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明清文人的经济收入
发布日期 : 2023-11-07 10:19:29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明、清中后期,由于科名的名额太少,走科举的道路以“光祖耀宗”,宛如走“独木桥”,加上“阳明学”的“满街都是圣人”的主张逐步深入人心,文人为了生计,多方面地“辟财源”,亦是不难理解的问题。归纳起来,文士的经济收入有如下的几类:


  一、幕僚


  幕僚是官员私人延聘的,并不承担任何官方的职责,故他们的性质是“被雇佣者”。幕僚应聘后,与本官有主客之分,但无上下关系。幕客称本官为主人、东主、东家、东翁;本官称幕僚为西席、席宾、老夫子;旁人称之为“师爷”。如著《浮生六记》的沈复,其父嘱之曰:“我病恐不起,汝守数本书,终非糊口计。我托汝于盟弟蒋思斋,仍继吾业(当师爷)可耳。”……沈复则说:“而余则从此习幕矣……此抛书浪游之始,故记之。”(据《浮生六记》卷四,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10.) 又如诗人黄景仁外出游幕,是因“母老家贫,居无所赖,将游四方觅升斗为养。”(《清史列传·黄景仁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抛书浪游”、“弃书读律”、“弃书习幕”,不管称呼什么,总之是为了生计,不得不走摒弃科举之路,专心当幕僚。


  当幕僚,自然以当封疆大吏像总督、巡抚、学政等的幕客为上,不但待遇高,还能得到“保举”的机会(奏请朝廷授予或晋升官职)。但几个人能成为幸运儿?故以下重点介绍知府、知县的幕僚:


  刑名:协助主官处理司法审判事项,须精通法律、熟悉案例。


  钱谷:协助主官处理财政赋税事务、经济纠纷亦由他处理,他的业绩直接影响幕主的考绩与收入。


  刑名、钱谷是最重要、亦最常见的师爷(视府、县事务的繁简,有的地方两种兼于一身称“刑钱师爷”)。幕僚尚有“徵比(负责稽察与考徵赋税)、挂号(负责处理、分发各类公文,筹办对上司的各种应酬)、书启(负责起草官府公文和官场应酬信函)”三种师爷。


  东家与幕僚必须讲求推心置腹,互相信任。所以有“尽心、尽言、不合则去”三原则的说法。就是“心尽于事,必竭所知所能”,“尽心之欲言”,“官幕如同船同命”、“礼貌衰,论议忤,辄辞去。”


  幕宾的工作报酬,称为束修、岁修或馆谷。按规定,由延聘的幕主自行致送,即在岁俸或养廉银中支付。乾隆间最有名幕僚的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说:“以修脯而计,刑、钱一岁收入足抵‘书、号、徵比’数年……岁修百金,(除各种应酬外)到手不过六七十金。八口之家,仅足敷衍。”


  得到幕僚的地位,绝非轻而易举的事。竞争激烈,淘汰率高。“夤缘以进,结纳以利,捷足先登,下井者投石,人情叵测,世路崎岖,盖有不可胜言!”(龚未斋《雪鸿轩尺牍》)因缺乏有力的门路或才干稍差,只能在家待聘,人称“失馆”或“搁笔师爷”。遭受“搁笔穷”的人,不知凡几。


  士绅有了文名,往往为官或富商做延聘的“清客”,聘金高低不一。亦有人当上管家仆和家庭杂事的“总管”,这亦是谋生之一途。(略)


  二、教学


  教学是除出仕外,一种比较体面、收入相对稳定的职业。教书在志乘和族谱中常被称为“舌耕”,教师是否具有士绅身份是衡量经济收入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如大学者赵翼,据赵廷俊《鸥北先生年谱》载:赵翼“年十六,馆于东齐黄氏……馆饩岁不过六金,除买纸笔外,悉以养家,不敢用一钱。”倘若本人是贡生或举人,“会看文”,教授对象又是生员(秀才),酬金自然就高,馆金会出五六十两,为白衣秀士的六到七倍。


  教书收入还与教育对象的人数相关。如据《李氏迁常(州)支谱》记载:族规规定,塾师须是本族或其他宗族的生员,倘学生是三人,宗族须付束修6千个铜钱(约相当50两银子),倘学生在4人以上,该族须付8千文铜钱(约70两银)。伙食、书籍、文具等也由该族提供。塾师还可接受由学生家长奉送的“节礼”、“孝敬费”。有了生员功名的塾师,其收入大概是府县幕僚(刑谷师爷)除外的二分之一。


