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 >> 民生新闻
【网络中国节·清明 】代祭扫云追思 别样清明一样情
发布日期 : 2020-04-06 09:34:14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市民林女士通过云祭扫寄托哀思。 

 

 

  永安陵园统一为园内墓碑敬献鲜花,为逝者的家属完成祭扫心愿。 

 

 

  磷溪镇政府和溪口一村村委会联合在岗山水库附近设立卡口,工作人员及时劝返准备上山扫墓群众。 

 

 

  城西街道组织工作人员上山巡查。 

 

  编者按

  清明节去祖先墓前祭扫是中国传统习俗,承载着对先人的缅怀。今年清明节遇上疫情防控,我市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并在墓区入口设卡对祭扫人员进行劝返。

  为帮助市民寄托哀思,我市积极开展代祭扫服务、开通“寄念”网络祭扫平台、组织网上祭英烈活动等,倡导绿色文明祭扫方式。祭祀方式虽然变了,但那份沉甸甸的哀思和追念并没有变。

  现场祭扫暂停 云祭扫受欢迎

  4日,家住市区南较路的林桂芬通过今年刚上线的“寄念”平台祭奠奶奶。她通过进入潮州民政微信公众号,登录“寄念”平台进行虚拟网上祭奠。“现场祭扫全部暂停,改为‘云祭扫’,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说,我和家人都挺支持的。”林桂芬说,网上祭扫也是寄托哀思的好载体。

  “为了保障清明祭扫高峰期间,‘寄念’网络祭祀平台能够稳定运行,我们已经事先进行场景压力测试,模拟300万用户集中早上8时到11时对系统进行访问,试验过程中,系统稳定,通过测试。”中数通有限公司区域总监于检生介绍,“寄念”网络祭祀平台是基于弹性计算平台构建高可用、高性能、高扩展的应用。平台经过性能测试,最高支持同时注册用户量为1600万、同时网络祭祀用户量为1200万。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网上祭扫并非只是疫情下的应急方式,也是伴随着时代变化而出现的新的祭奠方式。在接受采访的市民中,绝大多数都持支持的态度,尤其是年轻人。市民谢平川认为,“心祭”大于“形祭”,只要心怀逝者,采用哪种形式祭扫并无太大区别。而且,在这一特殊时期,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市民李楷旋认为,用“寄念”平台追思先人,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一些距离墓地遥远、不堪长途跋涉之苦的人们来说,着实方便了许多。村民黄广生则告诉记者,自己上了年纪,不懂得怎么操作这些网络平台,所以在家里追思就好,等待疫情解除,再上山祭拜。

  记者了解到,市“寄念”网络祭扫平台自3月26日上线以来,截至4月4日14时,使用用户数6473人次、点亮蜡烛11653人/次、献花11631人/次。

  “从数据上看,今年我市网络祭扫的人数要比往年到现场祭扫的人数少。”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我市第一年推出网上祭扫相关服务,网上祭扫平台“寄念”才刚刚开通不久,这种新型的祭扫模式比较受年轻人的欢迎,部分年长的市民对网上祭扫模式接受起来比较难,所以推行的范围有限。另外,清明不是扫墓的唯一之选,重阳、冬至等节日可以祭扫。所以部分市民想疫情过去后,另选时间前往墓地扫墓。

  网络祭扫具有便捷性、永久性、环保性等优势,是近年来社会各方面积极提倡的一种绿色祭祀方式。接下来该局会加大宣传,引导更多的市民由实地实物祭扫转换为精神祭拜,营造文明祭扫的社会氛围。

  疫情防控不松懈 文明祭扫入人心

  连日来,市民政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渠道,及时发布关于疫情期间暂停清明祭扫活动的通告和2020年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倡议书;同时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流动播放、大喇叭广播宣传,做到疫情期间暂停祭扫家喻户晓。

  在全市所有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群体性祭扫服务的情况下,为满足广大群众清明节祭扫需求,表达哀思之情,日前,市民政局联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潮州分公司、中数通信息有限公司研发“寄念”网络祭扫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拓宽祭祀渠道,推出“云祭扫”服务,受到市民的点赞。“在这个特殊时期,除了做好清明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根据市民的实际所需,开通网上祭扫平台,让市民在家追思,降低集聚风险,做到防疫、祭祀两不误,这也是防控工作之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我市各县区及各乡镇(街道)都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服务和宣传工作。比如,湘桥区铁铺镇桂林村要求村民不要到人群聚集场所扎堆祭扫,劝导外地村民取消返乡祭祖,用村大喇叭对清明节期间防疫防控要求进行宣传广播,倡导文明过节新风尚,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村民听得懂、听得进。而饶平县柘林镇则开通西澳公益性公墓云祭扫服务,并在各村(社区)张贴云祭扫宣传海报,积极提供绿色文明追思服务,方便村民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陵园集中代祭扫 助市民圆了心愿

