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 >> 民生新闻
专家学者把脉潮州旅游——
让游客在古城“慢”下来
发布日期 : 2015-04-20 09:34:3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日前举行的潮州市旅游产业改革和发展大会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传递着潮州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新气息。那么,潮州应如何抓住机遇,以新变革、新发展、新作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潮州真正的支柱产业?为此,记者专访了前来出席大会系列活动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本报从今天起陆续刊登这些专访文章,敬请读者垂注。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系主任吴志才:

  把古城打造成

  终极型旅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 陈培娜

  

  “当前中国旅游发展,不缺资源,不缺市场,缺的是目的地。未来,潮州古城应朝着终极型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迈进。”前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系主任、潮州古城旅游规划专家组组长吴志才开门见山。他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潮州古城要着力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业态,让游客在古城获得美好而独特的体验。

  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古城

  吴志才认为,目前,全国开发较好、有影响力的古城共有10个,其中丽江、凤凰、平遥古城属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包括阆中、大理、徽州、荆州、扬州、商丘以及潮州古城。在资源禀赋上,潮州古城可与第一梯队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相媲美,但潮州古城旅游目前仍是“过客经济”,距离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还有一定差距。

  “未来,要把潮州古城打造成吸引游客直达的终极型‘目的地’,而非‘顺带玩玩’的一个节点。”吴志才说,下一步,潮州古城旅游要着力达到这样的目标:让游客不只是走马观花“逛”古城,成为匆匆过客,而是延长停留的时间,在这里“慢下来”、“住下来”,进行深度的体验,全身心感受古城的氛围。

  形成“423”业态结构

  在吴志才看来,古城旅游目前仍是“过客经济”,并非“体验经济”,究其原因,在于古城旅游缺乏配套,业态目前还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古城的业态目前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现在虽然有一些店面,但很多都是为本地人服务的,为游客服务的只是小部分,文化转化成产业的程度不高,带动作用不强。”因此,吴志才建议,未来潮州古城应当重点发展有潮州个性、有潮州味道的多样化业态,形成“423”业态结构,即吃(夜市、美食城、美食街)、住(特色民宿、精品酒店、星级酒店)、游(文化、民俗体验)、购(特色旅游商品)四大品牌业态;行(观光巴士、有轨电车、自行车、电瓶车)、娱(品茶、听曲、看戏、赏剧)两大配套业态以及情(婚庆旅游、婚纱摄影)、养(老年旅游、养生旅游)、学(研学旅游)三大延伸业态,这也是未来投资的热点。

  利用“老板资源”发展旅游

  “潮州具备发展旅游的优秀潜质和一流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包括老天爷赋予的自然资源、老祖宗留下来及老百姓所掌握的物质、文化资源。除了利用好现有的‘三老’资源,潮州还应当重点借助‘老板资源’发展旅游。”吴志才建议,由于现

  实条件有限,政府可以利用少量资金及古城公产房等资产进行首期注资,并积极与投资商合作进行增资扩股,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同时争取融资贷款,为古城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潮州要着力营造好的环境,让投资商感到放心,觉得有希望,从而激活市场。特别是要利用亲缘优势,大力引进侨乡资本、商会资本。”吴志才说。

  促进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

  “潮州古城是鲜活的。”采访中,吴志才深有感触地说,古城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艺人们的现场创作都是活态的,这正是古城的魅力所在。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古城变得宜居宜业宜游,成为“主客共享”的空间。一方面积极利用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契机,为游客提供精细化服务,一方面不断改善古城环境,提升本地居民收入,使更多居民从中受益,让古城同时拥有“幸福的市民”和“快乐的游客”。

  吴志才认为,下一步,潮州古城需要逐渐转变功能。“古城目前还是以居住功能为主,接下来要逐渐在居住功能上做减法,在旅游功能上做加法,最后达到平衡,促进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吴志才说,要积极利用旅游综合改革的契机,改变以往旅业部门“多龙治水”的状态,理顺古城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一流的管理”,从而将古城“一流的资源”转化为“一流的产品”。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产业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

  让游客在衣食住行

  中体验潮文化

  本报记者 杨碧娜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产业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可谓是古城潮州的常客了。此番再次走遍凤城街头巷尾,他的心情可用“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这次来到潮州,感觉古城变了。”陈南江说,与记忆中的凤城相比,现在的古城道路更干净了,水更清澈了,整个城市的环境卫生着实有了很大改善。而旅游环境的提升也让他印象深刻,交通网络建设日新月异,部分景区景点免费开放……

  陈南江表示,潮州作为潮文化的发祥地,是潮汕人的“根”,是潮人的精神家园,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市场潜力不可估量。潮州旅游产业走上改革与发展之路,对于潮汕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延续,对于广东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陈南江希望我市,能以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平台,科学借鉴其他国内外城市旅游改革发展的优秀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将潮文化

  与旅游有机结合,文旅互相促进,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别树一帜的旅游文化品牌,为周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起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潮文化内涵,以体验式旅游为出发点,将历史文化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衣食住行中体验潮文化魅力。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吴智刚:

  融入“一带一路”

  增添旅游新动力

  本报记者 袁晓金

  

