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今日闲情
坚持与蜕变
发布日期 : 2021-05-23 10:39:46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谢锐勤

  从2017年9月23日动笔,到2019年2月17日第四稿定稿,奋战一年半才终于宣告完成博士论文,6月答辩。写作过程过于艰辛,宛如在漫漫长夜中摸索前行,煎熬难耐,需要不断给自己打气,答辩后一直在恢复元气中,没再写过论文,甚至也未修改发表。直至一年半过去,记忆之新鲜感逐渐消退,才觉得这笔人生财富若再不好好总结,就要沉寂在岁月中了。

  2013年9月入学,本应2014年6月课程结束后开始的写作,却因工作变动而一拖再拖,而更深层的原因是畏惧和懒惰。2017年7月,导师提醒如果再拖可能无法毕业,才真正重视起来。

  于是,列出计划,细化时间,自我督促,严格执行。此后以工作日约2000—3000字、周末约5000—10000字的速度硬着头皮往前赶,到2018年1月20日完成第一稿,黎明到来,如释重负,成就感强烈。没想到准备6月答辩事宜时,却因论文发表署名不符合学校要求,只能推迟到12月答辩,有些失落,有些悔恨,宽慰自己能给论文完善更多时间,避免心态浮躁,避免情绪波动。

  继续修改,于9月22日完成第二稿,此时论文发表符合要求了,却因负责联系的老师忘记通知,未及填报答辩资料,又要延迟到2019年6月答辩。莫名其妙的乌龙,哭笑不得,心想好事多磨,既然胜利在望,气可鼓而不可泄,继续修改。二稿后,修改速度明显加快,于2018年11月3日完成第三稿,2019年2月17日完成第四稿,质量相对满意,心态更为从容。意外收获的是,因为时间延长,后来发表论文的数量远远超过学校要求。

  之所以不厌其烦将写作过程记得如此详细,是因为每一天都全力以赴,每一天都是汗水与心血,“每一个早晨都值得醒来。”自从动笔后,生活就只剩下工作、家事和论文。工作之外的时间除处理家事外,大多用来写论文,一口气坚持一年半,时间足足翻3倍,几乎掏空自己,却还没崩溃,但也到心理极限了。

  辛苦归辛苦,收获亦满满。最重要收获是学术,充分调动知识并系统思考,对流行观点进行批判和创新,将一个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到认知极限,既感受到学术魅力,也增强自信心。

  也正是在坚持不懈中,才清楚自己的意志、毅力与潜力。从半年到一年半,从第一稿的25万字到第四稿的20万字,虽远远超过预期,却没不堪重负,也没烦躁不安,而是淡然接受。行动比思考更重要,只要开始动笔,后面一切就都顺理成章。如此高强度训练,除非再来一篇博士论文,除非下次事情高强度持续一年半以上,否则应都能应对了。

  在此过程中,也能保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状态。意外的是,当时另一件重要家事几乎与论文同始终,且占用业余时间与论文各一半。论文时间紧张到用秒来计算,却明白不能因为家事而影响写作状态,因此,每天既要提高家事处理效率,也要随时进行心理建设,确保写作时处于相对平和的心理。磨刀不误砍柴工,回想起来,好的状态事半功倍。

  一年半里,身体无恙,精神稳定,通过有趣调节让自己进入长跑心态,减少疲劳,恢复并超越2005年考研时的状态,“待机”时间更长,难度更高,强度更大,心力更强,效果更好,“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一年半里,国庆节、清明节等节假日还忙里偷闲偶尔度假,陪伴家人,通过劳逸结合让自己处于相对兴奋的写作状态。

  一分收获,九分耕耘。回首博士论文写作岁月,不是诉苦,更不是炫耀,而是总结与反思,更清晰认知自身能力与局限,知道余生如何“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也更明白,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功利可能博士论文就坚持不下来,还是要尊重事物本质,学会找到趣味,心甘情愿,尽心尽力,才能真正坚持到底,这是作文,又何尝不是为人?

  “渴望走进那光明中/自己也化为光。”不管如何,小时候遥不可及的博士梦终于实现了。当在黑暗尽头看到光,看到喜欢的自己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翱翔时,这何尝不是“夕死可矣”的美好体验呢?


相关文章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