  鉴于市民不能到现场祭扫的实际情况,我市两大陵园统一为园内墓碑敬献鲜花,为逝者的家属完成祭扫心愿。

  4日上午,记者在市永安陵园看到,陵园墓区一片庄严肃穆,各个墓碑前都放置着一束由黄菊白菊组成的鲜花,墓碑前方的花草也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墓碑上的碑文被描得更加清晰。据永安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明期间,尽管祭扫场所不像往年人头攒动,但对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身上的担子却更重。自3月10日起,该园30名工作人员逐一祭扫逝者的墓穴,修剪墓穴前的花草,摆放鲜花,实现墓区“一墓一花”,代替市民祭扫先人。“今年的清明比较特殊,我市各殡葬服务机构暂停市民现场祭祀活动。为了替逝者的家属表达哀思,陵园自筹资金,统一对8000多个墓碑免费安排打扫、描字、献花等服务。”该负责人说,每摆下一束鲜花,每打扫好一个墓穴,都是替未能到场的逝者家属实现祭扫心愿,他们都不敢马虎。

  为满足广大市民悼念逝者的祭奠需求,近期,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以献鲜花方式免费代广大市民祭扫。“我们对黄田陵园约5000个墓位进行卫生清理、墓碑翻新,并且在每个墓碑前面摆上一束鲜花,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4月1日上午还组织工作人员在骨灰堂和海葬纪念碑前敬献鲜花。

  此外,4日上午,潮安区沙溪镇、金石镇镇级骨灰堂统一摆放花圈,文明代祭扫。东凤镇东三村、东四村公益性墓园统一摆放鲜花,村干部行鞠躬礼代村民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墓区路口严检查 上山群众被劝返

  为严控墓区出现人群聚集祭扫,严防森林火灾,我市部分乡镇(街道)在墓区上山路口设卡检查,积极劝导群众不上山扫墓,引导大家用文明、绿色的祭祀方式缅怀先人。

  “你好,请停下车,你要进去做什么呢?”“我想去扫墓。”“疫情期间,永安陵园暂停祭扫,所以不能进去,请配合。”4日上午10时多,一位驾驶摩托车市民想要进永安陵园时,被设在岗山书库口附近一个卡口的工作人员及时拦截下来并劝返。这是磷溪镇政府和溪口一村村委会联合设立的卡口,值守人员若碰到一些不知情的市民来祭扫,他们都会逐一耐心做好劝返宣传解释工作。“这几天,我们已经劝返了20多人次。”现场值守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市永安陵园雇用溪口四村和英山村治安队人员,设立了7个卡点,逐一对过往车辆和群众进行询问,并劝导要到陵园扫墓的群众离开。

  随后,记者来到城西街道北关村竹竿山墓区的入口处看到,身穿迷彩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执勤。“北关村竹竿山及附近区域的坟墓比较多,3月30日开始,城西街道联合城西派出所、北关村村委会,在进山路口、重点地段等重点区域设了4个卡口,包括北关卡口、亭内卡口、伯公宫卡口、龙空卡口,严禁群众上山扫墓,有村民来都积极劝返,并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提倡采用云祭扫的方式进行文明祭祀,截至4日上午,已劝返村民20多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介绍,以往,每年清明前后约有2万多人前往该区域墓区祭扫,从最近几日的设卡情况看,今年广大群众大多能够配合,只有极少数人仍试图上山祭扫,均被卡点工作人员劝返。

  除了做好劝返工作外,执勤人员还上山巡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据了解,每个卡口都配备了打火把20把、灭火栓4个。

  另外,凤新街道高厝塘村坑尾路口还设置了森林防火检查站,配备了相关宣传资料、灭火工具和消防车,工作人员加强防守,对过往车辆和群众进行排查登记。“我们设立了5个卡点,禁止任何村民上山扫墓,同时设立了一个巡逻队,对山坡周围路段进行巡逻检查。”凤新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3月30日至4月4日,他们共劝返上山扫墓群众6批次共16人。

  

  ■ 相关新闻

  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

  我市部分学校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清明节前后,我市部分学校组织开展网上祭扫系列主题活动,让广大师生在这个特殊的疫情防控时期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3月26日,枫溪区枫溪小学于发布《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全校少先队员,树立文明新风。通过举办家庭追思会、种植花草树木、网上祭祀等文明绿色的方式,追思先辈、祭奠逝者。该校组织广大少年队员参与“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主题网上祭扫活动。少先队员通过“中华英烈网”了解烈士们的生平事迹、“云”看全国各地的英烈纪念地;并用默哀、敬礼、留言等方式,缅怀革命烈士。

  4日,枫溪小学还举办了“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线上主题班会。课上,老师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切入,为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随后,老师借助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引导学生追思先烈;通过近期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的新闻视频,让学生认识“逆行”英雄,并教导学生要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名有担当有作为的公民。

  记者了解到,市绵德小学也开展了“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云祭扫活动。活动中,少先队员面向电脑屏幕深深鞠躬、敬礼,献上自制小白花,并抒写感言寄语,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文/本报记者 郑媛 李欢欢 吴育杭

  图/本报记者 黄春生 庄园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