乌腊蔗,每年八九月份开始上市,持续到次年的清明节前后。市面的乌腊蔗性平,竹蔗性寒,但都具有补充糖分热量、增强人体免疫力、健脾利尿、生津止渴等价值。除食用外,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劈蔗游戏,1990年代在本地区还盛行,可称为民俗竞技。《说文解字》:“劈,破也”,所以本地方言也叫作“破蔗”。三五个小伙伴闲着没事,兴致一来,便相约到贩甘蔗摊位前挑选根满意的甘蔗,最好是又粗又饱满,浑身散发着黑紫色的光泽,杆上有时还大姑娘般着了一层白粉。然后让摊主简单地砍去上面的稍,留下粗壮的杆子,为比赛做好了准备。开始时,拈阄到第一个劈蔗的人一般要站到板凳上去,这样才能够用刀刃横压住竖立着整根甘蔗。然后只见用向摊主借来的刀刀口一翻,刀光一闪,迅疾如流星地朝蔗杆直劈下去。通常最后要比较各人已劈开蔗段的长短来定胜负,手艺高的,甚至能够一刀将整根甘蔗劈为两半。劈完甘蔗后,参与者就要将自己劈下来的甘蔗排列起来进行比试,定输赢,看谁劈得更长,长者是赢家,最短的是输家。赢者,甘蔗可以自己吃;输者,得为所劈的甘蔗全额买单,将钱付给一直守候在旁的贩蔗人。有童谣:“甘蔗节节高,输赢比一刀。看谁腕力好,输者把钱掏。”清·陈坤《岭南杂事诗》有诗:“眼光若电照分明,黍粒无差心称平。参透人情偏好胜,黄柑紫蔗斗输赢。”自注:“广州儿童有赌蔗、斗柑之戏。以刀自尾至首破之,不偏一黍,又一破直至蔗首者为胜。柑以核之多少,猜中者为胜。”旧时广府歌谣有《咬蔗须》:“咬蔗须,要睇毛,短毛输,长毛赢,冇毛唔算数。”是以折断甘蔗,比较断口处蔗须长短来定输赢,已与劈蔗活动相去甚远。


  (陈贤武)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