  “潮州提出‘海丝文化重镇’口号,既符合潮州的发展历史轨迹,又为今后旅游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智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吴智刚说,笔架山宋窑等的存在,在证明潮州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渊源的同时,也表明潮州完全有条件利用“海丝”概念来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历史时期,潮州应该紧紧抓住发展的契机,围绕打造“海丝文化重镇”,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行业从构想化为现实的行动。他表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希望通过促进沿线国家之间发展战略对接、投资消费往来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一个开放、包容、均衡、互惠的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的目标,就必须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

  “潮州旅游要做好‘海丝’文章,就必须从融入‘五通’开始。”吴智刚说,今年3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潮州地处东南沿海,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还拥有潮汕地区独一无二的深水良港——潮州港,具备建立20万吨级码头的能力,因此潮州可以将设施联通作为第一个突破口,通过加快对潮州港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努力将潮州港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争取成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潮州融入‘五通’的步伐就能越走越快,旅游产业发展也大有希望。”

  吴智刚认为,潮州旅游产业发展除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各类资源。一是要善于抓住文脉优势,将蕴藏浓郁中华文化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

  产宣传展示推介出去,在更多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心中形成潮州独特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质;二是要借助海内外潮人众多的优势,广泛凝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潮籍乡亲的乡情乡谊,使他们成为宣传推介潮州的强大力量;三是充分撬动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别具特色的“世界潮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我觉得文化这篇文章,潮州现在就可以开始谋划了。”吴智刚建议我市筹划举办第一届世界潮文化体验博览会,集中展示潮州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使得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体验到潮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进一步提升潮州旅游的魅力值,再经过几年探索,尝试到潮人聚集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诸国举办,让潮文化真正走出去。

  对于潮州旅游产业未来发展,吴智刚充满了信心。“这一次来了之后,发现潮州旅游综合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大了。”他说,计划成立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就是一项有益的尝试,“随着古城旅游区管理体制机制的顺畅,潮州旅游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中国旅游报》首席评论员刘思敏:

  突出潮州旅游

  产业特色

  本报记者 杨碧娜

  

  “在这个城市里,文化是纽带,将山、水、城、桥、人五者融为一体。”中国旅游报首席评论员刘思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初次来到潮州,通过参观考察,对古城有了一个全方位的感性认识,收获出乎意料。

  刘思敏表示,潮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文化特色鲜明,以文化类旅游产品为主。但是当下旅游市场中,文化类旅游产品多半曲高和寡,消费群体对此类旅游产品接受度较低。潮州旅游产业想要寻求新发展,要充分考虑市民与游客的双重需求,从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为出发点,挖掘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完善衣食住行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游客走进来、住下来,提升旅游产业经济效益。

  刘思敏认为,潮州虽有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分散在全市各角落,整体性不高,古城整体氛围不明显。他建议我市,要将点连成线,科学规划旅游功能区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文化体验为载体,营造古城文化氛围,突出潮州旅游产业特色。

  “潮州旅游产业发展有文化底蕴、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加之潮州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推动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我相信,潮州旅游产业将更加繁荣,在广东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将不断扩大。”刘思敏说。

  中国旅游营销专家郑泽国:

  让潮州旅游

  真正“潮”起来

  本报记者 余育闺

  

  很多人认为潮州留不住游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住宿硬件设施跟不上,缺乏“高大上”的五星级酒店。中国旅游营销专家郑泽国对这个观点却不认同,他说,“想要留住客人,需要重点做好潮州当前基本旅游形态的转变、相应消费场所的建设以及市场引导工作”。

  郑泽国认为,潮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工夫茶、木雕、潮绣等文化产品比较精细,是一个需要用心去慢慢品味、慢慢体验的古老城市,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是体味不了潮州这座古城的韵味。所以,潮州要解决基本旅游形态的转变问题,及时调整旅游产品形态,将单一的观光旅游型城市转为观光休闲并重的文化古城。而在以后的市场引导中,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宣传,侧重宣传古城悠久的文化、独特的韵味,告诉旅客 “潮州是一个值得留下来的地方”!

  “客人留下来,留下来干什么”是郑泽国思考的问题。他提出,要建设相应的消费场所,让游客留下来之后,有地可住、有景可玩、有戏可看……比如晚上,可以引导游客进剧院听听潮剧,了解潮州有趣的人物故事;逛逛夜市,感受潮州的风土人情;品品工夫茶,感受潮州的慢节奏生活。他建议,潮州要科学规划,完善设施,为游客提供停留下来的休闲娱乐场所,吸引游客留下来。

  “特色、有趣”是郑泽国反复强调的。他认为,潮州旅游发展,除了通过旅行社大规模引进一些中老年观光客之外,还要兼顾开发年轻人市场,思考如何吸引年轻人到潮州来。郑泽国告诉记者,这几天,他简单参观了潮州古城区部分景点,感觉导游对景点的讲解非常深入专业,但是缺乏趣味性,“不好玩!”

  在营销方面,郑泽国建议要围绕“潮”字,做好旅游大文章,一是要体现潮州特色,做好“潮文化”;二是要跟上潮流发展,融入“潮”元素。他说,潮州话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可以在游客参观韩文公祠的时候,简单地用潮州话教大家念一念韩愈的著名诗词,与普通话进行对比,促进与游客的互动,趣味就体现出来了。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加深游客对潮州的印象。

  “潮州旅游文化不能做得太沉重,要深入浅出,让人感觉‘好玩’,这样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郑泽国说。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