  明清时代的教育不是以科举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亦包括追求实用的大众教育。乾隆《青浦县志·风俗》载:“人皆教子读书,虽乡愚村僻,莫不置句读(标点断句)师训童蒙。”在普通话还未推广、普及的古代,特别是潮州方言覆盖的地区,每个字都有“文、白异读”的读音。故乾隆《潮州府志·风俗·方言》云:“或延他省人为师,往往不能口授,必重译乃通,或书其字于粉版,令其识认。”所以村学塾师,多由当地人担负。是又不可不知也。


  三、经商


  士绅经商就被称为“绅商”。以牟利为宗旨的商业活动从不被视为士绅的恰当职业。士子经商大多由于仕途不达,如李斗《扬州画舫录》卷10就记载纽玉是著名的经学家,又是贩卖木棉的行家。该书载:“纽玉,字匪石,元和(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人。业贾贩木棉,舟船车骡之间,必载经史自随。归则寂坐一室,著书终日。每负贩往来必经邗上(今江苏扬州市),留与邑中经学之士讲论数日乃去。”(中华书局1960年版)


  绅商“弃儒从商”可分以下类型:独立经营(可大可小),受雇于商人的经理、记账等。


  绅商一些人因经营得法,积累了足够的资金,不但扩大的商务,还多数捐了功名,通过“异途”成为士绅中的一员。潮州城乡到处都有挂着“儒林第”、“大夫第”等门匾的民居,是因为“异途”与“正途”争着“光祖耀宗”,绅商又有雄厚的资力,足以建华丽的门庭。


  四、行医


  清初王士祯《池北偶谈》卷24《谈异五》曰:“文登(今山东文登市)生员刘大成以儒医耆德,为乡党所推,董修学宫。”由此可知,行医者若是士绅,可称“儒医”,以区别于普通医生。如江苏青浦县贡生何其伟,家中世代行医,他又是诗人,林则徐“深器之”,“谓其不仅以医名者,敦孝义、尚气节。尤好施予,宗戚有困乏时,周恤之。”(光绪《嘉兴府志》卷59)乾隆《潮州府志·人物·方技》也载:“庄汝济……精医,治辄效,贫者不取钱……帅(郝尚久)留之幕府。”“两粤开府卢公及驻潮王将军咸知其名,待以殊礼,汝济绝无请托,惟于地方利害,时为二公言。然未尝以告人,人亦不得知也。年愈八十,犹孜孜行善,感其德者至焚香以祝。”


  行医是士绅家庭为子弟择业的一条出路。儒医的收入高于普通医生,亦明显高于很多只从事教学的塾师。


  五、其它


  本栏包括:编选时文(以文股文为主)和其它不稳定收入(如堪舆、占卜、星相及测字)。此外,还包括使用干犯法律的手段(如冒考和抢替的事情[俗称“当枪手”]、议事过钱[即士绅在乡中说人情、裁纠纷和调解诉讼案件的长期或短期行为])以及索赠[俗称“打秋(抽)风”]等等。


  潮州处于“省尾国角”,又不是乡试的省会,故编选、刻印时文,多是从外地流入,当地士子大体上不以此谋生。堪舆,即看风水,在各种迷信职业中,技术性最强,收入也相对高些。次一点的是卜卦和看相,最差的是测字等。


  总之,明清时代的文士,倘科场不称意,为了“稻粱谋”,多走当幕僚、塾师,经商、行医,靠润笔或其它职业谋生的途径,以养家糊口,经济收入千差万别。其中,以“绅商”为最。正如郑国藩先生《似园文存》卷四[传类]所载:弃儒从商的潮安人邢登朝“虽置身商界,常以不获青其衿为憾(意为:不以科名为进。青衿:明清秀才的表服。)”其弟毓芳得中廪生,“君喜而后可知……(其子艺圃)会覃恩,入赀晋封君奉直大夫。初君(指艺圃)志于显扬,援例得州同知衔,荣封一代儒林郎,至是并以奉直大夫诰赠焉。”邢登朝原本想“耀族留名”的希望终于如愿以偿。


  (参见顾鸣塘《<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商务印书馆2005.6.)


  曾楚楠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潮州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粤ICP备13030909-1号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